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愈時光:你終將盛放

療愈時光:你終將盛放

你終會明白,不是所有問題都能被時間帶走,不是所有的痛都能成為青春,不是所有的迷茫都能找到答案,不是所有的舊時光都是美好的。只有當你治癒了時光,學會面對所有難搞的事、難處的人、難受的地方、難過的日子,那些不堪回首也無法忘懷的痛苦和挫折才能真正成為人生的一部分,才能靜下來享受曾經、現在和將來那些不完美時光中的美好。有人說“不要難過”,做得到嗎?有人說“不要迷茫”,人能永遠堅強嗎?有人說“一切會好的”,她能說服自己嗎?有人說“忙起來就會忘了”,真的有用嗎……《療愈時光 你終將盛放》是一本完全時光療愈書,教你如何通過了解自己的身體、通過美食、通過觸摸、通過感恩、通過保持夢想、通過陪伴、通過掌握生活的意義……讓當下真正明媚起來,不迷茫、不焦慮、不浮躁。

基本介紹

  • 外文名:Healing Paths Toward Flourishing
  • 書名:療愈時光:你終將盛放
  • 作者:清流
  •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 頁數:232頁
  • 開本:16
  • 類型:心理學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573058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1.全時光療愈手冊,這不是一本“雞湯”,而是教你用簡單的方法讓生命中所有的時光美好起來。
2. 成長,不是等待疼痛過去,而是學會療愈。遺忘、逃避、喊口號並不能真正解決你的問題,你的生命價值,在於你所有的經歷和記憶。
3. 撫平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傷痛。不是所有的經歷都是經驗財富,只有能夠看懂、勇敢面對的才是人生!
4.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學會治癒所有的痛苦和挫折,就能增加生命的寬度,讓你的所有時光明媚起來,就能增加生命的亮度。

作者簡介

莊曉丹:美國那洛巴大學超個人心理諮詢(Transpersonal Counseling Psychology)碩士、波士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擁有落基山格式塔馬術學院(Gestalt Equine Institute of the Rockies)馬術療法證書,科羅拉多州註冊心理諮詢師,美國心理諮詢協會會員。
擅長軀體導向的完形療法(Gestalt Therapy)、強調正念的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和馬術心理療法(Equine-assisted Psychotherapy)。
關注焦慮、抑鬱、驚恐、憤怒等相關的情緒障礙,急性心理創傷和成長過程中的慢性心理創傷,親密關係、家庭和人際關係及相關的社交和依戀問題,個人價值、自尊心、自信心,以及高功能人群的心靈成長、職業發展和諮詢師自我體驗。

媒體推薦

這本書是一場淋漓盡致,又不至於大動干戈傷心傷肺的釋放,適用於後背在日復一日的繁重壓力和緊張人際關係中變得僵直,因為無法達到目的而在自我懷疑中陷入沮喪,卯足勁兒對抗突如其來的變故與挫敗,越是繃緊自己,越是受到傷害,陷入暴食、失眠、情緒低落與流失健康的惡性循環的人們,比如你或我。
——心理學碩士、心語工作室創辦人葉青
如果一定要用一個比喻,看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做一場心靈瑜伽。
——自由影評人沈荻
對於如你我一般亞歷山大的城市動物來說,這是一本具有誠意的書,仿佛貼心的閨蜜和溫柔的老師,脆弱時刻的小小綠徑,引領至可供短暫休憩的花園。如果有足夠的堅持或悟性,甚至可能找到迷失的自我,體諒生命中曾無法忍受的創痛,淡化記憶中陳列的傷口,放棄對孤獨的堅守,猶如玫瑰綻放。
——豆瓣知名書評人狸奴老妖

