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考試

申論,是中國大陸國家公務員進行資格考試的其中一個科目。申論考試是指在公務員考試中,通過對設定資料的閱讀,回答有關問題,考察應試者能力的一種考試形式。在公務員考試中,通過對設定資料的閱讀,回答有關問題,考察應試者七種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體寫作能力、時事政治運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的一種考試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申論考試
  • 定義:我國公務員資格考試的一個科目
  • 考察方面:七種能力
  • 申論含義:針對特定話題提出觀點並論述
考試簡介,考試性質,試卷內容,趨勢分析,測試特點,形式靈活,背景面廣,針對性強,測試優勢,沒有標答,有前瞻性,考試結構,概念辨析,做題技巧,五年申論,備考積累,注意事項,

考試簡介

“申論”一詞,出自孔子所說的“申而論之”。從字面來理解,“申”為引申、申述,“論”為議論、論證,“申論”則指針對特定話題提出自己觀點,並展開論述。
作為一種應試文體,申論最早出現於2000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之中。經過幾年的實踐,以及專家學者們的改進與完善,申論現已成為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的一門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從考試大綱規定及歷年實際出題情況來看,申論考試為應試者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實際問題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細閱讀這些材料,概括出它們反映的主要問題,並提出解決此問題的實際方案,最後再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較詳細的闡述和論證。
綜上所述,所謂申論考試,其作為一種選拔人才的測試方式,申論的命題非常準確、科學,它是在充分吸收策論、基礎寫作和公文寫作優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以考查學生的實際能力為目標的科學的測評方式。

考試性質

申論考試,是具有模擬公務員日常工作性質的能力測試。作為公務員,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應當有所認識和有所思考,並且具備較高的思想水平和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申論考試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會性較強的背景材料,讓考生去進行分析和論述,從而測查考生處理公務員日常事務的潛能。
作為一種專用於選拔錄用國家公務員的應試文體,申論適當地借鑑了我國古代科舉應試中“策論”的一些經驗與做法,但在內容上比“策論”更具有現實針對性,在形式上比“策論”更加靈活多變。“策論”大多要求應試者就一些重大問題展開論述,即論證某項國家政策或對策的可行性與合理性,側重於考查應試者解決問題的能力。申論則要求應試者從一大堆反映日常問題的現實材料中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全面考查應試者蒐集和處理各類日常信息的素質與潛能,充分體現了資訊時代的特徵,也適應當今國家公務員實際工作的需要。
申論考試,要求考生具有比較豐富的常識,但不會對某種專業知識特別傾斜。由於考生來自各個方面,所學專業很不相同,所以申論考試中讓考生處理加工的材料大都具有普遍性、非專業性。比如2000年考題,粗看所給材料,可能以為學法律專業的考生會占便宜,其實紅星新村居民狀告印刷總公司的事並不是從法律角度所能解決的問題。再比如2001年考題,看似醫藥衛生問題,其實問題的解答與醫藥衛生專業知識水平高低並無關係。申論考試的試題,對學哪個專業的考生都是公平的。
申論考試所給的材料,可能涉及面很廣,但試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合理性,也就是說,問題的解決方案一般是具有可行性的。比如2000年試卷的問題,可以通過城市建設合理規劃獲得根本性解決,當然必要的補償也應有所考慮。又如2001年試卷的PPA問題,是當時社會熱點之一,但完全可以通過輿論的正確引導來化解百姓的不安心理。申論考試不會引導考生漫無邊際地遐想,不管問題多么複雜,涉及面多廣,人們的見解多么莫衷一是,都是能夠解決的。這樣的命題思路,是由公務員錄用考試性質決定的。

試卷內容

申論是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申論試卷由注意事項、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組成。申論考試按照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的不同要求,設定兩類試卷。
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職位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內容,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準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並揭示所反映的本質問題。
綜合分析能力——要求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觀點或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合理的推斷或評價。
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要求藉助自身的實踐經驗或生活體驗,在對給定資料理解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和界定問題,作出評估或權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達能力——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準確規範、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
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要求能夠理解給定資料的主要內容,把握給定資料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對給定資料所涉及的觀點、事實作出恰當的解釋。
貫徹執行能力——要求能夠準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完成任務。
解決問題能力——要求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具體問題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或辦法。
文字表達能力——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對事件、觀點進行準確合理的說明、陳述或闡釋。

