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山(閩清白岩山)

白岩山(閩清白岩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岩山又稱白景岩,滿山的怪石奇岩,千姿百態,儀容萬端,構成了觀音岩、懸魚洞、飛來橋、一片瓦、龍頭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岩山
  • 外文名:無
  • 又稱:白景岩
  • 地區:閩清縣西南三溪鄉
貢翰林風物,魔岩山石刻,閩清白岩山,主要景點,古剎白岩寺,一家仙,古月祠墓塔,聖君殿,地圖信息,

貢翰林風物

駱駝峰、龍洞、石門、仙人跡、鳥石與玉女岩等上百個天然景點,無不惟妙惟肖,巧奪天工,許多奇景還帶有神秘的故事。特別是“石門”,說是明代翰林黃文煥曾在這裡讀書。洞口外有一塊狀如倒立的鐘形大石,石上有個小洞。每當黃翰林讀書困了打瞌睡時,那倒立石便發出噹噹的聲音,仿佛催促他讀書。黃翰林學業成功,念這魔石的功德,把它號為“倒鐘石”,把這石洞命名“靜室”。
白岩寺奇聯:白岩寺建在蓮花峰峰的頂部,白色的寺廟就像蓮蓬上的蓮子,廟兩旁有形若蓮花瓣山崖,而旁邊的小路又恰如蓮枝一般。故白岩寺又稱“蓮花寺”。寺建於唐,歷經宋、元、明、清幾番添修。文革中受到破壞,現在政府又撥款維修,寺容壯觀。寺內有副對聯寫著:“朝朝朝朝朝拜朝朝朝拜,齋齋齋齋齋戒齋齋齋戒”。細細,口味,別有情趣。山上有一家仙公殿、古月朗和尚殿、聖公殿、玉皇閣等。這些殿宇造型美觀,錯落有致地點綴在奇岩怪洞之間,與翠綠的林間相映成景,展現一幅幅完美的天然畫卷

魔岩山石刻

從山腰繞至山口,順著彎曲的山澗小道拾階而上,兩旁古木參天,峭崖聳拔,不時道逢絕處。但一拐彎,柳暗花明。霍然“白岩山”三個雄厚、蒼勁的大字呈現在面前。石階兩旁“魔岩山”鐫刻著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文。在奇花異草的陪襯下,令人心曠神怡。
杜鵑山春色:白岩山的主峰在杜鵑山上。這裡岩壁陡峭,到處長著杜鵑樹。每逢陽春季節,繁茂的枝冠上掛滿了杜鵑花。紅的似火,白的如雪,紫的像玉,煞像五顏六色的地毯鋪滿了山崖邊。宋朝進士陳祥道留詩曰:“斯山何其麗,萬樹繁花吐;高山布成林,參差開滿路;偏反鷺電掣,閃爍雲霞聚;不須翦彩工,不須織綿譜;年年一度紅,春光足千古”。

閩清白岩山

在閩清縣西南三溪鄉,距縣城30公里。因山岩色白如玉,叫白岩山。白岩山群峰挺拔,奇岩怪洞。據縣誌記載,唐代就有佛教徒在蓮花岩頂修建一座寺廟。宋朱熹游此山時,留下“八閩岳祖”4字題刻。
白岩山
白岩山周圍5公里皆白石嶙峋,奇岩崢嶸。其中仙人鏡、白蛇洞、蝙蝠洞、龍洞、駱駝洞、望月台、天岩橋、一線天等,都享有盛名。白岩山的洞府瑰異奇妙,人在洞中穿行,忽爬行,忽彎腰,忽直走,人們戲謔為:“既做神仙又做狗”。
山腰的白岩寺已有千年歷史。寺左小仙亭旁有一懸魚洞,洞深約6米,高寬各3米餘,洞中倒懸一塊長近3米、形狀如魚的岩石,魚頭露出洞外,而洞頭另有一石躍向洞頂,涓涓清流由此而下,宛若雙魚游翔出洞。龍洞深有百米,洞口白雲吞吐,幻化無窮。洞右側一石如龍,有眼有鼻、有齒有須,如騰雲駕霧,奇麗壯觀。離龍洞100多米處,有一面“仙人鏡”;還有“仙床”、“仙被”、“仙靴”等。
白岩山最高峰叫瑁峰,海拔1237.7米,是觀日出的好地方。旁有駱駝峰,如一隻伏地駱駝,仰首張望。白岩寺側背是杜鵑山,每當陽春三月,杜鵑花開,漫山紅遍,遠望似片片彩霞,近看又如紅毯鋪地。
白岩山扼閩清、永泰、閩侯三縣交界處。中秋佳節,三縣許多民眾集聚於此對唱山歌,歌聲融于山景之中,令人心醉。

主要景點

古剎白岩寺

白岩寺坐落於蓮花谷地復名蓮花寺。坐南朝北,占地400多平方米。相始建於唐代,後數度遭火焚,屢次重建,現存建築為明清風格。該寺背枕玳瑁山,寺前為門埕,埕下峭壁深谷,遠望似懸於空中,十分險峻。進入山門,中為天井,左右廂房,後為主座。正殿左後側為民國時期擴建的一幢四面倒水的三層樓房;寺周圍以土石構成圍合。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柱,穿斗式木構架,屋面為雙坡頂。殿後部佛龕供奉釋迦牟尼等佛像。寺門橫額金字“白岩寺”由鼓山湧泉寺普雨法師所題。正殿大門保留著清光緒年間的一副對聯:“朝朝朝朝朝拜朝朝朝朝拜,齊齊齊齊齊戒齊齊齊齊戒。”

一家仙

一家仙是一座古建築的俗名。相傳舊時閩清有一三口之家到白岩山靜坐修真成仙,後人便在那裡建廟,曰“一家仙”。
它位於白岩寺北側鷲嶺崖,建築始建於元代,後毀。現建築為清光緒年間所建。鷲嶺崖兩石相夾呈凹形山洞,名曰“岩碧洞”,建築依勢而建,木石混構三層疊檐。一層三周以塊石疊砌呈U字形,內設佛龕和祈夢室,二層為木構屋面,飛檐翹角,順勢遞落,三層向後縮作斜坡屋面。整個建築與山石融為一體,遠遠望去,若隱若現。

古月祠墓塔

古月祠坐落在達摩崖下,坐南朝北,占地約300平方米。崖前三周以青石圍砌,殿後側則利用岩體為牆,人工建築與自然渾然一體。但早年殿宇損毀,今僅餘石牆斷垣。在建築遺址內,坐落著古月和尚墓塔。墓塔為石構,通高2.2米,底徑1.3米,六角須彌座之上內束作六出方形,上層作圓柱狀。圓柱塔身寰底刻飾浮雕仰蓮瓣,其下出沿內折;塔身以塊石錯縫疊砌,塔頂端用半圓形整石封蓋。塔身正面鑲嵌青石墓碑,上書“古月朗和尚,暨開通傳者”等字。

聖君殿

聖君殿坐落在白岩山著名的駱駝峰下,殿內奉祀張、肖、章三聖君。建築坐南朝北,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1978年維修,占地面積約180平方米。由山門、前廊、廂廊、正殿構成。殿四周以石磊砌。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正廳作券頂門額,左右廂廊各立方形花崗岩石柱,柱上陰刻楷書對聯“龍洞神喚雨,童老佛現身”。這座建築最為神奇的是,無論是外牆還是屋面或是屋內梁枋均為花崗岩石,石構製作採用粗細相互結合,給人以簡約古樸凝重的感覺,它是閩清迄今發現保存最完整的石構建築。

地圖信息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閩清三溪鄉山壋村58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