圖書目錄

開篇 你盛放的日子終將到來
第一部分 唯有我們的身體陪我們終老
第一章 身心不相棄,且行且珍惜
身心一體,不離不棄
將心靈與身體重新連線
像“喵星人”一樣放鬆
幸福,就是懂得如何睡覺
擁有一個能夠說走就走的身體
善待你的身體吧
第二章 不妨做一個快樂的吃貨
吃是一種傳統美德
爽!用食物調節情緒
當你了解了食物的“情緒”
認真吃認真喝
當一個正確的吃貨
第三章 我們想要的只是一個擁抱
一個溫暖的擁抱,免費的
觸摸的正能量
測試彼此心靈的距離
與最親密的人親密接觸
溫柔撫慰,獲得釋放和平復
每個身體都是一座聖殿
第二部分 支撐你走過坎坷的內在力量
第四章 你也有深埋於內心的力量
自我實現的魔力預言
我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換個解釋,你的感受也會截然不同
一起來將負面轉化為正面
不妨泡一杯香草茶
糾結,是因為拿自己的辛酸和別人的精彩相比較
第五章 讓點滴的美好浸透在你所有的時光中
不要花太多心思在那隻手腕上
那些身邊的,美好的
表達感謝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療愈一切傷痛的根本之愛
把愛傳下去
第六章 來自意義的幸福
一件點燃你生命熱情的事情
什麼是你今生的“感召”
回味美好過去也是珍惜的一種方式
面對現實也可以春暖花開
你是無可替代的
第三部分 至少,要尊重自己的內心
第七章 總有一種聲音能讓你感動到落淚
有沒有那么一首歌
治癒系好聲音
為什麼音樂能療愈我們
如何觸摸到音樂的天空
傾聽內在的聲音
寂靜,你可以不浮躁
第八章 來和我們的內在小孩聊聊
他一直在那裡,從未離開過
與內在小孩的初次相遇
與你的內在家庭相識
真心實意,療愈內在小孩
你是如何長大的
每天活出內在的真實感受
第九章 最終幻想:這裡是沒有界限的
幻想中二病,其樂無窮
用想像力讓生活更美好
榮格的枕頭
夢工作
撰寫自己的英雄之旅
重新審視你的人生故事
第四部分 與身邊的美好溫柔相待
第十章 你被溫暖著,你被需要著
那些最刻骨銘心的溫暖瞬間
你身邊的人快樂了,你也快樂了
關係好了,更容易療愈
尋求幫助並不是軟弱
注意,這些關係是有害的
說“不”
溫暖他人之時你也獲得溫暖
第十一章 毛茸茸的治療師
最後一刻的寧靜
狗的舌頭就是醫生的舌頭
跨越千萬年的陪伴
愛情荷爾蒙
一匹馬醫生
在與其他生命的關係中療愈
我們的自然兄弟姐妹
第十二章 上帝與你同在的方式
性,蘿蔔和白菜
喚醒你的性感
讓感官愉快起來
屬於你的性愛基本法
第五部分 此刻,靈性的覺醒
第十三章 冥想,開悟每一縷時光
痛苦是我們接近人生真相的機緣
一粒正念的葡萄乾
轉化痛苦和焦慮的法門
世上沒有萬靈藥
三分鐘靜心之旅
進入無門之門
生命中的轉化力量
第十四章 回到我們永恆的家園
記住曬太陽時的好心情
感受一下大地的呼吸
換一種體驗,人生就會不一樣
你的私人療愈花園
善待大地,它是我們借來的
第十五章 首先,愛你自己
就算是佛陀也搞不定
慈悲心,對自己抱持愛意與善意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學會與自己相處
如何讓自己不會忘記愛和同情
當我開始愛自己
後 記 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
附錄1 治療音樂簡表
附錄2 心理營養食材簡表
附錄3 性取向和性別名詞簡表

