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橘

《病橘》是唐代大詩人杜甫作品。此詩是杜甫於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所作,是一首諷刺統治者以口腹殘民的作品,希望唐肅宗停止貢橘之事。詩中也含有比意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點評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病橘
群橘少生意,雖多亦奚為⑴?
惜哉結實小,酸澀棠梨
剖之盡蠹蟲,采掇爽所宜⑵。
紛然不適口,豈止存其皮⑶?
蕭蕭半死葉,未忍別故枝⑷。
玄冬霜雪積,況乃回風吹⑸!
嘗聞蓬萊殿⑹,羅列瀟湘姿⑺。
此物歲不稔⑻,玉食光輝⑼。
寇盜尚憑陵⑽,當君減膳時⑾。
汝病是天意,吾愁罪有司⑿。
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伎:
百馬死山谷,到今耆舊悲⒀。

作品注釋

⑴亦奚為,又有什麼用。
⑵采掇,採摘。爽,失。所宜,一作其宜,是說征斂非時。
⑶不適口,不中吃。“豈止”句,是說難道只要它的皮嗎?橘皮可以製藥。
杜甫常常以人情來體會物情,所以無知的景物,往往也顯得有情。
⑸玄冬,即冬天。玄,黑色。古人以黑色配冬,故冬神也叫“黑帝”,“玄冥”。浦起龍註:“死葉別枝,窮而離散;霜雪迴風,又迫以刑威,比意如此,而其文則隱指貢橘也。”
⑹《太真外傳》:“開元末,江陵進乳柑橘,上(玄宗)以十枝種於蓬萊宮。”
鮑照詩:“橘生瀟湘側。”此二句是說統治者曾吃很多的橘子。
⑻此物,指橘。橘結實,一年多,必一年少,所以說歲不稔。稔,熟也。
⑼玉食,美食如玉,此指皇帝的飲食。失光輝,因缺少遠方名橘,顯得不夠味。
⑽憑陵,猶橫行或充斥。
⑾減膳,封建時代,如果碰到大災大亂,皇帝便來一個“減膳”,表示他的關懷和憂慮,其實,是騙人的把戲。君,指唐肅宗。
⑿汝,指橘。病則不能進貢,但碰到皇帝減膳,所以說“是天意”。此句說,但我終恐皇帝要加罪於地方官吏,這樣一來,倒霉的還是百姓。這一定是肅宗時,有獻橘之事。
⒀末四句是借記憶猶新的往事來作警告的。但不正面說穿,轉覺意味深長。楊貴妃好吃荔枝,南海所生更好,每年飛馳以進,到長安,味不變。耆舊,老人熟悉舊事的。

點評鑑賞

石林詩話》:
杜子美《病柏》、《病橘》、《枯棕》、《枯楠》,皆興當時事。……惟《病橘》始言“惜哉結實小,酸澀如棠梨”,末以比荔枝勞民,疑若指近幸之不得志者。自漢魏以來,詩人用意深遠,不失古風,惟此公為然,不但語言之工也。
後村詩話》:
《病橘》之作,傷微物失所,至於困瘁。
《唐詩歸》:
鐘云:又生一意,妙。譚云:念頭非為“有司”也,恐“有司”又罪及百姓耳(“吾諗”句下)。譚云:入荔枝,絕妙。正“吾愁罪有司”之意(“憶昔”二句下)。鐘云:末語似又以橘病為幸,其感愈深矣(末二句下)。
杜臆》:
“蕭蕭半死葉,未忍別故枝”,偏於無知之物,寫出一段性情來,妙。
杜詩詳註》:
此借橘以慨時事。病橘不供,適當減膳之時,疑是天意使然。但恐責有司而疲民力,故引獻荔事為證。節節推開,意多曲折。
唐宋詩醇》:
因病橘而回憶枝,婉轉言之,多少慨嘆。
讀杜心解》:
“憶昔”以下,因前文於貢獻之事,究未顯言,特以往事借影,含吐入妙。
杜詩鏡銓》:
上正寫“病橘”,以下發論(“玄冬”四句下)。小題說得爾許關係。二句,一詩之主(“汝病”二句下)。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像杜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