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汗

發汗,用藥物等使身體出汗。漢 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中》:“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發汗
  • 基本解釋: 用藥物等使身體出汗 
  • 拼音: fāh àn
  • 注音: ㄈㄚ ㄏㄢˋ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其它相關,

基本解釋

1. [induce perspiration;diaphoresis]∶用藥物等使身體出汗。
2. [sweat]∶發酵過程;特指菸葉變陳期間產生並使之芳香柔韌的自然發酵

引證解釋

謂用藥物等使身體出汗。亦泛指出汗。
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中》:“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三國志·魏志·華佗傳》:“府吏 兒尋 、 李延 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 佗 曰:‘ 尋 當下之, 延 當發汗。’……即各與藥,明旦並起。” 峻青 《秋色賦·瑞雪圖》:“因為下雨的時候,他冒著風雨去檢查水庫,受了涼,體溫升高到四十度,正躺在炕上蒙著被發汗。” 茅盾《子夜》十六:“他覺得這房裡特別熱,一進來就像悶在蒸籠里似的,他那胖身體只管發汗。”

其它相關

【化工】
sweating(of paraffin)
煉油工業中,由蠟料分離出所含的油和低熔點蠟的過程。
由於粗蠟中油少多,故需先將蠟料降溫,使其達到飽和狀態,然後再緩慢冷卻至其熔點以下,使石蠟呈比較粗大的針狀顆粒結晶出來,而後再逐漸提高溫度,蠟膏中的各種低熔點油分、軟蠟依次(發汗)滲出,達到油蠟分離的目的。
發汗的裝置有皿式發汗、罐式發汗、合成爐發汗和減壓發汗等。
【中草藥】
藥材在加工過程中用微火烘至半乾或微煮、蒸後,堆置起來發熱,使其內部水分往外溢,變軟、變色,增加香味或減少刺激性,有利於乾燥。如厚朴杜仲玄參續斷等藥材。
【醫】發汗法
“發汗法”是祖國醫學套用最早最廣泛的一種治療方法。中醫學認為“發汗法”不僅通經活絡、活動全身器官,提高精神和恢復體力,而且具有可以調節神經的功能,擴張周圍小血管,改善微循環系統,促進人體五臟六腑的功能,使內邪隨蒸發的汗液排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