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黃鶴樓感賦

《登黃鶴樓感賦》是清代詩人石濤創作的一首七言詩。這首抒情詩描述了詩人當時登上黃鶴樓時的思鄉而不能歸去的無可奈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登黃鶴樓感賦
  • 創作年代:清朝
  • 作品出處:《畫語錄》
  • 文學體裁:七言詩
  • 作者:石濤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登黃鶴樓感賦
黃鶴樓高不可登,楚哀湘怨思難勝。
黃鶴蹁躚杳何處,樓空惆悵江流去。
江流滾滾繞山腰,大別岧嶤秋氣高。
萬家廢井迷煙樹,夾岸征塵卷暮濤。
風高萬頃來雲夢,疊疊群巒岌搖動。
飛帆忽蔽夕陽來,驚烽遙起騷人慟。
勸君弔古漫沾衣,勸君懷仙早息機。
黃鶴樓高登不得,心一片憶將歸。

創作背景

七言古風《登黃鶴樓感賦》寫於1662年(康熙壬寅,即康熙元年)深秋,時三十一歲。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時距明亡十八載,石濤逃離“湘源谷口”的家鄉,來到楚國古城的鄂色,也已十七年。國破家亡,飄流異地,登高望遠,何以勝情。詩一開頭,便從“不可登”一詞突出了“楚哀湘怨”的家國之痛。鶴去樓空,但見大江惆悵東流去。眼前是一個寥廓的天地。萬井迷煙,征塵卷浪;夕陽帆影,烽火遙天;更是一派蒼涼的景色。中段幾句雖是寫景,卻飽含著詩人的感慨萬千。而在極度悲痛之中,又以“勸君弔古漫沾衣,勸君懷仙早息機”來聊以寬解,詩意便更婉轉而深沉。結尾翻到“黃鶴樓高登不得”,他的思鄉而不能歸去的無可奈何心情便和盤托出了。全篇結構緊密,首尾呼應,換韻足見起伏波瀾,這都顯示出獨具匠心,不落窠臼,在詩的技法上巳比較成熟。而這樣一首竟是出於一個青年人之手,我們不能不驚嘆他的詩才早已艷發於青年時代了。他不止一次把這首詩寫在他的書畫作品中,這表明他自己也很喜愛這首詩。
所題畫見《清元濟詩畫合卷》(藏台北歷史博物館,一九七八年二月台北出版《漸江石溪石濤八大書畫集》有此卷影印本)。金瑗《十百齋書畫錄》辛卷著錄《石濤黃鶴樓卷》書此詩,款題“時壬寅秋深,李泉石山人、胡二傳道士、趙還清招予登黃鶴樓,感賦。清湘小乘客復為此者,可見樂事,但詩不足傳耳。”此卷實作於宣城時期,而詩則寫於康熙元年,時石濤年二十一。

名家點評

汪世清云:這是一首登臨勝境,觸景抒情詩,寫得意境開闊,層次分明,頗有氣魄

作者簡介

石濤(1636或1640一1710年或1718年)清朝畫家。本姓朱,名若極,釋號原濟,一作元濟,又號石濤、清湘老人、大滌子、苦瓜和尚。廣西桂林人。出家為僧,性喜漫遊,曾屢次游黃山、南京等。與弘仁、髡殘、八大山人並稱“清初四畫僧”。曾拜松江名僧旅庵、本月為師習佛學,擅畫花果蘭竹,亦工人物,筆意縱橫,淋漓灑脫。尤善山水,並擅詩文,每畫必題。卒於揚州。著有《畫語錄》。傳世名畫有《搜盡奇峰打草稿圖》、《淮揚潔秋圖》、《山水清音圖》、《梅竹圖》、《墨荷圖》、《竹菊石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