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缽羅窟

畢缽羅窟,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南的石窟。又作畢波羅延石室、賓波羅窟、賓缽羅山窟、卑缽羅石室。有關此石窟之故實及其與佛教之關係,佛典迭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畢缽羅窟
  • 外文名:梵Pippali^-guha^,巴Pipphali^-guha^
  • 別名:畢波羅延石室、賓波羅窟等
  • 源頭:佛教
【畢缽羅窟】(梵Pippali^-guha^,巴Pipphali^-guha^)
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南的石窟。又作畢波羅延石室、賓波羅窟、賓缽羅山窟、卑缽羅石室。有關此石窟之故實及其與佛教之關係,佛典迭有記載。《高僧法顯傳》雲(大正51·863a)︰‘搏南山,西行三百步有一石室,名賓波羅窟。佛食後常於此坐禪。’又《大唐西域記》卷九雲(大正51·921b)︰
‘山城北門西有毗布羅山,聞之土俗曰︰山西南崖陰昔有五百溫泉,今者數十而已。(中略)溫泉西有卑缽羅石室,世尊在昔恆居其中,後壁洞穴是阿素洛宮也。習定比丘多居此室。時出怪異龍蛇師子之形,見之者心發狂亂。’
此石室與佛弟子大迦葉之因緣頗深。相傳大迦葉曾於此窟生病,因聞佛陀說七覺支之法而病癒;《摩訶僧祇律》卷三十二謂大迦葉於此窟中坐禪而得知佛陀入滅。《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十九及《阿育王傳》卷四則謂佛滅後,大迦葉與五百比丘於此石窟結集經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