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根(白屈菜根)

白屈菜根(白屈菜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屈菜根為罌粟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的根,具有破瘀消腫、止血止痛的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屈菜根
  • 別稱:小人血七
  • :植物界
  • :罌粟科
  • :白屈菜
  • 拼音名:Bái Qū Cài Gēn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田間管理,

形態特徵

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inn)屬於罌栗科白屈菜屬,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含橘黃色乳汁。主根粗壯,圓錐形,土黃色或暗褐色,密生鬚根。莖直立,多分枝,有白粉,具白色細長柔毛。葉互生,一至二回奇數羽狀分裂;基生葉長10-15cm,裂片5-8對,裂片先端鈍,邊緣具不整齊缺刻;莖生葉長5-10cm,裂片2-4對,邊緣具不整齊缺刻,上面近無毛,褐色,下面疏生柔毛,脈上更明顯,綠白色。花數朵,排列成傘形聚傘花序,花梗長短不一;苞片小,卵形,長約1.5mm;萼片2枚,橢圓形,淡綠色,疏生柔毛,早落;花瓣4枚,卵圓形或長卵狀倒卵形,黃色,長0.8-1.6cm,寬0.7-1.4cm,兩面光滑,雄蕊多數,分離;雌蕊細圓柱形,花柱短,柱頭頭狀,2淺裂,密生乳頭狀突起。蒴果長角形,長2-4.5cm,直徑約2mm,直立,灰綠色,成熟時由下向上2瓣。種子多數細小,卵球形,褐色,有光澤。花期5-8月,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濕潤地、水溝邊、綠林草地或草叢中、住宅附近。

分布範圍

分布東北華北西北江蘇江西四川

主要價值

藥用
【採收】夏季採挖,陰乾用。
【性味】味苦澀,性溫。
【功能主治】治勞傷瘀血,月經不調,痛經,消化性潰瘍病,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
【附方】
①治勞傷:白屈菜根一錢,嚼服,冷開水送下。
②治月經不調,痛經:白屈菜根一錢,甜酒煎服。(性味以下出《陝西中草藥》)
③治支氣管哮喘:白屈菜根七兩,枯礬三兩。共研細粉。一日三次,每服一錢。(瀋陽藥學院《中草藥驗方製劑栽培選編》)

栽培技術

1、選地:根據白屈菜的生物特性和對生態環境條件的要求,選擇土壤肥沃、質地疏鬆、排水良好、保水力強的沙質壤土栽培,有利於生長發育
2、整地:白屈菜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要求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應在選好土地的基礎上進行深翻,一般為30-40cm。結合翻地施底肥,以腐熟有機肥料為佳,每667平方米施5000-6000kg,過磷酸鈣25kg,翻後要整平耙細。
3、作畦:於播種前7-10天作畦,以防土壤透風,有利於幼苗紮根成活。畦面寬1m,畦長20m。
4、播種:春、夏、秋播均可,一般為春播。播種前1-2天要灌足底水,待土壤表層晾乾後,將畦面耙細整平,按行距100cm開淺溝,進行條播。播種時將種子與等量細沙混拌均勻,然後均勻撒於溝內,覆土5cm,輕輕鎮壓。

田間管理

1、間苗:播種後約15天出苗,當苗出齊後,過密處適當間拔。幼苗5-6片葉時,按株距25-30cm定苗。
2、調節溫濕度:白屈菜喜濕潤、耐寒。有條件可在畦床上架上草簾或葦簾。畦內土壤濕度保持在50%左右,不能過濕。開花前澆水2-3次,調節土壤墒情
3、除草鬆土:幼苗期要結合間苗和定苗及時拔除小草,以後每澆水1次或下1次雨都要鬆土1次,並除去雜草。
4、適時追肥:在生長期要進行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8-10kg或施複合肥15kg。
5、病蟲害防治:危害白屈菜的地下害蟲常見有蠐螬螻蛄、金針蟲等,可在整地時,施入1000倍液的辛硫磷藥液噴灑消毒。地上枝葉出現斑桔病時,及時用雙效靈300-500倍液、50%多菌靈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進行噴灑,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