趨勢分析

近幾年,國家機關和浙江省在招考公務員的申論試題上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這些變化的趨勢大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定資料的字數越來越多
國考2004年和2005年給定資料字數在4000字左右,2006年則高達8000字,2008年中央和浙江申論材料均為7000字左右。篇幅的加大顯然增加了閱讀和答題的難度,使得原來有限的考試時間更為緊張。
二、申論要求變化多端,注重細節,考察要素更加全面和平衡。
申論要求從過去以概括、對策為主,逐步演化出工作思路分析、原因分析、意義分析、提出解決方案等申論要求,每年都有新型申論要求產生。在考察內容上趨向以細節為主,從過去注重對大篇幅材料的整體分析轉向對部分段落甚至重點文字的分析,考察精度有所提高。在考察要素上更為全面和平衡,閱讀理解能力、分析和歸納問題能力、論述說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四者並重,既重視理論性又重視實際操作。
三、以檔案筐作業形式進行情景模擬,突出對實際公務處理能力的考查。
許多申論題都給考生一個虛擬的公務員身份,要求以此身份進行一系列的公務處理,這其實是人才測評中的“檔案筐作業”模式,在過去主要用於領導幹部招考,已經通用於初級公務員考試。該模式側重於角色認知和實際操作能力的考察,經常取材於行政機關的一些日常公務處理,因此,熟悉通用公務,提高實際公務處理能力已經成為備考的重中之重。特別是應屆畢業的同學,缺乏工作經驗,對一些常規工作的流程和要點知之甚少,措施不能切合實際,更需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四、通用公文的經常性套用
比如,2007年浙江省申論考試中第二題就要求擬一份本縣的“十一五”文化發展的規劃,要求列出文化發展規劃文體的簡要目錄以及文化發展的總體目標。這就是考查考生對規劃問題寫作的整體內容進行肢解,就單獨的規劃文體中的某一塊或幾塊內容拎出來考。這樣就大大豐富了申論考試的考試範圍和考試內容。可以預見,今後的申論考試在公文寫作這一塊的內容上考生在平時的複習迎考過程中要注重每一類文體的行文結構和構造,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所以,在複習和迎考階段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特別是要注重對部分重要法定公文和事務文書的文體結構的學習。我們必須要對機關工作中常用文體進行仔細的了解,比如:工作計畫、工作總結、調查報告、工作研究、工作方案、匯報材料、決定、通知、通報、簡報、請示、意見等,都有可能運用到申論考試中來。

測試特點

前面提到過,申論測試既不同於古代選拔賢良的策論,也不同於當今的大學入學的作文考試,它具有自身的特點。

形式靈活

申論測試除了所給出的材料部分外,其答卷一般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概括部分,二是方案部分,三是議論部分。就文體而言,概括部分可能是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套用文中的某一種形式,也可能綜合了多種文體形式;方案部分,則是套用文寫作;第三部分自然是議論文寫作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申論測試既考查了普通文體的寫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寫作能力,測試形式非常靈活、實用。

背景面廣

申論測試的目的是為了選拔國家公務員,因此十分注重對考生的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測試。為反映這一要求,申論所給定背景資料涵蓋了政治、經濟、法律、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涉及範圍極其廣泛,且表述比較準確,一般不會出現偏差。
申論的背景資料所反映的問題大部分已有定論,也有一些問題尚無定論或存在爭議,需要考生自己去理解、分析和判斷,並做出結論。至於一些難以定論的問題,特別是一些爭議激烈的前沿問題,一般不會成為背景材料。

針對性強

申論測試考查的目的明確,針對性很強,即主要考查考生閱讀、分析、概括、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主要通過對背景材料的分析、概括、論述體現出來,從所提出的方案對策是否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體現出來。從這一角度看,考查的目的與測試的命題是密切相關的有機整體:目的具有針對性,試題也具有針對性;試題為測試的目的服務,目的則是試題設計的指導思想。

測試優勢

選拔公務員的申論測試,一開始就借鑑了一些已開發國家的先進經驗,不僅注重對應試人員能力和素質的考查,而且也注重對應試人員將要從事行政機關工作和崗位職責所需要的能力素質的考查。在科目設定、考試形式上都是按國際標準設計的,在內容上體現了中國特色。
西方一些實行公務員制度時間比較長的國家的公務員考試,是分類分等、定時定期進行的,人員的選拔錄用與職位緊密結合,採用不同的試卷,以滿足不同崗位、不同職位對人員的不同需求。我國也將逐步在公共科目試卷中,體現中央國家機關和垂直管理系統在用人上的不同要求,逐步作到分類、分等、定期考試。

