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瘍

瘡瘍是指各種致病因素侵襲人體後引起的一切體表化膿感染性疾病的總稱,包括急性和慢性兩大類。中國古代用以泛指多種外科疾患,後世將外科分為瘡瘍與雜證兩大類。瘡瘍多由毒邪內侵,邪熱灼血,以致氣血凝滯而成。其包括了體表上的腫瘍及潰瘍、、疽、疔瘡、癤腫、流注、流痰、瘰癧及有關皮膚病的內容,是中醫外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大類病證,具有發病迅速,部分病情較重等特點,在面部可引起疔瘡走黃(西醫稱為敗血症或膿毒敗血症),在手、足易引起傷筋損骨的嚴重後果。創傷出現感染以後,就形成了瘡瘍。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Sores Ulceration
  • 就診科室:中醫外科
  • 常見病因: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來傷害,情志內傷、飲食不節、房室損傷等
  • 常見症狀:局部腫痛,伴發熱、便秘、溲赤等;重則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神昏譫語、咳嗽、痰中帶血等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辨證施治,

病因病機

瘡瘍的致病因素,有外感(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來傷害等)和內傷(情志內傷、飲食不節、房室損傷等)兩大類。
1.外邪引起的瘡瘍
以“熱毒”、“火毒”最為多見,風寒暑濕等引起的瘡瘍,有的在初起階段,並不都具有熱毒、火毒的紅熱現象,在不能控制的情況下,病至中期,才能顯現。這類瘡瘍一般都具有陽證瘡瘍的特點,因為瘡瘍發生之後,病理過程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而瘡瘍的最終表現,大多為熱毒、火毒之象。
2.內傷引起的瘡瘍
大多因虛致病,且多屬於慢性,如腎虛絡空,易為風寒痰濁侵襲而成流痰;肺腎陰虧,虛火上炎,灼津為痰而成瘰癧這類瘡瘍的初、中期多具有陰證瘡瘍的特點。此外,由於飲食不節,內傷脾胃,導致火毒內生而引起瘡瘍,雖然有時正氣尚未虛衰,但較之單為外邪引起者多為嚴重,如消渴病合併癤、有頭疽等。故瘡瘍的發生,普遍認為從外感受者輕,臟腑蘊毒從內而發者重。

臨床表現

無論哪一種致病因素引起的瘡瘍,均能導致局部和全身一系列病理反應。當上述各種致病因素侵入人體後,就會破壞這種生理功能,引起局部氣血凝滯,營衛不和,經絡阻塞,產生腫痛症狀。如人體抗病能力低下,以及病邪不能及時控制,則進一步形成熱勝肉腐,肉腐為膿,從而導致膿腫的形成。在內臟的結塊、疼痛、化膿,同樣是由於臟腑氣血凝滯,經絡阻塞的結果。瘡瘍毒邪熾盛時,也可破壞人體防禦功能,通過經絡的傳導,也可影響或侵人內臟,引起一系列的內在病理反應。輕則出現發熱、口渴、便秘、溲赤等症;重則出現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神昏譫語、咳嗽、痰中帶血等症,甚或危及生命。

辨證施治

瘡瘍的治療分內治與外治,二者常結合套用。
1.瘡瘍內治法的總則為消、托、補
(1)初期尚未成膿時,用消法使之消散,並針對病因、病情運用清熱解毒、和營行瘀、行氣、解表、溫通、通里、理濕等法則,其中清熱解毒為瘡瘍最常用的治法。
(2)中期膿成不潰或膿出不暢,用托法以托毒外出,托法又分透托法和補托法。
(3)後期正氣虛弱者,用補法恢復正氣,使瘡口早日癒合,通常有益氣、養血、滋陰、助陽等法則。具體施治時應根據全身和局部情況,按病情的變化和發展,抓住主要矛盾,立法用藥。
2.瘡瘍外治法應根據瘡瘍初、中、後期分別辨證用藥
(1)初期宜箍圍消腫,陽證者可選用金黃散、玉露散、金黃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摻紅靈丹、陽毒內消散,或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新鮮草藥搗爛外敷;陰證可選用回陽玉龍散、回陽玉龍膏、陽和解凝膏,加摻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陰半陽證選用沖和散、沖和膏。
(2)中期膿熟時宜切開排膿,尤其應注意切開時機、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選擇。如手部療瘡、附骨疽應及早切開;手指部療瘡應從手指側面切開,有頭疽切口應夠大,以保證充分引流等。
(3)後期宜提膿去腐,生肌收口,陽證用八二丹、九一丹提膿去腐,陰證用七三丹、五五丹提膿去腐;若瘡口太小或成痿時,宜用白降丹、千金藥線腐蝕;瘡口胬肉高突時用平胬丹;膿腐乾淨用生肌散、八寶丹,並根據具體情況配合使用墊棉法或擴創法,加速瘡口癒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