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始團扇蕨

白堊始團扇蕨,始團扇蕨屬,產於內蒙古霍林河盆地,生長在早白堊世,植物體小,高約 2 cm。根狀莖細,彎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堊始團扇蕨
  • 所屬類別:植物
基本信息,文獻描述,形態描述,

基本信息

時代產地:內蒙古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組;早白堊世
圖版信息:圖版 163,圖 1~9;圖 4-13

文獻描述

1995 Eogonocormus cretaceum,鄧勝徽,頁 14,圖版 3,圖 1~2;圖版 4,圖1,2,6~8;圖版5,圖 1~6; 插圖4 2001 Eogonocormus cretaceum,鄧勝徽和陳芬,頁 54,圖版 6,圖1;圖版7,圖1~7 ;圖版 8,圖 1~9; 圖版9,圖 1~4 ;圖版 10,圖 1~6 ;插圖 7

形態描述

植物體小,高約 2 cm。根狀莖細,彎曲,寬 0.5 mm左右,橫走,二歧式分叉,面被有長 0.5 cm 左右的毛狀根。在蕨葉著生部位的毛狀根簇生。葉柄、羽軸不分明。蕨葉扇形,半徑 2~4 cm。基部先分為左右兩枝,各再二歧式分叉 3~4 次,形成指狀、帶狀裂片。分裂角度從下部的 70°~80°變為頂部的 20°~30°。裂片寬0.5~2 mm,在剛分裂出處最窄,向上漸寬,接近下一次分裂處最寬。裂片頂端尖刺狀。末次裂片張開為“Y”字形。每一裂片具一條葉脈。生殖葉獨立,同形。幼年生殖葉裂片的頂端膨大,形成一個圓形或橢圓形的部分,即為生殖裂片的雛形,直徑 1.5~2 mm,上面未見到孢子囊、孢子或其痕跡,在掃描電鏡下僅見其表面有一些凹坑和次一級的孔狀紋飾。半成熟的生殖裂片的頂端為半圓形、扇形,寬5~6 mm。成熟的生殖裂片頂端擴開為半徑 2~3 mm,張開呈 180° 左右的扇形。葉脈在生殖裂片中扇狀分叉。孢子囊群橢圓形或圓形,直徑0.5~0.8 mm,沿扇形裂片邊緣排列成一排,著生於葉膜內,緊靠邊緣。每一裂片具10~12 個囊群。 孢子四分體直徑50 μm 左右。孢子亞圓形為主,少數為次三角形,直徑30~40 μm;三縫,三射線細而直,長約 15 μm,達邊緣。孢子壁很薄,常褶皺。近極面上密布長1~2 μm,直徑 0.1~0.2 μm的棒狀、刺狀紋飾。這些棒、刺紋飾常彎曲,其末端膨大呈鼓槌狀。膨大部分的直徑約0.2 μm,中央有一直徑約 0.05 μm的圓孔,因而端面正視為環狀,說明這些構造的中央可能是空的。有些孢子的近極面上有直徑 0.5 μm 的粒狀或瘤狀紋飾,而另一小部分孢子的近極面上見有由不規則線構成的網狀紋飾,其網眼中仍有少量如上述棒、刺狀的紋飾。遠極面紋飾較簡單,主要為不規則的細網狀紋飾覆蓋。格線的框邊不規則彎曲,且有寬窄差異;網眼直徑 2~3 μm,深陷,其間也有棒狀、刺狀構造。未經舒氏液或次氯酸鈉處理的孢子的遠極面上有實心的粗短棒狀、刺狀紋飾,可能為孢子周壁的特點(鄧勝徽和陳芬,2001)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