沒有標答

申論測試沒有也不可能有一個確切、固定、唯一的標準答案。從資料背景來看,都是有關當前政治、經濟、法律、教育等社會問題,有的已定論;有的尚未定論,完全要考生自己來解決。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提出對策或是對對策進行論證,都不會有一個確切、固定、唯一的標準答案。
以對策部分為例,這部分是要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辦法要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但是針對性和可行性是相對的,在不同地區以及發展中的不同階段,解決問題的辦法就不可能一樣,更何況有的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合理的方案,因此哪一種更為合理,針對性與可行性更強,要對若干方案比較論證後方能確定。又比如論證部分,抓住什麼問題、從什麼角度論證、採取什麼方法與結構,要適合自己的特長,因而也決不會有一個具體唯一的標準。因此論證(作文)部分的評定,也只能是綜合的、全面的、等級式的,不可能有確切的唯一的標準。
正因為申論測試沒有確定的答案,這給了考生以發揮的空間,不同的考生完全可以較充分地展示各自不同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也有利於選拔者挑選到滿意的人才。
隨著國家公務員考試的不斷發展,申論考試主觀試題客觀化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在一定程度上,歸納概括、綜合分析、貫徹執行、提出對策和申發論述五類題型均已經出現了內部標準答案,立意錯誤將直接導致低分現象的出現。

有前瞻性

申論測試注重考查考生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整個社會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公務員考試命題不僅會與這種發展趨勢相適應,而且還會體現出一定的前瞻性。

考試結構

申論考試的結構總體上分為三大部分:首先是注意事項,說明答卷的要求、時間,提出指導性建議;
寫作要求 第一,對給定材料進行理解、分析、整理、歸納、概括、綜合,並用限定的篇幅概括出所給背景材料的主題。
第二,用限定的篇幅對主要問題提出見解,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要體現針對性和可行性)。
第三,用限定的篇幅對見解、方案進行論證。要求:自擬標題,中心明確,內容充實,論述深刻,有說服力。

概念辨析

申論與傳統考試
申論是測試考生寫作水平的一種方法,但與傳統考試方法不同。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據給定題目展開論述,側重考核的是考生的文字功底。考生可以憑自己的主觀好惡去立論選材,盡情張揚個性地放言宏論,因此,作文考的只是“紙上談兵”的能力。申論不僅限於對應試者閱讀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進行考察,更側重與考察應試者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實際能力,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實針對性,能容納各考生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能。

做題技巧

申論主要考察應考人員對給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測查應考人員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申論材料通常涉及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要求應考人員能夠從公務員的角度準確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全面分析問題所涉及的各個方面,並能在把握材料的基礎上,概括材料的相關內容,提煉材料的主旨,形成並提出自己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並準確流暢地用文字表達出來。
很多考生雖然進行了大量的複習,但最終成績還是很不理想,以青年人網公務員專家多年經驗分析原因主要體現:
1、做題思路和解題方法不當,尤其是站在政府立場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不夠。
2、對資料讀得不精、不透,對資料總結、概括不準,對新出現的題型不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隨機應變,對議論文、評論文、套用文格式掌握不夠,答題內容空洞,分析、論證、解決問題沒有說服力等問題。
以下申論答題技巧和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1、明確申論考試的性質 申論考試與傳統材料作文考試不同,是對分析駕馭材料的能力與對表達能力並重的考試。這句話強調了申論考試與傳統材料作文是不同的,廣大考生一定要認識到不能用傳統材料作文的寫作思維來應對申論考試。傳統材料作文主要包括寓言型、漫畫型、對比型、評論型和聯想型等幾種形式,作文側重材料所具有的含意而不是僅僅局限於材料本身,要求根據材料的內容和含意自主立意,自擬標題。
2、明確閱讀材料的時間 與其他給定材料的寫作不同,申論寫作明確要求閱讀材料的時間是40分鐘,作答時間110分鐘。
3、明確作答的順序要求 申論考試由於試卷和答題紙是分離的,所以作答要求只能寫在答題紙上,申論閱卷採用電子掃描式方式,這樣就要求應試者答題時,要依次作答,不能顛倒順序,答案書寫於指定位置。如果不按順序答題,答題位置出現差錯,就會導致出現異常卷,必然影響成績。
對於閱讀理解材料的作答主要有五大原則性:
  1. 保證時間原則 申論閱讀的時間要求是40分鐘。這是由於以下幾個因素限制的:1.材料內容的專業性。2.材料內容的豐富性。3.材料形式的無序性。
  2. 把握整體原則 在閱讀材料過程中必須把握整體性原則,把握給定資料的主題和層次,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立體的印象,化零為整,這樣作答起來才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否則,只能是答非所問,偏離主題。
  3. 強調重點原則 2008年的申論給定資料中涉及的內容比較多,但重點強調是如何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問題,如何堅持保護與開發協調統一的問題。強調重點原則,既指整個給定的資料,也包括給出的每一個段落,只要都照顧到了才能體現強調重點原則。
  4. 過濾原則 給定資料中某些段落與材料的主題關聯性不大或多是一些鋪墊性的資料,或是給定資料中出現的是過多描述性的語言,考生必須學會對材料的篩選和過濾。
  5. 強調普遍原則 閱讀理解材料必須根據整體印象突出普遍原則,即一般人的理解和大眾化的思維方式,強調普遍原則就是要求考生不能偏離材料提供的基本傾向和基調,否則,就與提供的參考答案相去甚遠,分數不理想。

