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帶風景名勝區

白水帶風景名勝區

江門市白水帶風景名勝區位於江門市江海區,規劃控制面積為 5.4 平方公里,最高海拔 166.7 米,是江門市市級風景名勝區。這裡群峰競秀、山泉清澈、植被茂盛、森林蒼鬱,被譽為鬧市中的“天然大氧吧”,其獨特優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人們愉悅身心,休閒觀光的好去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水帶風景名勝區
  • 地理位置:江門市江海區
  • 占地面積:5.4 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紅桃泉、龍口泉、頭山、松仔山、紅桃山、葫蘆山等
  • 享譽:“天然大氧吧”
  • 節日活動:觀音開庫日、重陽節、杜鵑花展
景區介紹,主要景點,歷史沿革,節日活動,觀音開庫日,重陽節,杜鵑花展,

景區介紹

大華山山水緩緩流經鋤頭山與松仔山之間流向麻園,遠遠望去形似一條白色緞帶,故曰“白水帶”。白水帶風景區內建有水月宮、茶庵寺、採蓮船遺址之仰賢亭、青雲橋等名勝古蹟, 其中水月宮、茶庵寺(六祖寺)被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所建的茶庵寺是為紀念唐代高僧一行禪師曾在此結庵小住而得名。景區內古木參天,濃蔭蔽日,溪水清泉長流不息,古人云“古木深濃晝亦夜,清泉冷滴夏猶秋”道出了其迷人的風采。
白水帶風景名勝區白水帶風景名勝區
近年來,白水帶風景區不斷完善旅遊配套設施,新建了市花園、龍光塔、體育公園、大雄寶殿、桃源浦等景點。白水帶風景名勝區內的市花園裡,杜鵑花開得正盛,市民流連忘返,拍照留念。市花園已經連續4年對外免費開放,它已經成為景區的一大看點。國慶期間,白水帶風景名勝區吸引遊客4萬人次。

