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道德教育的人學論域

《當代道德教育的人學論域》是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將道德教育置於人學的視野,從人學諸多論域——人性、生命、主體、生活和公民——探討這些論域與道德教育的關係。因此,本書分為五章,分別是人性與道德教育、生命與道德教育、主體與道德教育、生活與道德教育、公民身份與道德教育。本書以人為主線,將人性、生命、主體、生活、公民等有機聯繫起來,構建了以人為本時代道德教育人學的初步形態。本書論述有據,脈絡清晰,文字嚴謹而流暢,是一本較好的論述道德教育的論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當代道德教育的人學論域
  • 作者:馮建軍
  • 編輯:沈群
  • 出版時間:2015-07
書籍信息,圖書目錄,

書籍信息

作者:馮建軍
編輯:沈群
ISBN:978-7-5334-6846-0
定價:45.00
出版時間:2015-07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人性與道德教育
一、人性是什麼
(一)兩種不同的人性觀
(二)人性是“人”性
(三)實踐孕育、創造了人性
二、教育成“人”
(一)類生命:人之根本
(二)交往實踐:類生命的生成機制
(三)教育:成“人”之道
三、道德教育的人性假設
(一)人性是道德的內在根基
(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態
(三)自覺地踐行道德生活
四、適當的與失當的教育行為:基於人性的審視
(一)適當的教育行為是人性化的教育行為
(二)失當的教育行為是反人性的教育行為
五、基於人性的道德紀律
(一)道德紀律的本質
(二)道德紀律的實施
第二章生命與道德教育
一、人的生命及其特徵
二、道德的生命遮蔽與澄明
(一)傳統道德的生命遮蔽
(二)道德的生命澄明
三、生命化道德教育
(一)生命化道德教育的內涵
(二)生命化道德教育的原則
四、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
(一)道德寓於生命之中
(二)道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隔離
(三)建構有道德的生命教育
五、死亡教育:賦予生命正能量
(一)“向死而生”:死亡教育的價值追求
(二)死亡觀:死亡教育的核心
(三)學校在死亡教育中的作為
第三章主體與道德教育
一、道德與道德教育范型的嬗變:主體的視角
(一)道德始點或本原:人的二重性
(二)群體整體性、規範倫理與灌輸式道德教育
(三)個人主體、主體道德與主體道德教育
(四)人與人之間的共在、商談倫理與交往式道德教育
(五)當代中國人的生存特殊性與道德教育方式的選擇
二、從“工具論”到“主體論”——道德教育理論的當代轉型
(一)主體道德教育:來自實踐的呼喚
(二)主體道德教育:理論的召喚
(三)現行道德教育及其理論的回應無力
三、道德主體性與主體道德教育
(一)道德的主體性及其表現
(二)主體道德教育的結構
(三)主體道德教育的特徵
四、主體間性與道德教育
(一)主體性與主體間性
(二)主體間的道德意識
(三)主體間性與道德教育
五、交往實踐:主體間道德教育的生成機制
第四章生活與道德教育
一、教育何以關涉人的生活
(一)人通過實踐在生活中生成
(二)從“回歸”到“建構”:教育對生活的關涉
(三)教育即過一種教育生活
二、道德教育何以關涉人的生活
(一)生活對德育不只具有工具意義,更具有本體意義
(二)德育不是“回歸”“現實生活”,而是“建構”“可能生活”
(三)德育不是建構所有生活,而是建構“道德生活”
(四)德育不只關注道德生活的內容,還關注道德生活的方式
三、道德教育以何關涉人的生活
(一)科學視野中道德教育與生活的隔離
(二)為了生活:道德教育旨在建構一種可能的生活
(三)在生活中:道德教育對日常生活的重構
四、道德教育引導建構什麼樣的生活
(一)道德教育何以引導建構幸福生活
(二)道德教育引導建構什麼樣的幸福生活
(三)道德教育怎樣引導建構幸福生活
第五章公民身份與公民教育
一、人的轉型、公民身份與公民教育
(一)公民:當代社會人之轉型
(二)身份認同:當代公民身份的重要組成
(三)公民教育:公民身份的“再造”與“創造”
二、當代公民身份的抉擇
(一)當代公民的立場:“個體”抑或“共同體”
(二)當代公民的價值選擇:“權利優先”抑或“責任優先”
三、當代公民教育的建構
(一)當代公民教育的邏輯起點:強勢民主的共同體
(二)當代公民教育的價值取向:基於個人權利的責任教育
(三)當代公民教育的目標:多元公民身份
四、當代公民教育課程的設計
(一)公民教育課程內涵
(二)公民教育課程的性質
(三)公民教育課程的目標
(四)公民教育課程內容
(五)公民教育課程的形態
五、學校公共生活與公民教育
(一)公共生活與公民
(二)學校生活的公共性檢視
(三)學校公共生活的建構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