五年申論

申論所給定的材料不是命題人的主觀編造,而是來源於既有的社會現實、新聞報導、政府檔案和相關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梳理申論材料的來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命題者選材的大致範圍,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平時所應該關注的方向,更好的把握選材重點。中央、國家機關申論考試的材料來源如下:
2010年:
  1. 《[經濟半小時] 填海有道(3)》,央視網,2009年08月10日。
  2. 《威海:“宜居城市”的宜與不宜》、《拯救泉州灣》、《日本填海的歷史教訓》 ,《南風窗》2006年第16期。
  3. 《近岸海域污染嚴重 渤海“欠安”,拿什麼來拯救》,人民網,2009年05月11日。
2009年:
  1. 《珠三角企業外遷調查:成本上升帶來轉型之痛》,《商務周刊》2008年4月3日。
  2. 《糧食局副局長就當前糧價等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中國網,2008年4月29日。
  3. 2008年9月11日 《******************在河南考察農村改革發展情況紀實》,人民網,2008年09月11日。
2008年:
  1. 《水電專家對<提請依法公示怒江水電環評報告>公開信的回覆》,人民網,2006年01月19日。
  2. 《以開發促保護 在保護中開發》,人民網,2005年10月24日。
  3. 《評反對怒江水電開發的若干說法》,人民網,2005年12月13日。
  4. 《水電大國的隱憂》,中國能源信息網,2008年05月09日。
2007年 :
  1. 《大陸六千萬農民失地線路圖》,《鳳凰周刊》,2005年3月7日。
  2. 《河南省保護土地資源“三項整治”整出土地46萬畝》,新華網,2005年11月24日。
  3. 國土部貟小蘇駁斥“地荒論”旗幟鮮明土地重整 ,新華網,2006年06月22日。
  4. 《全省連續6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河南農業信息網,2005年11月24日。
  5. 《無錫在“缺米之炊”中實現雙贏》,《無錫日報》,2004年4月20日。
2006年:
  1. 《丁寧寧:突發公共事件處理能力取決於官員素質》,新華網,2005年9月20日。
在備考申論時,考生要避免一個誤區,即很多考生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歷年真題上。不是說真題不重要,但是真題的材料已經過時,每年的申論材料都是當年的新發熱點,只有那些爭議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問題,如環境保護、民生問題等才需要對往年材料進行關注。一般而言,考生應多關注考前16個月內的熱點、焦點現象。