主要景點

白水帶風景區
白水帶風景區位於江門市江海區,面積近6平方公里,市區的3 路公共汽車可直接到達。是一處歷史悠久的自然風景區。白水帶闢為風景遊覽地始於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首先由麻園鄉人馬族的馬天寶、馬玉麟兩父子倡儀的,先建廟宇,後逐步開闢為風景點。此後曾經三次重修,第一次在鹹豐年(1815年),因當時兵亂,廟宇樓擱遭破壞,鄉人提議重修;第二次重修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資金不足,只作簡單維修;第三次重修是在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這次規模較大,除重修白水帶廟宇外,還修築了至白水帶的石路。
白水帶風景名勝區
白水帶有一溪、三泉、天山環抱,總面積有七百餘畝。一溪即麻溪,三泉即紅桃泉、龍口泉、滌淨泉。五山即大華山、鋤頭山、松仔山、紅桃山、葫蘆山。山泉湧出的流水清涼潔淨,帶有甜味、鄉人稱為“仙水”。數百年來人們譽稱該處為龍脈聖地,爭相前來遊覽朝拜。
白水帶溪邊兩側建有水月宮、三聖廟、龍母廟、江天一覽涼亭、青雲橋、採蓮船等遺址古蹟。風景區內有溪旁山麓、姻緣石、姻緣樹及密密麻麻的鴨腳木、斜茶榕、假蘋婆、相思樹、山松樹等百年以上的老樹,濃船遮天。
水月宮
為最早期建築,據傳明代已有一小廟貢奉,前來參拜者絡繹不絕,歷來香火鼎盛,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擴建,曾先後三次重修,第一次於鹹豐元年(1851);第二次光緒二十六年(1900);第三次民國十七年(1928)。該廟倚岩而建,木石結構,尚存傳統精緻木雕,石刻。廟內岩石上有仙人腳印。水月宮建成後同年在廟側建一涼亭,也是木石結構,亭上有“江天一覽”橫匾,是清代進士中山人鮑俊所書。亭柱上有木刻對聯:“瀑水當亭晴亦雨,松濤澆榻夏猶寒“。亭旁跨溪而建一石橋,名曰“青雲橋”,具有清代古石橋特色。
龍光塔
龍光塔位於白水帶風景名勝區最高點牛山上,為十一層仿宋琉璃瓦塔。 塔高七十九米,其中貼金的塔剎高約十八米。塔平面呈八角形,底層直徑二十七米。塔體比例適當、宏偉壯觀、華美玲瓏,為目前省內最高的仿古塔。
澳門回歸祖國紀念長廊
澳門回歸祖國紀念長廊在白水帶旅遊風景區內興建的“澳門回歸祖國”紀念長廊,是在澳門回歸祖國前夕,由市政協發動澳門區委員捐資,由省土建公司承建,園林部門作環境處理而圓滿完成的。
該長廊具有歐式的設計風格,沿原小山丘兩坡面順勢往上而建成,顏色以白色為基調,格調飄逸高雅,與相鄰的香港回歸亭及正在興建中的牛山塔遙相呼應,長廊的主體長約80米,從兩山腳拾級而上便可到達山頂平台,這裡是圓形的花崗岩鋪裝面,中央有一個高出地面、直徑為1米的斜面式的澳門區徽,平台的東南面草地上有一塊高約2米的自由石,上面有澳門區書法家林近先生的筆跡“澳門回歸祖國紀念長廊”。
小朱明洞
進入茶庵公園,就會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石牌坊矗立在綠樹叢中,上面刻有“小朱明洞”四個字,是清代著名學者陳漕題寫的。石牌坊背後刻有“佛境”二字,是書法家饒繼穗題寫的。很多人到此,都有一種步入佛界、超凡脫俗的感覺。而“朱明洞”本是嶺南四大名山之一的羅浮山的一處著名景點,以清靜幽雅著稱。由於人們認為這裡可與羅浮山的朱明洞相媲美,故稱“小朱明洞”。
陳少白先生墓園
出寺門往左斜上方走,山路上建有多座亭子,樹木蔥蘢,景色清幽。這裡就是民主革命先驅陳少白先生的墓園,建於1935年。陳少白先生是孫中山先生的親密戰友和得力助手,是江門人的驕傲。
蓮花池
走出茶庵寺,園內有一小片蓮塘,池中布滿睡蓮,每到花期,這裡荷香陣陣,沁人肺腑。蓮池對面,建有人工湖,有九曲橋跨越其上,人們可在此憑欄觀賞湖中游魚,或到花蔭小徑漫步,細聽鳥兒歌唱,恍惚都市裡的田園。
姻緣樹
在公園入口處,有一棵披紅掛彩、非常奇特的大樹,它其實並不是一棵樹,而是兩棵樹。兩棵樹的樹頭分別長在溪的兩邊,而樹幹卻在溪的上方纏繞而生,仿如一對恩愛的夫妻相擁在一起,故名“夫妻樹”,又叫“姻緣樹”。關於這棵姻緣樹有一非常悽美的傳說。古時,此處曾住有一對青年男女,他們兩情相悅、海誓山盟“非君不嫁,非卿不娶”。可無奈兩人所在宗族不和,婚姻受阻,有情人難成眷屬,終憂鬱相思而死。死後各化成一棵樹,隔溪相纏而生,以表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因此許多熱戀中的戀人都喜歡到此,對他頂禮膜拜,親手繫上彩帶,以祈求愛情的永恆。
碑刻和楹聯
如岩下刻有清代黎淵題“鳴河”、“空山琴築”的大字、翰林伍莖萃的字刻及里人周熾題的“麻園第一泉”。水月宮廟前石柱刻有清光緒十四年外海陳元策撰、翰林陳華炯書的廟聯:“靈字顯麻溪洞開昭代,仙蹤現蓮座岩肖普陀”。另清道光二十八年里人馬雲麟撰、梁延深書聯:“峭壁聳層雲,空靈呈法相,回流環古剎泉,清澈畲仙韶”及“佛法無邊叱石自成蓮座現,仙緣有份溯流許多竹林游”等等。清代以來該處吸引不少名人雅士前來敘首遊覽,並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句.白水帶風景旅遊區還有一些美麗的特別景觀,如朝霞觀口、龍泉掏月、桃明崗影、仙人腳印、紅棉古退等,都值得您前來遊覽觀賞。
採蓮船遺址
佐證了曾有清代文人到此活動。白水帶山瀑旁岩石保留有清代文人到此活動。白水帶山溪旁岩石保留有清代古石刻,如“鳴珂”、“空山琴築”,“麻溪第一泉”,所有這些都肯定了白水帶的歷史文化及石刻藝術價值。

