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憤以抒情

發憤以抒情是戰國時屈原的美學觀點。指文學創作本自人對黑暗現實批判與反抗的真摯感情。屈原置身“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社會,內心深鬱憤嫉之情,於是發出“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九章·惜誦》)的呼告表明詩歌創作的動力與目的,即詩賦不僅可以“陳志”,還應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憤激的反抗,表現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批判精神,這種文學創作論不同於傳統“溫柔敦厚”、“美刺”規範以及“中庸之道”的儒家正統文學觀,豐富了春秋以來“詩言志”的觀念,突出情感在詩賦創作中的重要作用,將“抒情”、“言志”統一起來。

情”和“志”亦可相通,“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箢而莫達”(《思美人》),為西漢司馬遷“發憤著書”和晉陸機“詩緣情而綺靡”論說的先聲,亦為中國古代詩文創作尚情理論的濫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