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敏冬

白敏冬

白敏冬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大連海事大學高氣壓強電場電離放電遼寧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廈門大學講座教授。獲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界最高獎,第八屆青年獎全國11人)、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巾幗獎十佳個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等。白敏冬是2017年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敏冬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5年5月26日
  • 畢業院校:鞍山鋼鐵學院
  • 性別:女
  • 職稱:教授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人物成就,工作業績,獲獎記錄,人物事跡,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88年畢業於鞍山鋼鐵學院機械製造專業,畢業後一直在大連海事大學任教,系大連海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白敏冬,大連海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高氣壓電場電離放電遼寧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大連海事大學電漿物理學科帶頭人。

主要貢獻

人物成就

主持完成了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2002CCC009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9901001)、省國際合作項目(99303021)和遼寧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972223)等科研項目。主要參加了(第二位)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60031001)和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85-912-04)等省部級項目十餘項。在課題研究期間獲實用專利3項,發明專利1項;共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第1、第2作者論文45篇,被SCIEI收錄14篇。目前已指導碩士研究生10名,其中,已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的8名,在讀2名。其中“強電場電離放電治理船舶壓載水有害微生物入侵性傳播研究”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3年);高濃度臭氧產生器-Ⅰ(ZL 00 2 52667.0)、高濃度臭氧產生器-Ⅱ(ZL 00 2 52668.9)、高濃度臭氧產生器-Ⅲ(ZL 00 2 2665.4)、高濃度臭氧產生器-Ⅳ(ZL 00 2 52666.2)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一種臭氧產生器件(00105877.0)獲國家發明專利。國際臭氧學會會員、國家物理學會靜電專業委員會理事;1996.3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和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2000.12被評為省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和“百千萬人才工程”的千層次人才。
海洋污染防治專家海洋污染防治專家
在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評選中,大連海事大學白敏冬教授當選為2008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為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工作業績

據了解,白敏冬教授現任大連海事大學高氣壓強電場電離放電實驗室主任。多年來,她針對防治海洋外來生物入侵性傳播和保護近岸海域生態安全的國家重大需求,遵循高級氧化技術(AOT)的原則,選用無害的天然物質氧氣和海水為原料,在綠色友好的常溫常壓及無催化劑條件下,採用強電離放電的新方法,在原子、分子層次上把氧氣、海水加工成高濃度羥基自由基等活性粒子,採用氣液溶解新技術製成羥基溶液,加入壓載水主輸送管路內,實現線上治理壓載水,殺滅時間僅為6秒,是常規化學法(氯法)的1/400,每噸水的處理費用僅僅是3分錢,是國際通用方法(在航更換壓載水法)的1/30。如果進行10萬噸遠洋船舶壓載水處理的工程示範,處理後的壓載水可完全達到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公約》排放標準,符合高級氧化技術(AOT)原則,實現零污染、零廢物排放;而且羥基溶液設備體積小,安裝在遠洋船舶上不會破壞船體結構,可以實現低成本、快速殺滅、零排放。這個項目獲得了國際專利獎,繼而又獲得了中國專利獎。我國已經將“遠洋船舶壓載水淨化和水上溢油應急處理關鍵技術研究”列為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重點項目。
白敏冬
據介紹,白敏冬教授帶領著自己的科研團隊,又在海洋赤潮治理、甲烷轉化制氫及液體燃料、煙氣脫硫脫硝資源化、防控生化污染等領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這些項目都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她領導的科研組,目前承擔著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重點項目、國家“863”計畫重點及探索項目、國家“973”專項、政府間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等20多項國家級重大課題,實現總科研經費4000多萬元。白敏冬教授發表了上百篇學術論文;獲得國際發明專利3項、國家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等多項成果。其中科研成果“高濃度羥基自由基產生設備”、“高濃度臭氧水上水處理裝備”等項目實現經濟效益上億元。

獲獎記錄

白敏冬教授先後獲國際專利獎、中國專利獎、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並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以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先進個人、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新世紀優秀人才、全國“三八”紅旗手等20多項科技獎勵和榮譽稱號。2002.8獲交通部吳福--振華優秀教師獎。
白敏冬

