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邑縣博物館

甸邑縣博物館

旬邑縣博物館位於旬邑縣城東大街體育場西,創建於1984年4月,1992年正式向社會開放,占地面積5600平方米,屬綜合類縣級博物館,隸屬於旬邑縣文體事業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甸邑縣博物館
  • 地理位置:鹹陽市旬邑縣城東大街
  •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8:OO一18:00
  • 門票價格:15元/人
  • 地區:旬邑縣
博物館內坐落著雄偉挺拔的北宋泰塔,古樸莊嚴翻修一新的明代文廟和2006年新建的建築面積為443平方米的旬邑古象犀牛化石館。博物館的東邊是2006年新建的集體育、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占地面積達55900平方米的大型體育場。
犀牛化石犀牛化石
旬邑縣博物館1984年從縣文化館分立出來,開始館名為“旬邑縣化石瓷器博物館”,館址設在縣文化館院內,1992年投資30萬元在縣機械廠院內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積為300平方米的古象化石展覽館,並正式對外開放。1995年又在古象化石展覽館西邊修建了建築面積為360平方米的8間兩層文物庫房和辦公樓;1996年因修建文化大樓,搬遷到縣博物館辦公樓內辦公,同年經縣政府批准將館名更名為“旬邑縣博物館”從2003年起因博物館擴建,逐步搬遷了縣機械廠等周邊單位。2006年因修建縣體育場,又先後拆除了古象化石展館和辦公樓。從2007年6月開始,用三個月時間在新建的旬邑古象犀牛化石館和文廟內進行裝修、布展,舉辦陳列。2007年國慶節正式對外開放:
儒家文化陳列館雕像儒家文化陳列館雕像
旬邑縣博物館的藏品分別來自徵集、考古發掘、案件文物移交。藏品種類豐富,有石類、玉類、金屬類、陶類、瓷類、木類、紙類、棉麻絲毛類、骨貝蚌類九大類3610件。其中一級10件、二級31件、三級204件。具有較高科學、歷史、藝術價值的藏品有距今300萬年的旬邑黃河劍齒象化石骨架、板齒犀牛化石骨架;距今1億多年恐龍腳印化石、戰國(秦)夔龍龍紋玉佩、宋代紅胎素燒玩球跌坐童孩、宋代牡丹紋瓷碗等。
旬邑縣博物館目前舉辦有古象犀牛化石展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展兩個陳列。
古象犀牛化石館內陳列著目前世界上個體最大距今三百萬年的旬邑黃河劍齒象化石和世界首具板齒犀牛化石,輔助陳列其他化石12件。
青釉刻花瓷壺·宋青釉刻花瓷壺·宋
儒家文化專題陳列位於新維修的文廟內。文廟始建於明萬曆十一年門583年),現僅存大殿一座,坐北面南,面闊五間,長18米,進深三間寬12米2006年,旬邑縣政府撥專款照原樣落架維修。
文廟大成殿內的正面用玻璃鋼製作了5尊雕像,正中央為孔子仿銅坐像,坐像背部中央用玻璃鋼製作“朝日飛鶴”圖浮雕,浮雕四周鑲樟木製作的“雲蝠”邊;坐像上方懸掛著“萬世師表”金匾。五尊雕像後面的牆上繪製了反映孔子及其弟子相關聖跡的壁畫。大殿兩側分別為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簡介和祭孔簽名榜。知個大殿莊嚴肅穆,儒家文化氣息濃厚,充分體現了彰顯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激勵學子求學上進、尊師重教,默化淳厚勤勉民風的陳列理念。旬邑縣博物館為財政供養的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內設辦公室、參觀接挪室、安全保衛室三個部門。人員編制16人,設館長、副館長各1名,講解員7名,安全保衛人員4名,其他人員3名。
年接待各類參觀人數為1.5萬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