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琵琶

《畫琵琶》是唐代作家皇甫氏創作的傳奇。這篇傳奇塑造了一個並非溫和敦厚而是頑皮、輕浮甚至有些惡作劇的讀書人的形象。全文環境描寫與故事情節相互相成,特定的環境中產生了特定的心理活動,特定的心理活動又產生新的環境、新的心理活動,如此循環往復,使故事螺旋形發展,曲折動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畫琵琶
  • 作者:皇甫氏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原化記
  • 文學體裁:傳奇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畫琵琶
有書生欲游吳地,道經江西,風阻泊船,書生因上山閒步。入林數十步,上有一坡,見僧房院開,門外小廊數間,傍有筆硯。書生攻畫,遂把筆於房門素壁上,畫一琵琶,大小與真不異。畫畢,風靜船發。僧歸,見畫處,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聖琵琶。”當亦戲言,而遂為村人傳說,禮施求福甚效。
書生便到楊家,入關經年;乃聞人說江西路僧室有聖琵琶,靈應非一。書生心竊疑之。因還江西時,令船人泊船此處,上訪之。僧亦不在,所畫琵琶依舊,前幡花香爐供養。書生取水洗之盡,僧亦未歸。書生夜宿於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歸,覺失琵琶,以告。鄰人大集,相與悲嘆。書生故問,具言前驗:“今應有人背著,琵琶所以潛隱。”書生大笑,為說畫之因,及拭卻之由。僧及村人信之,靈聖亦絕耳。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江西:江西:長江入安徽境後,向北斜流。故習慣上稱長江北岸準水以南地區為江西。又,唐置江南西道,治所在洪州(今南昌市)。
  2. 泊:停泊。
  3. 因:於是。
  4. 傍:旁邊。
  5. 攻:精善。
  6. 素:白色。
  7. 是:關係詞。表示肯定判斷之詞。
  8. 五台山:在今山西東北部,山上多佛寺,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9. 效:效果。
  10. 楊家:二字在篇中沒有著落。明抄本“家”作“州”。則“楊家”或為“揚州”之誤。
  11. 經年:多年。
  12. 幡花:供佛的幢幡彩花,亦作“幡華”。
  13. 覺:發覺。
  14. 大集:聚集在一起。
  15. 與:和,跟。
  16. 故:故意,特意。
  17. 具:都。
  18. 背著:指做了不好的事情,違反了神的旨意。
  19. 隱:消失。
  20. 靈聖:靈驗,神聖。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有個書生想要到吳國去遊學,路途經過長江以西,由於風太大,停船避風,書生趁機下船上山閒走散步。進入了林子數十步遠,上面有一個坡。看見僧人的房院打開著,門外面有小的廊數間,靠有筆和硯。書生擅長畫畫,於是拿起筆,在房門的白色牆壁上畫了一個琵琶,大小和真的琵琶一樣。畫完之後,風已經平靜下來,於是船也出發了。僧人回來,看見了畫畫的地方,不知道是誰所畫。於是告訴村裡的人說:“恐怕是五台山的聖琵琶。”於是就被村里人傳說,人們給以教神的禮節儀式祈求得福,很靈驗有效。
書生有便到了揚州,入關幾年;竟然聽人說江西路僧人的房舍有聖琵琶,靈驗不止一次。書生心裡認為這個事情很疑惑。趁回江西時,讓船家停泊船到這個地方,上前去拜訪它。僧人也是不在。他他所畫的琵琶依然如此,但是前面卻有幡花香爐。書生用水把畫洗乾淨。僧人也是沒有回來。書生晚上在船上歇息,到了第二天有上前去。僧人已經回來,明白失去了琵琶,把這個事情告訴村人。鄰居會聚在一起,互相悲傷嘆息。書生因此問他們,全都說以前的靈驗:“今天應該有人違反了神的旨意,這就是琵琶不見了的原因。”書生大笑,說出了畫畫的原因,是擦去的原由。僧人和村人相信了書生的話,琵琶的所謂靈驗也從此斷絕。

創作背景

《畫琵琶》載於《原化記》,作者為皇甫氏,其生平事跡史無記載,因此《畫琵琶》這篇傳奇的創作背景也難以考證。

作品鑑賞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是什麼原因使庸人們將普通的畫琵琶附會成了聖琵琶呢?心理因素是關鍵,它由環境而生,又推動情節,產生新的環境。
環境一:書生來到山林中的一座寺廟裡,此時有大風,寺內空無一人。僧房外有筆硯,書生又善於作畫,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便“於房門素壁上,畫一琵琶”。
環境二:大風過後,寺內空無一人,只素壁上多了一幅琵琶。僧人懷疑:“恐是五台山聖琵琶。”
環境三:村民紛紛傳言聖琵琶。僧人被潛移默化,最後相信了自己的猜測。書生聞說,“心疑之”,後還江西時復訪寺廟,“取水洗之盡”。
環境四:聖琵琶不翼而飛。僧人又是滿腹狐疑,村民則相信“有人背著”。
這樣,在特定的環境中產生了特定的心理活動,特定的心理活動又產生新的環境、新的心理活動,如此循環往復,使故事螺旋形發展,曲折動人,造成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有趣的閱讀效果,故事也發展到了高潮。最後,書生“為說畫之因由,及拭卻之由”,僧人前疑盡釋,村民亦幡然省悟。
這個故事的兩個人物:書生和僧人,雖著墨不多,卻如神筆勾勒,線條簡潔而生動。作者以“欲游吳地”來安排肇事者書生的出場,以“書生攻畫,遂把筆”交代畫琵琶的由來,這既是故事發展不可缺少的情節,又在有意無意間點染了書生的性格,再加上“書生故問”、“書生大笑”,一個並非溫和敦厚而是頑皮、輕浮甚至有些惡作劇的讀書人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了。與之相映成趣的是總被入牽著鼻子走的僧人。他自己的僧房任人自由進出,給書生畫琵琶造成可乘之機;之後還不接受教訓,又使書生人不知鬼不覺地洗掉了所畫琵琶;“聖琵琶”明明是一句“戲言”,傳來傳去,居然連他自己也相信了。種種糊塗,著實可笑,最後不但“書生大笑”連讀者也要拊掌大笑了。

作者簡介

皇甫氏,女,唐人,生平事跡不詳,現存有傳奇小說兩部:《畫琵琶》《京都儒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