瘖

瘖是漢語辭彙。有音無字曰瘖,音字俱無曰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瘖
  • 拼音:yīn
  •  部首:疒
  • 筆畫數:14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漢字 瘖
拼音 yīn
解釋 同“喑”①。
雜項 部首:疒 筆畫數:14
--------------------------------------
1.啞。
《呂氏春秋·本生》:“有味於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則使人瘖,必弗食。”
《黃帝內經》: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痹,搏陽則為巔疾,搏陰則為瘖,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是謂五亂。
2.沉默不語。
柳宗元《與簫翰林俛書》:“用時更樂瘖默,思與木石為徒”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於今切《集韻》《韻會》於金切《正韻》於禽切,𠀤音音。《說文》不能言病。《釋名》瘖,唵然無聲也。《禮·王制》瘖聾跛躃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疏》瘖謂口不能言。《史記·淮隂侯傳》吟而不言,不如瘖聾之指麾也。《淮南子·主術訓》故皐陶瘖而為大理,天下無虐𠛬。
蟲名。《揚子·方言》𧕄謂之寒蜩。寒蜩。瘖蜩也。
《集韻》於禁切,音䕃。痛劇也。
《韻匯小補》古文陰字。注詳阜部八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