後記

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雙城記》
寫這篇後記的時候,窗外正下著大雨。科羅拉多的氣候以晴為主,漫長炎熱的夏天之後,這第一場秋雨似乎要將夏目的一切鉛華洗刷。氣溫驟降了十度,不知道今年的秋季會有多長,或者也許我們直接就會跳到冬季一這種事情在這裡絕對是發生過的。
我打從開始寫這本書起,就決定要寫後記,但直到寫完全書提筆開始寫後記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根本不知從何寫起。可能其實我心裡,也沒有那么多想要表達的事情。
最近又到了申請季,經常收到國內朋友的電郵,問我關於申請心理諮詢學校的事情,尤其是關於如何通過讀心理諮詢留在國外的事情。我知道國內很多人都在往外跑,也知道國外的生活挺好,肯定沒有國內朋友想像的那么好,但如果要說不好,那就違心了。
不過我有時候也會想,國外比國內好在哪裡,讓大家拼了命的像逃跑一樣往外沖?有時候甚至出國比在國內生活質量差(因為新移民在適應新社會時一般要付出很多代價),也要往外跑?我是讀心理的,什麼經濟、政策分析之類的,我也不敢摻和,但如果要從心理的角度說,大概就是我們國家有一堆很巨大的文化創傷。
我們從20世紀初開始,文化就一直不斷受到各種創傷,我們上頭幾代人受過的心理創傷很大,且一直沒回過勁兒來。而一個人如果受了傷,他一般的反應,不是像殭屍一樣裝死,就是像驚弓之鳥一樣拼了命地逃跑,有條件的話,他們為了自衛還會有暴力傾向,因為他們潛意識裡老是覺得沒準就要大禍臨頭了,得趕快想點轍自保——我想我們很多人從心理層面,大概乾的就是這攤事吧。
不論是對納粹大屠殺倖存者的研究,還是對南非和澳洲土著民族的研究都顯示,心理創傷能夠在代際之間傳遞,形成代際心理創傷,而當整個人群都受到同樣的心理創傷時,就會產生文化創傷。即使是從來沒有經歷過祖輩的創傷事件的孩子,也會攜帶他們祖輩的心理創傷。
心理創傷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在代際之間傳遞:受了心理創傷而沒有獲得療愈的父母在與子女的互動中,會把有創傷的反應模式教給子女;父母也可能由於本身的創傷導致情緒和社會功能不良,而直接成為子女心理創傷的始作俑者;受了創傷的文化本身也會營造一種創傷氣氛,使文化成員長期沉浸在一種受傷的情感里;最近有研究顯示,祖輩的創傷經歷雖然不會影響基因本身,但會影響基因表達,導致子代更容易產生心理情緒問題,並對心理創傷抵禦能力更弱——也就是說子女即使完全沒有跟祖輩接觸過,也可能攜帶心理創傷,並出現創傷應激反應!
在我的諮詢室里,被父母搞得心理創傷的案例固然屢見不鮮,甚至可以說,絕大多數來訪者的心理問題都有一定的童年因素在裡面。當然我並不是責怪他們的父母,我相信許多父母都做到了當時自己能做的最好,但作為代際心理創傷和文化創傷的攜帶者,有時候他們自己大概也力不從心。
還有一些敏感的來訪者,在面對他們自己的問題的同時,有時候還會向我描述這樣一種無以言狀的痛苦。這類痛苦在他們的生活中根本找不到什麼由頭,他們自己也表達不清楚,有些時候他們甚至覺得那種痛苦根本不屬於自己,但就是覺得難受,甚至卡在那裡動不了。
也許你會覺得這些來訪者是無病呻吟,我想他們之中也許真有無病呻吟之人,但在心理諮詢中還有另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他們正在經歷代際心理創傷,那是一種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的創傷,但他們卻會有如經歷過一般的心理反應。
不僅如此,相關研究還顯示,如果沒有良好的干預措施,代際心理創傷能夠在人群中至少傳遞六代:在第一代人經歷大規模創傷性事件產生文化創傷後,第二代人通常容易通過縱慾行為來逃避面對文化創傷帶來的喪失自身價值和生存意義的痛苦;作為創傷的發泄,第三代人的家庭中開始出現嚴重的家庭暴力事件,導致家庭關係開始解體;第四代人的家庭中,對配偶和子女的家庭暴力成為普遍現象,並由於各種原因開始出現大量成長過程中親子分離的情況;在第五代人身上,過去四代的創傷開始重新循環;到第六代的時候,連與該文化創傷原本無關的路人也開始受了傳染……也就是說,如果不療愈,只要相關人員不死絕,這些創傷就會沒完沒了地折騰下去,這實在讓人樂觀不起來,不是嗎?
但是,希望也是存在的,因為療愈是可能的。如果心理療愈不可能,整個心理諮詢和臨床心理專業恐怕都不存在了。而且相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心理創傷傳承時間,對於個人來說,他自身和所攜帶的心理創傷通過個人和專業的努力,可能在幾年之內就能療愈。
這種療愈並不是指當事人會感覺好像那些事情沒發生過一樣,而是指當事人了解了自己的心理創傷反應,學會了以健康的方式面對生活,成為一個更加真實、整合的人,並在整個療愈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他們也可能成為更好的父母,社區裡的中堅力量,朋友中的療愈夥伴——這樣的療愈是可能的,並且是在心理諮詢、臨床心理和其他一些替代療法領域發生著的。這樣的療愈並不簡單,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希望。
我的心理諮詢老師告訴我,創傷永遠不能通過攻擊和批判而獲得療愈,事實上攻擊和批判本身,就是心理創傷的重演,只會不斷地強化創傷。療愈的道路從接受開始,接受此時此刻的全部存在,然後以此為起點,開始改變的旅程。
我不知道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文化來說,這樣的療愈要如何發生?作為心理諮詢師,我能做的只是寫這樣一本關於心理療愈的書,幫助這個文化中有意願的人踏上他們的療愈之旅,這樣也許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子女都會從心理創傷中解脫出來。說不定有一天,他們還能影響更多的人,畢竟如果心理創傷能遺傳的話,心理健康大概也能遺傳吧。