備考積累

  1. 一、夯實基礎階段——研讀社會熱點,積累考試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研讀社會熱點,積累考試素材,是應對申論的取本之道。歷年來申論考試的命題圍繞著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而且與中央基礎性政策檔案有密切的關係。或是對政策進行前瞻,或是考查對已發布檔案的深入領會。選對資料,培養語感。《半月談》是一個不錯的準備公務員考試的資料,其中的"半月評論"的文體風格非常值得借鑑;《人民日報》的"人民論壇"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要想在語言上真正有所突破,簡單的瀏覽是不夠的,需要花費時間和氣力。如果能夠熟讀、甚至背誦兩到三篇人民日報社論或半月評論,效果是非常好的。
關注社會熱點,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關注這些問題的同時,不但要關注其理論背景,而且最重要的是關注這些問題的發展現狀以及針對其問題的具體的解決思路和對策,對社會熱點進行分類,總結,這些積累很可能在考試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1. 二、動手演練階段——演練歷年真題,展開實戰較量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答好“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申論考試,多寫是個硬道理。巴甫連柯有一句名言:“作家是用手思索的,”認為只有不斷地練筆,才能掌握寫作的奧秘。魯迅談到提高寫作能力時曾說過:怎樣做好文章?自己除了多看和練習,並無別的心得或方法。這就是把寫作訓練作為提高能力最有效甚至唯一的途徑。練筆能夠把一個人的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學識都調動起來,遣上筆端、派上用途,並能夠激發寫作者的思辨力、表達力和創造力,使自己適應申論考試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在這一階段,考生一定要真正動筆去寫,這樣才能得到鍛鍊和提高。只是在心裡去想這道題的思路和真正動筆寫是不一樣的,因為也許在大腦里想的寫作思路比較明晰,但是,真正動筆寫的時候卻寫不出來了。所以,千萬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不要把複習只停留在這個層次,一定要通過列提綱和勤練筆來訓練才能保證實效。真題是通向申論《考試大綱》的門徑。應考申論考試,最根本的前提是了解《考試大綱》要求,了解測查目標、試卷結構、試題內容、考查規律、評分規則和標準,知道申論為什麼而考、考什麼、怎樣考、怎樣答,由過去的考試實踐推知未來的考試情況,使備考複習建立在科學可靠的基礎上。同時,提請大家注意:一般考生容易犯的錯誤是看的多寫的少,重視在蒐集信息的基礎上冥思苦想但不重視實際練習,重視形成觀點而不重視文字表達。建議考生訂好計畫,積極利用往年真題進行階段性練習,先做題,後看答案,模仿考試場景進行“閉卷”作答。作答完成後按照參考答案自行修改,也可以找老師批閱。
  1. 三、衝刺階段——全真模擬,觸類旁通
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全真模考,標準表述,強化語言規範,記住評分標準,在演練中形成自己的作答思路和寫作風格。對我們的範文進行分類,總結,靈活運用,做到觸類旁通。這才是真正的申論萬能模板。

