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魚(自然界中的動物)

發光魚(自然界中的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發光魚是第一個作為寵物而通過基因改良的動物。另一種說法是指由於某種原因而夜裡發光的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發光魚
  • 外文名:暫無
  • 分類:魚類
  • 定義:單機遊戲 海洋
各方說法,事件概況,事件發生的背景,發現的過程,查事件發生的原因,釋疑,
發光魚是第一個作為寵物而通過基因改良的動物。將發生物光的水母的遺傳基因加入了一隻自然界的斑馬魚的DNA中。最初培育這隻動物,是為了讓它對水質污染產生警報,但是由於它有著多彩的外形,因而在寵物市場占有民一席之地。這一物種,於2003年12月,由德克薩斯州奧斯丁約克鎮的技術研究所,引進了美國市場。
發光魚
另一種說法是指由於某種原因而夜裡發光的魚,首見長沙某位娭毑醃了一層食鹽的雄魚泛出道道螢光,所以稱作“發光魚”,事情經過如下:

各方說法

檢測有難度,“發光”真因難解
但專家一致認為發現“泛光肉”最好別吃了
“發光魚”由何原因導致?還能不能吃?記者隨後聯繫了長沙市畜牧水產局以及有關專家,他們對此進行了分析,雖然原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專家們一致表示:這類魚肉還是少吃為妙!
市畜牧水產局:發光魚難檢測
記者隨後聯繫長沙市畜牧水產局對曹娭毑的這條泛光魚進行檢測,該局辦公室一何姓工作人員表示,前年長沙爆發“藍光豬肉”事件後,國家對於肉類發光現象進行了專門的課題研究,但至今還沒出台相關標準,“沒有標準,即使做了檢測也無法出具檢測報告。”
何姓工作人員說,“導致肉類發光的因素太多,包括養殖環境、運輸環境、存儲環境、發光細菌等,而細菌中能引發肉類發光的種類也蠻複雜,雖然肉類發光情況很普遍,但是很難對此進行檢測和界定。”
食品專家:要確定原因有點難
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放明分析:“如果是活魚深夜泛光,有可能是養殖環境的污染造成的(生物學特性除外);如果是醃製過後的魚肉泛光,則有可能是解剖和醃製過程中感染了發光細菌。”鄧放明說,由於這條雄魚已經醃製了好幾天,從外觀上看很難確定泛光的原因。
檢驗醫生:可能是磷超標
對於鄧放明的分析,湖南省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驗科主任謝小兵更傾向於養殖水源或運輸過程中的化學物質藻類對魚類的污染,“有可能是水源中的磷超標。”
專家們對於魚肉泛光的原因眾說紛紜,但各方對市民提出的忠告卻驚人一致:發現肉泛螢光的現象就不要食用了。

事件概況

事件發生的背景

2012年3月9日,曹娭毑的兒子從紅旗區菜市場一流動商販處買回一條已經剖好的雄魚。曹娭毑擔心魚肉變質,便在洗淨的雄魚身上抹了一層鹽。

發現的過程

2012年3月11日晚上10點多,廚房水壺響起,曹娭毑起身進去準備灌開水。熟門熟路,老人進廚房忙活從不開燈,可待灌完開水,她回頭一瞟,竟發現虛掩的櫥櫃門內閃出一道螢光。打開一看,螢光來自於醃了2天的那條雄魚。
“老頭子,快來看,這條魚泛光咧。”曹娭毑端著魚盆趕到老伴跟前。
“不可能咯,魚怎么會閃光?”老頭子一臉狐疑。 見老伴不信,曹娭毑一把關掉了臥室的燈,頓時,整條魚身果真螢光閃閃。
隨後,曹娭毑電話聯繫上兒子,對於魚肉泛螢光,兒子也感到很驚奇,“買的時候還活蹦亂跳的啊,那個騎三輪車的魚販子還親手幫我剖好了。”“本想醃著吃放心一點,現在都不敢吃了。”曹娭毑說,她更想知道的是,這條雄魚為什麼會泛光,吃了對身體健康是否有害。

查事件發生的原因

12日晚上9點,記者來到曹娭毑家中。曹娭毑展示了這條醃了幾天的雄魚,在普通的燈光下,這條魚和其他魚沒有任何差異,然而,將魚擱到全黑的廚房裡一瞧,從魚頭到魚尾都閃耀著螢光。13日上午,曹娭毑來到菜市場尋找那名流動商販,卻一無所獲。問及其他魚攤老闆,大夥紛紛表示,從未聽說過此類情況。

釋疑

湖南省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李定文解釋,發光細菌就是有生物發光能力的細菌,大多數是弧菌和桿菌,少數為球菌。雖然發光細菌的形態多種多樣,但生理特性卻非常相似。“它們常寄生在各種動物體內泛光,即寄生髮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