序言

開篇 你盛放的日子終將到來
你盛放的日子終將到來,當蜷縮於花蕾之痛超越綻放之痛時……
——阿娜伊斯·寧(Anais Nin)
有一隻毛毛蟲……
有一隻毛毛蟲,它長得並不難看,但渾身都是毛茸茸的刺。這些刺很扎人,以至於其他人都不太願意接近它。有時一不小心,毛毛蟲還會被自己的刺扎到——我知道這聽起來似乎不太合理,但事實就是這樣,這隻毛毛蟲也為此而煩惱著。
毛毛蟲一直夢想著變成一隻青蟲,因為菜青蟲的顏色比較鮮嫩,皮膚光滑,也沒有很多扎人的刺。毛毛蟲想如果自己能變成青蟲,生活一定會徹底好起來。它為此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每天早上把自己染成綠色,或者用特製的蟲服把刺都遮起來。但穿上緊繃繃的蟲服後,毛毛蟲不僅覺得不能呼吸,還經常被自己身上的刺扎得死去活來,這樣實在很難正常生活下去,每天扎來扎去,搞得毛毛蟲覺得自己整個蟲生都沒有什麼意思了。
毛毛蟲終於決定日子不能這樣下去,它開始通過各種途徑問其他蟲子解決的辦法,但是絕大多數蟲子似乎也不知道要怎么辦。它們或者對毛毛蟲投來同情的目光,或者敬而遠之,直到毛毛蟲遇到一隻蠶。蠶告訴它,蟲子都有“做繭”這樣一種天分,不過做繭很花力氣,並且待在繭里的那段時間,很多以前的噩夢都會冒出來,比每天待在外面靠吃樹葉分散注意力的日子還要難熬,但是一隻蟲子如果能夠破繭而出的話,它就能活出屬於它的真正生活。
“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可以幫你度過繭中歲月,但我不能保證破繭而出的時候你會是一隻青蟲。”蠶這樣說。
為了擺脫痛苦的生活,把自己變成一隻青蟲,毛毛蟲決定放手一搏。在蠶的幫助下,毛毛蟲和蠶共同織成了屬於毛毛蟲的繭。在那個繭里,它們一起經歷了毛毛蟲的各種噩夢。
毛毛蟲在繭里的日子裡,其他毛毛蟲的朋友也時不時給毛毛蟲打氣,太累的時候,毛毛蟲也會偶爾出去走走,而蠶總是會為它保管好繭,待它再度回來。隨著日子的流逝,蠶告訴毛毛蟲,它已經起了變化,毛毛蟲有時會為自己的變化感到欣喜,但有時又感到迷惑,不明白那些變化到底意味著什麼。它有時候甚至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偏離了“變成青蟲”這一蟲生重要目標?也許自己得跟這個繭待一輩子了?
直到有一天,毛毛蟲在蠶的鼓勵下,破繭而出。它爬出來曬了曬陽光,抖了抖……後面這兩個翅膀狀的玩意兒是什麼時候長出來的?雖然我確實感覺最近臂力不錯,但我不曾注意過這兩個東西……這是怎么回事?
“看起來你是一隻鳳尾蝶。”蠶說。
“原來如此……”鳳尾蝶恍然大悟,“你一開始就知道我是鳳尾蝶嗎?”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你並不僅僅是一隻毛毛蟲,也知道如何做繭,知道破繭而出後,你會變成你的真正樣子。”蠶回答,“你現在喜歡自己嗎?”
“喜歡。雖然沒有變成青蟲,但這樣似乎更棒!”鳳尾蝶撓撓頭,“我以前一直以為一輩子趴在樹葉下看不見天空就是我唯一的選擇呢……”
蠶笑笑,沒有說話。
“我現在是不是就無敵了?”鳳尾蝶問。
“不是。”蠶說,“但是你現在可以飛了。所以,乘風起飛吧!”
開啟心靈成長之旅
