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美學原理

當代美學原理

《當代美學原理》是2007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望衡。

基本介紹

  • 書名:當代美學原理
  • 作者:陳望衡
  • ISBN:9787307054905
  • 頁數:314頁
  • 定價:¥31.00元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04
  • 開本:小16開
內容提要,作者簡介,後記,目錄,

內容提要

本書是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試圖以審美活動為邏輯起點,以境界為審美本體寫的一本美學原理性質的書。在書中,作者試著回答“美學研究什麼,有什麼用”等問題。該書具有三大特色:有一個新的完整的體系;有當代意識;有中華民族特色。美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關係的學科,美是生活中使用最頻繁的概念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人們對美的需求越來越高。美學,這門過去視為“陽春白雪”的精神哲學也就越來越走向實際的生活。
作者整合中國美學與西方美學構建一個以“境界”為審美本體的嶄新的美學體系,對許多重要的美學問題都提出了新穎獨到的解釋,大大開拓了當代美學原理的思維空間,為中國當代美學原理建設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在這本專著中,他提煉了境界美學的有關思想,以更加圓融的話語論述境界品格與特性,並就道德境界、宗教境界、審美境界做出令人信服的邏輯辨析,揭示出審美境界的深刻而豐富的精神內涵。

作者簡介

陳望衡,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景觀文化研究規劃中心主任,國際套用美學研究學會國際諮詢委員會副主席,曾任浙江大學中文系、哲學系教授。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出版個人學術專著近20部,代表作為《當代美學原理》和《中國古典美學史》等,其美學思想被學術界評論為“境界本體論美學”。被譯成英遷在匡外出版的著作多部,重要的有《Chinese Bronzes:Ferocious Beauty》。2005年,應邀在美國哈佛大學敦巴頓橡樹剛高級研究中心講授《中國美學與中國美學史》。美國《世界日報》稱譽陳望衡為“中國美學界翹楚”。

後記

經常有人問我:美學研究是什麼,有什麼用。問得多了,這個問題也就成了我的一個情結:一定要寫一本美學基本原理的書,力求講清美學是什麼。儘管這么想,也儘管在大學教美學原理,但是真正考慮將它作為一本教材兼專著性質的書來寫,還是本世紀開頭兩年的事。
當我確定寫這樣一本書的時候,我給自己定了一個標準:要有一個新的完整的體系,要有當代意識,要有中華民族特色。
我認為,一個學科如果真是一個學科,一定有它的特殊領域,有它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它的存在依據,也就是說,一定有它的本體論。雖然一直有人懷疑美學有本體論,我還是堅持莢學有本體論。美學的本體論是什麼,牽涉到它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自18世紀後葉美學創立以來,關於此問題的說法很多。我還是堅持美學學科創始人鮑姆嘉通的觀點:美學是感性學,我只是將它的領域更明確地界定為以對象化情感為主體的精神世界。人的情感對象化即是審美。美是審美的基本形態,美的反面為醜,美與醜的不同組合,編織了美的其他各種形態,展示了審美的廣闊天地。因此,不是美,而是審美成為美學的基本範疇。
審美作為人的一種價值性的活動,是有本體的,我將它的初級形態定為“悄象”,高級形態定為“境界”。因此,這本美學原理性質的書,其實也可以稱為“境界美學”。這是我從研究中國美學史中獲得的啟發。1998年我的《中國古典美學史》出版,此時,我大體形成了審美的本體是境界的觀點。雖然境界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概念,但是它可以通過必要的改造成為當代美學基本範疇。我認為境界是中國古典美學對世界莢學最重要的貢獻。在我2001年出版的《20世紀中國美學本體論問題》一書中,專設一章《境界本體論——我的美學本體論》,試圖建構一個體系。的確是這樣,我試圖以審美活動為邏輯起點,以境界為審美本體寫一本莢學原理性質的書,,
美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關係的學科,美是生活中使用最頻繁的概念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人們對美的需求越來越高。美學,這門過去視為“陽春白雪”的精神哲學也就越來越走向實際的生活。這裡,我試著回答美學有什麼用的問題,我認為美學的用處概括起來就是:美化人的生活,提升人的境界,促進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和諧發展。
從事美學研究二十多年了,這本書濃縮了我二十年來關於美學問題思索的成果。雖然由於篇幅限制,有些問題我只花了幾百字或者更少的文字來說明,而此前我曾為它寫過上萬字的文章乃至整本的專著。
儘管我自認為前期的研究基礎是不錯的,但是我仍然覺得此書寫作不是很輕鬆,直到交稿,還是覺得不夠成熟。但是,繼續修改,沒完沒了,未必改得更好。我希望在本書出版後,根據讀者的反映和我新的研究成果,再予加工。
非常感謝本書責任編輯的支持與幫助,也感謝聽過我這門課並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書稿提出過意見的學生們。
陳望衡
2003年4月21日於武大珞珈山天籟書屋

目錄

緒論 美學的使命
第一節 美學的產生
第二節 美學的對象
第三節 美學的性質
第一章 審美潛能
第一節 審美的意義
第二節 審美潛能的含義
第三節 審美潛能的產生:自然與文明
第四節 審美潛能的產生:心理與社會
第二章 審美活動
第一節 審美活動的含義
第二節 審美活動的類型
第三節 審美經驗
第四節 審美態度
第五節 審美誘導
第三章 美感(上)
第一節 審美感知
第二節 審美情感
第三節 審美理解
第四節 審美聯想
第五節 審美想像
第四章 美感(下)
第一節 美感的直覺性
第二節 美感的愉悅性
第三節 美感的體驗性
第四節 美感的認識性
第五節 美感與美
第五章 審美本體(上)情象
第一節 本體的概念
第二節 價值本體
第三節 形式本體
第四節 情象本體
第六章 審美本體(中)境界
第一節 境界本體
第二節 境界創造
第三節 境界辨析
第七章 審美本體(下)本體辨析
第一節 審美本體的一般性質
第二節 審美本體與哲學本體、藝術本體
第三節 中西古典美學審美本體比較
第八章 審美形態(上)美
第一節 美的問題
第二節 美學略考
第三節 美的特質
第四節 美的類型
第九章 審美形態(中)醜 崇高
第一節 醜
第二節 崇高
第十章 審美形態(下)悲劇 喜劇
第一節 悲劇
第二節 喜劇
第十一章 審美文化(上)藝術
第一節 藝術是什麼
第二節 藝術與審美
第三節 藝術品的結構
第四節 藝術品的接受
第五節 藝術會消亡嗎
第十二章 審美文化(下)社會幸福
第一節 審美有素質教育
第二節 審美與科技進步
第三節 審美與生態平衡
第四節 審美與社會幸福
附 錄 “美學在中國”與中國美學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