歷史沿革

白水帶位於江門市區南郊,是市區唯一歷史悠久的自然風景區,它有一溪源於大華山,溪水緩緩,經鋤頭山與松仔山之間流向麻園,形為白帶,故曰“白水帶”。有三泉自溪旁岩石湧出。名曰紅桃泉、龍口泉、滌淨泉、泉水甜涼潔淨、相傳能醫百病,被譽為仙水。白水帶有一溪三泉五山之稱,溪兩岸建有水月宮、大聖廟、龍母廟、天后廟、江天一覽亭,採蓮船遺址之仰賢亭、青雲橋等等名勝古蹟。岩上有清代石刻,如清代名仕黎淵所刻之“鳴珂”、“空山琴築”,
清代翰林伍荃萃的字刻以及里人周熾所題之“麻溪第一泉”。溪兩旁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古人云“古木深濃晝亦夜,清泉冷滴夏猶秋”,所形容的就是這種情景。白水帶成為人們遊覽之地始於南宋周駙馬南下定居麻園。白水帶自然景色吸引了歷代不少文人雅士到此遊覽聚首,自明代大儒陳白沙先生在外海南山設館講學。乘風光艇來往必經白水帶,即後牌坊,他帶領門生到此謝禮,觀泉賞瀑,繼後清代、民國之文人相繼仰賢到此聚首。現尚留下採蓮船遺址,了了仰賢現設立碑亭留念。相傳南宋帝昺兵敗南下,曾駐營於白水帶水月宮前大空地,現今尚留傳一些美好神話傳說。
白水帶還有象徵青年男女堅貞愛情之“姻緣樹”、“姻緣石”、“恍榔樹”,現已成為當今人們對自己愛情美好祝願之地。除以上簡介歷史傳奇外,尚待繼續挖掘,考證。白水帶值得一覽之勝景,如“朝霞觀日”、“龍泉掬月”、“桃湖崗影”、“仙人腳印”、“紅棉古道”等勝景。
白水帶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與意義:水月宮、江天一覽亭均為清代木石結構建築,而青雲橋也保留了清代古石橋的建築特色,這對研究清代古建築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水月宮中保留有清代的木雕工藝及字刻,其人物栩栩如生,形態各異,有重大的藝術價值,也為研究清代木雕工藝提供了參考。

節日活動

觀音開庫日

活動地點:觀音廟
活動日期:農曆正月廿六日
說 明:這天,善男信女,不分老幼,成群結隊地去各地觀音堂進香拜佛,求籤
問卜,祈求觀音菩薩大發慈悲。特別是廿五日的午夜,每間觀音廟的門
前都人山人海,等待廿六日觀音菩薩開庫日到臨時,能搶先向觀世音菩
薩借取財庫和祈求財運亨通。 有借有還,第二年開庫前,就是還庫的
時候,要準備規定的祭品,感謝觀音菩薩的保佑和大義。還庫後才能借
新庫。 觀音開庫這天,要約朋友吃生菜包,生菜、生財,不言而喻了。

重陽節

活動地點:環山路
活動日期:農曆九月九日
說 明: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
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
陽,也叫重九。

杜鵑花展

活動地點:市花園
開花時間:每年的十月
說 明:江門市白水帶杜鵑花展,誠邀你來觀賞。
每年的十月份,江門白水帶風景區都會有一批各式各樣的杜鵑花供大家
欣賞,這些杜鵑花顏色多樣化,的確很養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