我曾經問我的一位諮詢老師,什麼自然過程可以最形象地比喻人心靈成長的整個過程,他說,大概是毛毛蟲化繭成蝶的過程吧。我們許多人就像故事中的那個毛毛蟲,由於生活經歷中的跌跌撞撞而長得滿身是刺,我們總以為只要把自己的傷口藏起來,裝成一副沒有事的樣子就好了,殊不知那些傷痛本身恰恰是我們成長的契機,而我們壓抑和防禦自己的方式才是我們痛苦的來源。
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
當我們能夠正視自己所經歷的傷痛、挫折和煩惱,學會用一些方法接納、撫慰、治癒這些生命中的不完美的時刻,就是我們的心靈成長,獲得更強大的內心力量的時候。
任誰在受傷之初都是沒有什麼頭緒的,遇到挫折困境誰都難免想過偽裝、退縮的,他們可能會向親朋好友求助,也可能會篤信成功書籍,也許
他們會靠心靈雞湯救急,或者乾脆祈求神佛保佑……但不斷逃避本身,反而會令我們離療愈漸行漸遠。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自悟或從他人那裡學到的許多應對痛苦的方式經常不奏效,有時候甚至還有反效果。
許多人從小到大常常被教育成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要去表達它們,甚至乾脆不要去感覺它們。女孩被教育不可以發脾氣,而男孩則被教育不許哭,結果就是很多人長大以後不知道怎么處理那些情緒,甚至認為自己根本沒有或不該有情緒。而這些無處發泄的情緒就形成一股暗流,積攢成了焦慮和抑鬱。
也有很多時候,我們企圖遺忘痛苦,或者會在別人傷心時勸他們“都已經過去了,還想它做什麼”。我已經不記得有多少來訪者在最初走進諮詢室的時候告訴我,他不想談自己的成長經歷,不想談與父母的關係,甚至不想談他的上一段感情,因為那些東西都已經過去了,自己早就不在乎或者忘光了。他現在想解決的只是自己的情緒、拖延甚至是單純失眠問題。可是隨著諮詢的進行,他們自己也會漸漸意識到,所謂的遺忘不過是自我欺騙,沒有療愈過的傷口仍然隱藏在自己意識的背後,通過影響他們對當下的判斷和對未來的期望,影響著他們的整個生活。
還有些時候,我們只是在面對苦難時單純不知應該如何自處,於是就逃到了幻想中、工作中、酒精中、遊戲中……一時的快樂常常可以緩解心中的痛苦,偶爾對困難避而不見對心靈來說也是必要的休息,但當短暫的休息變成了悠長假期,甚至一輩子的事業——一直被視而不見的問題就會從幾片瓦礫慢慢堆積成崇山峻岭,等回過神來,我們才發現自己已經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太遠……
總有一天我們會意識到,擺脫困境的唯一方法,正是堂堂正正地直面自己的脆弱,發現自己內在的力量,從困境中成長起來。只有這樣,有一天你才能用你成熟的心靈化解困境,揚著頭大踏步走出困境。也唯有通過這些磨練,你的苦難才會成為珍貴的人生經驗,心靈才會獲得鍛鍊和成長。
心理諮詢師中間有所謂“受傷的療愈者”(The Wounded Healer)的說法,便是說那些從人生的巨大打擊中成功療愈自身的人,通常可以成為最好的治療師。他們經歷的痛苦給予他們歷練和成長,經過一次次內在的療愈和轉化,他們就會成為更加成熟的人:擁有溫柔、開放、沉靜的心靈,獲得接納生活中一切喜怒哀樂的能力,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
