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傳記片創作現象批評

當代中國傳記片創作現象批評

《當代中國傳記片創作現象批評》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當代中國(大陸)傳記片創作(1949—2012)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和反思,試圖為當今同類型影片的創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和借鑑。書稿不孤立地考察當代中國傳記片創作實踐,而是既細讀一個個傳記片文本,又關注該片製作的時代、機構以及傳主身份;既注意影片塑造了怎樣的傳主形象,又透析“這一個”傳主是如何塑造的;既重視傳主形象塑造本身的意義,又將其放在整個傳記片創作歷史中加以考察。

基本介紹

  • 書名:當代中國傳記片創作現象批評
  •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 頁數:300頁
  • 開本:16
  • 品牌:暨南大學出版社
  • 作者:吳湊春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680780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傳記片創作現象批評》作者寫作的主旨在於為當下中國傳記片進一步更好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和歷史的借鑑,有一定的出版價值。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傳記片考察
一、從傳記片的幾個定義說起
二、本書傳記片立場
三、傳記片的分類
第二節 研究綜述和論文思路
一、研究綜述
二、論文思路
第三節 中國現代傳記片創作
一、電影:生命的傳記
二、民族傳記片的開端與探索
三、歷史的經驗與啟示
第二章 從經典到斷裂(1949—1976)
第一節 傳記片創作概況
一、“長影”的傳記片創作:“光焰奪目的片頭”
二、上海:從“沉淪”走向輝煌
三、“八一”:紅色軍人傳記片的搖籃
第二節 傳記片創作的碩果與斷裂
一、傳主敘事的經典
二、傳記片創作斷裂的考察一
第三節 對《武訓傳》批判的再思考——從傳記片的角度
一、立傳之誠:《武訓傳》創作始末
二、命運浮沉:從讚揚、批評到批判
三、批判運動的深度創傷
四、“傳記”的本質:《武訓傳》個案反思
第四節 鄭君里的傳記片創作:時代話語與民族風格
一、《宋景詩》:《武訓傳》批判的繼續
二、《林則徐》:個體(傳主)與集體(人民)關係的隱喻
三、《聶耳》:人的“被啟蒙一成長”與黨的頌歌
四、時代話語與民族美學的融合
五、小結
第三章 從多元化走向“主旋律”(1977—1999)
第一節 傳記片創作概況
一、傳記片創作的重生與興盛
二、開啟新視角:重拍傳記片、少兒傳記片和女性傳記片
第二節 批判極“左”歷史的傳記片
一、承前啟後的《拔哥的故事》
二、從間接批判到直接批判
第三節 非關“革命歷史”的傳記片
一、在“革命歷史”題材之外
二、“革命歷史”敘事法則
第四節 非宣教性傳記片:難得的一抹溫柔
一、為非宣教性傳記片一辯
二、“解凍”:“浮出歷史地表”的機遇
三、文本分析:寓言《大太監李蓮英》及其他
四、“片以人賤”的擔當者
第五節 “主旋律”戰略下傳記片創作的繁榮與危機
一、“主旋律”出場
二、領袖傳記片:從神壇走近普通百姓
三、英模傳記片:平凡人生的藝術演繹
四、“主旋律”傳記片創作繁榮背後的危機
第四章 產業化進程中傳記片創作的嬗變(2000—2012)
第一節 傳記片創作概況
一、類型平等的新世紀
二、厚重的“獻禮”工程
三、傳記片創作的突破與桎梏
第二節 新世紀傳記片創作的新亮點
一、傳記系列片
二、“傳記大片”
三、人文追求
第三節 丁蔭楠的傳記片創作
一、“偉人情結”:偉人成就傳記片名師
二、“丁氏”模式
三、丁蔭楠傳記片創作的得失評價
第五章 當代中國傳記片創作整體解讀
第一節 傳主的選擇及其塑造透析
一、宣教壓倒紀念的偏重
二、傳主選擇的實用主義色彩
三、傳主敘事:“神話”正反方
第二節 如何言說:傳主敘事的流變
一、從他傳式敘述到自傳式敘述
二、從客觀式敘述到主觀式敘述
三、從權威式敘述到間離式敘述
第三節 傳主敘事策略:“成長”模式
一、“成長”:傳主敘事的“法寶”
二、傳主的使命:啟蒙,或被啟蒙
第六章 結語
第一節 異域觀照:與好萊塢傳記片創作的比較
一、在相似中不自慚
二、在差異中要自省
第二節 傳記片創作的未來之路
一、改變題材意識,樹立類型觀念
二、糾正類型誤讀,端正類型立場
三、加強類型設計,擁有全球眼光
附錄 當代中國傳記片創作年表(1949—2012)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