白片

“白片”是一種很通俗的叫法(半導體界),並沒有太專業化的定義。要想說清楚,還得先看看晶圓製造的一些概念。

何為“白片”,

何為“白片”

相對應白片,還有原片、黑片的名詞。以下分別介紹。
我們先從一片完整的晶圓(Wafer)說起:
一塊完整的wafer一塊完整的wafer
名詞解釋:wafer 即為圖片所示的晶圓,由高純矽(Si)構成。一般分為6英寸、8英寸、12英寸規格不等,晶片就是基於這個wafer上生產出來的。Wafer上的一個小塊,就是一個晶片晶圓體,學名die,封裝後就成為一個顆粒。一片載有Nand Flash晶圓的wafer,wafer首先經過切割,然後測試,將完好的、穩定的、足容量的die取下,封裝形成日常所見的Nand Flash晶片。那么,在wafer上剩餘的,要不就是不穩定,要不就是部分損壞所以不足容量,要不就是完全損壞。原廠考慮到質量保證,會將這種die宣布死亡,嚴格定義為廢品全部報廢處理。
die和wafer的關係die和wafer的關係
品質合格的die切割下去後,原來的晶圓就成了下圖的樣子,就是挑剩下的Downgrade Flash Wafer(“黑片“就是從這裡來的)。
篩選後的wafer篩選後的wafer
這些殘餘的die,其實是品質不合格的晶圓。被摳走的部分,也就是黑色的部分,是合格的die,會被原廠封裝製作為成品NAND顆粒,而不合格的部分,也就是圖中留下的部分則當做廢品處理掉。
說了這么多,各位讀者應該對晶圓的製造過程有了一定了解,也就是說,晶圓生產出來後,合格的die被工廠留下繼續封裝成顆粒,不合格的die單元成為殘次品被拋棄不用。這一留一拋,就分別成為了“原片”與“黑片”。由此我們立刻就能知道,原片是價格較高的產品,而黑片因為被當做垃圾,出售價格非常低,是按照噸計算的。
那么“白片”又是什麼呢?其實白片就是封裝後的原片中再檢測到有瑕疵的顆粒,然後淘汰下來的垃圾。正品的NAND中是不能有白片的。但晶圓廠為了回收一部分製造成本,也會將未打標的顆粒白片出售給下游渠道,然後這些渠道再將白片上打上其他標識出售。
所以說,黑片與白片其實都是晶片製造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黑片是在原料階段就被淘汰的部分,白片則是成品後再檢測不合格的瑕疵品。我們都知道,邊角料也有利用價值,那么這裡面就有了一個產業鏈,也就是晶片行業的廢品回收再利用。
黑片中仍有部分可用,會以晶圓的形式流出到下游封裝廠,因為原廠不會封裝有問題的die。這些有問題的die經過下游封裝廠測試、篩選,還能再利用的部分就可以留下封裝出售了。黑片不是原廠封裝的,是下游廠商自己封裝,所以外觀看起來就很粗糙,而且往往不打標。很多廉價的MP3、隨身碟,即採用黑片製作而成。
白片是封裝後再淘汰下來的顆粒,所以只有顆粒形式,而且是原廠封裝,看起來與原片的區別就是沒打標。這些白片也會在下游廠商經過測試、篩選後出售,但會重新打標(一般為非原廠標)。
從質量上說,黑片NAND是很糟糕的,因為原廠就已經給其判了死刑,只是下游廠將其縮減容量後賣出,也就是閹割,但質量還是很差,購買這種顆粒也等同於賭博。白片NAND的品質還是有一定保證,再經過篩選,那么在性能與壽命的指標就比較接近原片了。由於黑片NAND的可靠性非常差,即使山寨SSD也不會採用,他們會選擇更有保障的白片NAND,雖然售出的SSD返修率偏高,但憑藉價格優勢,山寨SSD仍然有一定銷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