你也有機會成為這樣的人,而你要做的就是從今天開始,把生活中的挫折痛苦當作人生成長的階梯,讓每次心理療愈成為攀上階梯的紮實一步。深入的心理療愈需要在關係中進行,就像故事中毛毛蟲與蠶進入繭中一般,當你明確了自己需要療愈的部分,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成長之路,並承諾走上這條路的時候,你就需要在一種真實安全的關係中,坦露自己的弱點,直面自己的夢魘,重新發現自己的力量,將自己從中解放出來——而這就是專業心理諮詢和其他深入療愈方式的位置。
不過也並非人人都一定要專業幫助不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自我療愈就足以令他們成長完善,他們所需要的,只是一個方向和一點點指導。
而我希望本書可以成為你困境中的成長指南,引導你在痛苦時照看自己,在挫折時支撐自己,在困境中尋找契機,從痛苦中成長成熟。
許多人以為他們心靈成長的終點是變成“宇宙第一銅牆鐵壁堅不可摧無敵鐵金剛”,但事實並非如此。恰恰相反,一個成熟的人有勇氣展現自己的堅強和脆弱,而不因傷害把自己緊緊包裹起來;他能夠走過人生,而不與任何一個珍貴的瞬間失之交臂;他也能對世間的痛苦感同身受,並以溫柔之心對待自己和他人。成長路漫漫,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完善至如此,但當你走上療愈之路,這個你也許就會在遠遠的地平線上等你……
你希望與他相遇嗎?這一切,都由你自己決定。
不同的心靈成長之道
正如這世界上的人是千奇百怪的一般,心靈的世界也非常廣闊。每個人在心靈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多個階段,而與之相應的有效心理療愈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並沒有某一個方法會對所有人有效,有時候人在不同階段也可能需要用不同的方式療愈,或者一個時期可能需要多種方式療愈。因此找到適合當時當地的自己的療愈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而這只能靠你自己去感受、去體驗、去判斷、去選擇。
本書中的每個章節都講解了一種常見的療愈途徑,你可以通過閱讀了解這種療愈途徑的基本療愈手段,一些和這種療愈方法相關的原理以及它的套用方式。本書的每一章中都附有小練習或小知識,幫你加深對這種療愈方式的理解,並實際體驗,看看它適不適合你。如果你喜歡,也可以把書中講解的技巧運用到現實中,幫你緩解壓力,提高生活質量。
因為是寫給初學者的書,本書中的所有內容都限於初級層次,因此任何人都可以閱讀本書並嘗試用書中介紹的方法體驗療愈,但是請不要期待本書可以徹底解決你的各種心理情緒問題。心理療愈是一個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過程,所以不要急於一蹴而就,從體驗和享受療愈過程本身開始吧。
如果你對其中的某種療法特別有感覺,可以找其他書籍進行深入閱讀,或以此為條件尋找專業的諮詢師。而對有臨床上的精神障礙或重症情緒障礙的朋友,也可以將本書作為輔助參考,但請以配合醫生積極服藥治療為先。