注意事項

申論考試是一種需要充分注意它的限制性要求的考試。申論是公務員考試的一個科目,不同於任何一個專業的研究生考試科目,也不同於其他一般性的能力檢測。它的目的在於檢測公務員所必須具備的能力素質。
(1)申論考試的限制性,主要通過給定的資料和“申論”各題題乾的指令性要求來體現。
資料所提供的環境、條件,搞不清問題、事件的性質,就會眉毛鬍子一把抓,以致原本並不難的題目也答得顛三倒四,甚至離題萬里,各題目題乾的文字不會很長,但其中任何一個提法都必須認真審視,決不可馬虎從事。以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 2001年申論試卷和2000年申論試卷的第1題為例,同樣是要求準確把握給定資料,但兩份資料所反映的性質不同,前者要求“概括主要問題”,後者要求 “概述主要內容”,一個是要求考生抓住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把主要問題是什麼概括出來;一個是要求考生把給定資料所反映的情況梳理清楚,予以概述。這些提法不認真區分清楚,答題時就難以符合題目的要求。
(2)對材料提問題時往往給考生“虛擬身份”,要求考生站在“虛擬身份”的角色上來揚長避短,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例如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2000年申論試卷中第三部分的第二個問題要求以“省政府調研室工作人員的身份”提出“給定資料的解決方案”,要求已很明確,就是要求考生把自己的身份虛擬為“省政府調研室工作人員”。定位準了,提出的解決方案才不至於錯位。
(3)申論題目中對字數有較為嚴格的規定。這其實是對考生歸納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一般情況下,概括問題在200字左右,解決方案在350字左右,論證分析在1 200字左右。前兩部分字數以不少於規定字數的10%為宜。字數再減少則不容易講清問題。議論部分的字數應在規定字數的上下10%之間。字數少於規定字數的10%要扣分;超過規定字數的10%,增加寫作量,必然占用有限的時間,肯定會影響寫作的質量。
(4)申論寫作完全以實用為目的,文章的表達方式應以說明、陳述、議論等為主,以充分表現自己概括、分析的能力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文風力求質樸。抒情、描寫的表達方式在申論寫作中應少用或不用,不能忽略“材料”和題目的要求將論證性的議論文寫成抒情散文或者記敘文。
(5)申論寫作要求論點正確,論據充實,論述深刻。通常,文章的結構應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點明論點,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形式,結合給定材料,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繫、本質與規律,闡明主張。論證過程,應層次分明,條理清楚,結構嚴謹。
(6)申論寫作的語言要樸實簡明,遣詞造句應當準確、規範,戒除一切套話、空話。文章應當條理清晰,理據相諧,時間、地點、人員、範圍、性質、程度等必須表達明確,範圍應限定;用語應肯定,避免出現歧義,含糊不清,剔除一切冗餘信息;使用的詞語也要符合身份,語出有據,做到莊重得體;語句、段落和篇章結構都要體現合理的邏輯關係。
(7)閱讀資料和作答時間要合理分配。測試中所給定的參考閱讀時間一般不低於40分鐘,考生應認真閱讀資料,抓住中心,不要盲目下筆,急於寫作。有的考生對申論考試答題的四個環節的時間沒能掌握好,只是草草看一遍給出的材料,沒有理解或深入思考,沒找出重要段落,也沒弄清中心思想,就急著去概括主題,提出對策,進行論證,這樣很容易造成答題進行到一定程度卻發現寫不下去或離題目的要求相差很遠的現象,此時再重新回頭閱讀材料、提煉主題或者邊寫邊回過頭來閱讀資料,已無法使文氣貫通,一氣呵成,這樣耗費的時間反而更多,結果是欲速而不達、事倍功半。
(8)對標題的擬定也很重要。申論文的標題和大多數議論文標題一樣,一般圍繞著自己的論題或論點設題,可以用一句話,可以用一個短語形式,也可以用一個或幾個詞組,但作為標題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要簡潔,要與內容切合,要新穎、醒目。有的考生寫的標題很長,用很長的一個句子,甚至像一段話來充當標題,給人感覺就不像標題了。這不但影響評卷人的印象,也會給自己的寫作帶來一種負面影響。有些考生的標題大而無當,或者空洞泛泛,也會影響申論文的質量。由於申論要求的第一、第二部分均不需要寫標題,所以到了第三部分漏寫了標題也是考生容易出現的失誤。
(9)材料的引述問題在申論文中也很值得一提。前面說過,申論文的寫作雖然與傳統的給材料作文相似,但在材料的利用上是有區別的。傳統的給材料作文,材料往往只是作者借用的一個由頭,文章由此生髮開去。申論文給定的材料對作者的限定更加嚴格,寫作過程中必須時時照應著材料,甚至照抄照錄。但引述篇幅不宜過長,否則會占用自己的論述篇幅。引述材料時要選擇典型,要準確。
(10)對策要有針對性與可操作性。申論考試對策的提出,要針對給定的材料,審慎遴選,弄清這些材料究竟反映了哪些問題,並根據考生的“虛擬身份”,抓住關鍵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 構思可操作性對策,應該注意三點:一是問題要有明確的“歸口”,即有直接解決問題的政府部門或職能機構去處理與落實;二是要有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步驟和辦法;三是要考慮解決問題的時效性與必備條件。在構想對策時,切忌脫離實際地坐而論道。要通盤考慮,盡力克服與之相悖的因素,使對策合理、具體,便於落實。
(11)對重點對策要進行充分論證。要對所提出的對策進行科學論證,如果提出了多項對策,則要把論證的重點放在最關鍵的、最熟悉的對策上,多花筆墨,切不可視各項對策為“半斤八兩”、均衡對待。要明白,千字左右的論述文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
最後要注意的是,卷面書寫要工整,儘量避免錯別字。這兩種情況在閱卷中都是主觀分數的反映。書寫質量直接影響到考生思想意圖的表達,即使在答卷中有精煉的概括、中肯的對策、精彩的論述,潦草的字跡也無法讓人了解文中的內容,讓閱卷人進行艱苦的“考訂”工作,會造成閱卷人視覺和心理上的疲勞,從而產生“質量較差”的先入為主的印象。而錯別字更容易使考生所表達的思想變異,甚至與原意相反。因此,字跡工整、規範用字也是寫好申論的一個重要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