人物事跡

讓世界刮目相看
對於不熟悉遠洋船舶運輸的人來說,船舶壓載水是一個陌生的名詞。
一艘遠洋船舶去目的港口運載貨物時,經常是空載航行,為了航行安全,船舶要在出發地向艙內灌注足夠的海水,以在茫茫大海中保持航行的平穩和安全,這些水就被稱為船舶壓載水。
白敏冬
都說水是生命之母,但這些壓載水卻很讓人頭疼,各海域的海洋生態系統差異很大,船舶在出發地灌注壓載水時,會攜帶當地的海洋生物,航運到目的地後被隨意排放。這些外來的海洋生物一旦釋放到自然海洋環境中,就可能產生不可控制的“雪崩式”繁殖,對土著物種造成極大的衝擊,甚至引起本地物種滅絕,引發一系列的生態災害。事實表明,船舶壓載水是導致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有害寄生蟲和病原體的大面積迅猛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入侵物種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損失,據不完全統計,這種損失每年以近百億美元的速度遞增。
目前國際航運規模越來越大,航行在海上的貨輪、油輪排水量動輒幾萬噸到十幾萬噸,帶著大量的壓載水在各大洋穿梭。對此,2004年2月國際海事組織(IMO)通過了《船舶壓載水及其沉積物控制和管理公約》,立法規定遠洋船舶在到達目的地排放壓載水前,必須進行處理,殺死其中全部海洋外來生物。如何高效、快速、無污染地處理十幾萬噸的船舶壓載水,一直是擺在各國科學家面前的世界性難題。
“國外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究遠洋船舶壓載水生物入侵方面的課題。”大連海事大學教授白敏冬說,“我們是從2000年開始著手進行這方面的工作,當時國內很少有人作相關的研究,我們幾乎是從零開始。”
白敏冬還清楚地記得,當時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她希望就此問題與某國外專家探討,剛一開口,對方就揶揄道:“治理船舶壓載水很難,我們做了多少年都沒有很好的辦法,你們目前能夠跟蹤這個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經過不到10年的努力,白敏冬和她的研究團隊攻克了這道難題,完成了“綠色治理船舶壓載水外來生物入侵”、“遠洋船舶壓載水羥基自由基處理技術和設備”項目,讓世界同行為之震驚。
白敏冬研究團隊首次提出並建立了大氣壓強電場放電規模高效生成羥基自由基的新方法,實現了快速、高效率、低濃度、低成本致死海洋入侵生物,每噸水的處理費用僅僅是3分錢,是國際通用方法(在航更換壓載水方法)的1/30。處理後的壓載水可完全達到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公約》規定的排放標準,符合高級氧化技術(AOT)原則,實現零污染、零廢物排放。
這讓中國的船舶壓載水處理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站在了世界領先的潮頭。
白敏冬
永不服輸的性格
白敏冬,這位只有43歲的青年女科學家可謂家學淵源,父親就是環境工程方面的知名專家,受父親的影響,她從小就立志做一位像居里夫人那樣的女科學家。
1988年從鞍山鋼鐵學院(現為遼寧科技大學)本科畢業後,白敏冬進入設在當地的國家環境污染靜電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本來學習的是機械製造專業,她卻轉行搞起了環境工程方面的研究。
當時沒有那么多碩士生、博士生,白敏冬作為本科生,一畢業就開始參加國家重大課題(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計畫)的研究工作。當時白敏冬和她的同事們進行的是酸雨方面的研究,需要在實驗室里釋放有毒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氣體。在那種環境裡,不要說一位纖纖女子,就是體格強壯的小伙子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白敏冬卻經常加班加點進行項目攻關。
“本科一畢業就搞科研確實有些吃力,而且所學專業也與科研工作截然不同,只能邊乾邊學。但我就是這樣的脾氣:不管做什麼,都不能比別人差。”白敏冬說。正是這樣的韌勁和不服輸的性格,讓她很快在科研工作中作出了成績。
白敏冬
1997年,白敏冬博士畢業進入大連海事大學工作,這位當時只有30多歲的副教授在學校里還名不見經傳,她該如何確定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儘快在科研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做科研工作最保險的就是對某個領域的前沿成果進行追蹤,跟著別人的道路研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但是這樣的工作沒有挑戰性,也永遠出不了原創性成果。”白敏冬說。
在她看來,科研工作的開拓性、原創性是最重要的,不能重複別人的老路,而且要與國家的重大需求緊密結合,於是她選擇了船舶壓載水處理這個國際性研究課題。
“騙人”的技術走上國際講台
2000年,白敏冬開始著手進行研究,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她提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構想,不僅國內絕無僅有,在國際上也是開創性的,正是這個原創性的想法,給她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我們剛提出這個構想時,國內的同行都無法理解,覺得這是一項‘騙人’的技術,根本不可能實現。”白敏冬現在回想當時的處境,身上的壓力仍然讓她記憶猶新。
得不到應有的肯定,項目得不到審批,科研經費就成了最大的問題,白敏冬和她的同事們只好將其他課題的經費“省吃儉用”來作這方面的研究。國內得不到支持,白敏冬就帶著她的研究思路和成果參加國際會議,向國際同行“推廣”。
她的努力沒有白費,2003年,“綠色治理船舶壓載水外來生物入侵”技術基本成熟。2004年5月,國際海事組織在新加坡主持召開“第二屆船舶壓載水控制與管理國際會議”,白敏冬被邀請在大會上作學術報告,這是中國科研人員第一次走上這個國際學術報告的主講台。
白敏冬
全新的思維,創新的理論,大量翔實的實驗數據,完美的處理設備,白敏冬精彩的學術報告將這次國際會議推向了高潮。講演結束後,會場爆發出長時間的熱烈掌聲——這一全新的研究成果,得到世界各地科學家們由衷的欽佩和讚嘆。“綠色治理船舶壓載水外來生物入侵”項目獲得了年度國際專利獎,我國當年只有兩項技術獲得這一獎項。不久,該技術又獲得了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專利獎等。
自此,她的成果終於得到了完全的承認。
此後,白敏冬帶領著自己的創新團隊,又在海洋赤潮治理、甲烷轉化制氫及液體燃料、煙氣脫硫脫硝資源化、防控生化污染等領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這些項目都面向國家的重大需求,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他們的科研組,目前承擔著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重點項目、國家“863”計畫重點及探索項目、國家“973”專項、政府間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等20 多項國家級重大課題。科研攻關期間(近5年),授權國際發明專利4項、國家發明專利6項;共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作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論文60餘篇;被SCI、EI收錄44篇,SCI他引37次;出版專著3部;在重要的國際會議上做大會邀請報告10次,並6次為國際組委會委員和分會主席。
白敏冬
白敏冬先後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新世紀巾幗發明家”創新獎(全國10人)、全國“三八”紅旗手,入選國家“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交通部“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遼寧青年科技獎“十大英才”等20多項榮譽稱號。
今年2月24日,白敏冬又在北京登上全國總工會領獎台,獲得“全國五一巾幗獎”先進個人稱號。此項評選每兩年一次,在本次評選 中,全國獲此殊榮者只有10人。

人物評價

一個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的嶄新研究領域,她三年就拿出原創性技術震驚國際同行。一度在國內被認為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騙人”技術,卻拿到了2004年度國際專利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