本書的各章節之間有一定循序漸進的順序,但各章之間除了個別練習有所引用以外,並無太多交叉,因此你可以選擇從頭開始看,也可以任選你感興趣的一章開始你的療愈之路。如果你覺得某一章不適合你,也可以跳過直接讀其他章節,基本對閱讀沒有影響。
不過,每一章內部的內容是有密切的前後關聯的,章內的練習有時候也有難易先後順序。所以如果可能的話,一旦選擇了一章,請儘量從頭看到尾看到底,練習也請先做前面的,再做後面的。
本書主要分為五個不同的部分,分別探索了心理療愈的不同側面。
在第一部分“身心不相棄,且行且珍惜”里,我們將探索身體與心理的聯繫,並講解如何通過照看我們的身體來療愈我們的心靈。
在第二部分“支撐你走過坎坷的內在力量”里,我將帶領你尋找能夠支撐你走過坎坷人生的內在資源——這些是每個人天生具備的能力,但你需要重新發現它們,並通過練習強化它們,而它們也會成為你成長之路上的堅實夥伴。
在第三部分“至少,要尊重自己的內心”里,我們將深入你的內心,探尋你心中的秘密,了解你的心理創傷,並學習深刻療愈它們的方法。
在第四部分“與身邊的美好溫柔相待”里,我們將選取幾種情感關係來了解情感關係和心靈連線在心理療愈過程中的重大意義。我們也將學習如何在生活中建立和維護健康的關係,使它們成為我們心靈的支點。
在第五部分“此刻,靈性的覺醒”里,我們將探尋超越痛苦的法門,尋找回歸心靈家園的道路,學習用世代傳承的療愈技術撫平過去的傷口,也消解未來可能的苦難。
你的希望是什麼
大海行船,最重要的是首先確定方向。在心理諮詢中,我們經常要與來訪者共同討論他們來心理諮詢的目標,如果一個人有比較明確的目標,諮詢師就更容易畫出來訪者的成長軌跡,並找到適合來訪者的療愈方法。
但目標也有其弊端,一個受困於自己的心靈創傷的人,經常很難看到其他對他更有幫助的可能性(就像毛毛蟲最多只能想到變成一條青蟲),並且過於執著於某個特定目標有時反而讓人舉步維艱。因此當我與來訪者諮詢的時候,經常會詢問他們來諮詢的意圖,但我們的諮詢並不受限於他們的意圖。每過一段時間,我們也會一起探討,來訪者是否對諮詢有新的想法,也許他會想到一些更新更重要的諮詢意圖。
讀書也是如此。作為一本心靈療愈手冊,在你讀之前,我想先考慮一下你讀這本書的意圖可能也會對你有所幫助。回想一下,你為什麼會購買這本書呢?如果是別人送給你的,你覺得他/她為什麼送給你這本書呢?你生活中的哪些情況或你心中的哪些想法,激發了你對這本書的興趣呢?而通過讀這本書,你又希望療愈什麼、如何成長呢?也許你與父母的關係僵化,想從中尋找解藥;也許你工作壓力太大,想知道如何緩解;也許你只是單純地對心靈成長感興趣,並想在這方面了解更多……無論你的意圖為何都無妨,只要記下它們即可。
接下來我們就來做本書中的第一個小練習:療愈之念。幫你為自己設定讀書的意圖,並讓這些意圖在你未來的讀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幫助你成長、改變,走向嶄新的自己。
療愈之念
1.問問自己,通過讀這本書,你希望實現什麼目標?
2.如果你有多個目標,請在其中選一個對目前的你最重要的。
(請把這個目標簡化成一句話,這句話越短越好,並且最好不要
有時間地點人物之類的限制。)
3.深呼吸,閉上眼睛,在心中默念這句話三次,讓它在你
的腦海中迴響。
4.現在,睜開眼睛,徹底忘記這句話,去讀書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