疵(漢字)

疵(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形聲。從疒,從此,此亦聲。“此”意為“就餐”、“吃食”。“疒”與“此”聯合起來表示“與吃食有關的病”、“不注意飲食衛生而引起的腹痛、嘔吐等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腸胃系統疾病”。本義:腸胃病。說明:“疵瘕”即腹疾;“疵癘”即“時疾”,流行病、腸道傳染病。“小疵”即飲食不衛生引起的嘔吐、腹瀉、拉肚子。注意:“疵”的本義不是“小毛病”,“小疵”才是“小毛病”。“疵”與“小疵”不可混為一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疵
  • 讀音:cī
  • 部首:疒
  • 總筆畫:11
讀音,音韻參考,釋義,古籍解釋,漢字演變,基本解釋,詳細解釋,

讀音

疵 cī
部首:疒 部外筆畫:6 總筆畫:11
五筆86:UHXV 五筆98:UHXV 倉頡:KYMP
四角號碼:0011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75B5

音韻參考

[廣 韻]:疾移切,上平5支,cí,止開三平支A從
[平水韻]:上平四支
[粵 語]:ci1ci4
[閩南語]:chhu5

釋義

缺點;毛病:吹毛求疵
<名>
疵,病也。――《說文》
言乎其小疵也。――《易·繫辭》
吹毛而求小疵。――《韓非子
又如:疵瘕(腹疾)
2、引申為過失;缺點
知我國有疵。――《書·大誥
又如:疵吝(缺點。疵也作玼);瑕疵(小毛病、過失);疵弊(缺點或過失)
3、多餘無用的贅物
4、災禍
鬼神為之疵癘。――《穀梁傳序》
又如:疵癘(災害、疾疫);疵疫(災害疫病)
5、痛
走的我口乾舌苦,眼暈頭疵,我可也把不住抹淚揉眵。――元·楊顯之《瀟湘風》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疾咨切《集韻》《韻會》才支切《正韻》才資切,𠀤音玼。《說文》病也。《易·繫辭》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疏》言說此卦爻有小疵病也。《左傳·僖七年》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注》不以女為罪釁。《前漢·景十三王傳》今或無罪,為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注》病也。
又木名。《爾雅·釋木》榆無疵。
又《韻會》亦作玼。《後漢·黃憲傳》去玼吝。
又或作呰。《前漢·翟義傳》王莽大誥,故知我國有呰災。
又《敘傳》閹尹之呰。
又人名。《史記·楚世家》少子執疵為越章王。
又《趙世家》趙疵與秦戰敗。
又《集韻》將支切,音貲。𤰞疵,佞人貌。《史記·日者傳》𤰞疵而前,孅趨而言。《注》疵,音貲。
又水鳥。《司馬相如·上林賦》箴疵鵁盧。《釋文》疵,音資。《注》張揖曰:箴疵似魚虎而倉黑色。
又《集韻》仕懈切,音㾹。同睚。眥睚,恨視。
又《集韻》才詣切,音嚌。病也。
又短也。
又《集韻》蔣氏切《正韻》祖似切,𠀤音紫。毀也。《荀子·不苟篇》非毀疵也。《注》或曰讀為訾。

漢字演變

疵

基本解釋

毛病:疵吝疵病。吹毛求疵。
缺點或過失:疵瑕。疵咎疵點
誹謗,非議:疵物。疵毀
筆畫數:11;
部首:疒;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6
四角號碼:0011

詳細解釋

【名】
(形聲。從疒(chuáng),此聲。本義:小毛病)
同本義〖ill〗
疵,病也。——《說文
言乎其小疵也。——《易·繫辭》
不吹毛而求小疵。——《韓非子》
又如:疵瘕(腹疾)
引申為過失;缺點〖blemish;defect;fault〗
知我國有疵。——《書·大誥
又如:疵吝(缺點。疵也作玼);瑕疵(小毛病、過失);疵弊(缺點或過失)
多餘無用的贅物〖anexcrescence〗。如:疵面(有疵點的臉)
災禍〖calamity〗
鬼神為之疵癘。——《穀梁傳序》
又如:疵癘(災害、疾疫);疵疫(災害疫病)
痛〖ache〗
走的我口乾舌苦,眼暈頭疵,我可也把不住抹淚揉眵。——元·楊顯之《瀟湘風》
黑斑;痣〖spot〗。如:眉後有疵;疵黔(黑色的疵點);疵面(有疵斑的臉)
【動】
通“訾”。挑剔,非議,詆毀〖censure〗
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荀子·不苟》
大化陵遲,而詆疵先主。——《後漢書·李固傳》
又如:疵毛(吹毛求疵,挑毛揀刺);疵陋(見聞淺陋而好非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