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泮文

申泮文

申泮文(1916年9月7日——2017年7月4日),男,漢族,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人,無機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2017年7月4日,因病逝世,享年101歲。

申泮文執教無機化學基礎課逾40年,編寫和翻譯化學專著多種。他長期從事無機合成金屬氫化物化學研究,為創建南開大學新能源材料化學研究所、南開大學化學系套用化學研究所奠定了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申泮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
  • 出生日期:1916年9月7日
  • 逝世日期:2017年7月4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西南聯合大學
  • 主要成就: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
  • 代表作品:《基礎無機化學》、《我的教育人生——申泮文百歲自述》
  • 性別:男
  • 所屬黨派:中國共產黨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榮譽表彰,主要論著,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1916年9月7日,出身於廣東省從化縣古樓潭村的一個工人家庭,家境貧寒。父親為謀生攜家北上,備嘗艱辛。他盼望自己的兒子入泮習文,成為有學問的人,勉強供他上了中學。
申泮文
1935年,申泮文在天津南開中學畢業。這時中國正在內憂外患紛至沓來的漩渦中掙扎,這位在南開中學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薰陶的19歲青年人立志要接受高等教育,以便更好報效祖國。他考入了南開大學化工系,由於成績優異,免繳每年90元的學宿費,生活費靠幫南開中學老師批改作業解決。第一學期結束後,獲得每年300銀圓的獎學金,暫時解決了求學的經濟困難。
1937年,日本侵略軍發動了侵華戰爭,天津淪陷,南開大學校園毀於日軍的野蠻轟炸,學校奉命內遷,獎學金宣告終結,申泮文的大學生涯只得暫告中斷。
身受國破、校毀、輟學之痛的申泮文,深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毅然投筆從戎,南下參加了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準備接受防化訓練。但由於日軍進攻上海,淞滬告急,他倉促接受了緊急戰鬥訓練後,就奉命開赴上海前線,在淞江一線參加戰鬥,不久即因日軍杭州灣登入,國民黨軍隊全線潰敗。他目睹了政府腐敗導致生靈塗炭、國土淪喪的種種慘象,心中烙下了對日本侵略軍的深仇大恨,同時又感到個人和國家前途都一片黯然,產生了沮喪情緒。在照料一批傷病員撤退到南京後,他便申請脫離部隊。在短短4個多月的時間內,申泮文從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學子變成了瀕臨精神崩潰的孤鴻,經歷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段意志消沉的時期。
申泮文
他繞道去長沙找當時任臨時大學化學系主任的楊石先老師。因南開大學化工系已西遷重慶,他轉入化學系繼續大學學業。由於中途插班和身心交瘁,他的多門選課都沒有成績,被學校宣告退學。這時臨時大學奉命內遷昆明組建西南聯合大學。部分師生在南開大學秘書長黃鈺生的率領下組成“臨時大學湘黔滇旅行團”步行赴滇,黃鈺生同意並資助申泮文跟隨這個旅行團去昆明。在63天中他們步行1600餘公里,使他有機會目睹山川之秀麗和三省人民之貧困落後,思想又一次受到了強烈震撼和啟迪,一種使命感在心底被喚醒。到昆明後,任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主任的楊石先特許申泮文恢復學籍。苦難深重的祖國和期望殷切的老師使這位年輕人挺直了腰桿,他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用兩年時間以較好成績完成了三年學業,於1940年夏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
1940—1941年 任航空委員會油料研究室助理員。
1941—1944年 任中英庚款董事會蘭州科學教育館技術幹事。
1944—1945年 任華中大學化學系講師。
1945—1946年 任昆明天祥中學化學教師。
大學畢業後,初在航空委員會油料研究室任助理員。這個研究室屬新建軍事部門,要求全部工作人員集體參加國民黨。他對領導的指令斷然拒絕,工作不足一年就棄職潛逃了。此後他在川甘滇等地漂泊,經歷了一段動盪的生活,但始終未離開教育界。直到抗日戰爭勝利,經黃鈺生邱宗岳介紹,進入南開大學化學系,參加了從昆明至天津的復員建校工作,於1947年回到天津,開始了在南開大學的教學生涯。
不久,天津和全國相繼解放,申泮文經歷了他一生中的第一個黃金年代。他籌建了化學系無機化學教研室並任主任;組建了科研集體,開始從事無機合成科研工作,奠定了學業和事業的基礎。
申泮文 院士申泮文 院士
1946—1959年 任南開大學化學系教員、講師、副教授,1952年任第一任無機化學教研室主任。
1959—1978年 任山西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
1959年,他自告奮勇參加援建山西大學,滿懷激情地要在白紙上畫最美麗的圖畫。他完全沒有料到,他的雄心壯志為當時正愈演愈烈的左傾路線所不容。
1964年曾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他培養高質量教師隊伍的努力,在1964年就被批判為“與黨爭奪青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升級為“申家村反黨集團”。他多次被拉下講台,研究室被拆散,學術和社會活動都受到限制。他能做的,就是關起門來搞譯著,及在“開門辦學”中走遍山西大地對風化煤腐植酸資源進行了普查並繪製了一張分布圖。正是這一點不起眼的工作,表現了中國這一代知識分子特有的奉獻精神和對事業執著的追求,也使1977年赴太原參觀訪問的楊石先為之嘆息和動容,並於1978年把申泮文二度調回南開大學工作。當時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時期的肇始。申泮文爭取到了老年來臨之前的又一個黃金年代。申泮文自己把他的經歷總結成一個公式:事業成就=教育+勤奮+機遇+奉獻。他認為事業成功的諸因素中,勤奮是最主要、最積極、最起作用的因素,因而他充分利用得來不易的條件和機會,日以繼夜地努力工作,出版了一批著作和譯著,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擁有技術專利多項。
1979年,被評為天津市勞動模範。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
2017年7月4日0時4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1歲。7月8日上午10時在天津市第一殯儀館(北倉)仙苑廳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無機化學教學
申泮文的最大貢獻是在無機化學教學方面。他是執教無機化學基礎課時間最長的化學家之一。他善於總結教學經驗,吸收無機化學發展的新成果,不斷更新和充實教學內容,撰寫和翻譯出版了計60餘卷冊、1500餘萬字的無機化學教科書和專著,為教材建設做出了貢獻。“文化大革命”剛結束,他立即組織力量,一面自己編撰,一面組織翻譯,出版了一批適用的教科書,認為這是縮短我國與世界科學技術差距的當務之急。他是“無機化學統編教材”的定稿人之一,又與尹敬執合編了程度稍高些的《基礎無機化學》。這兩部教材至今仍被廣泛地用作教科書或教學參考書。1985年《基礎無機化學》出版了維吾爾文版,此書於1988年獲國家教委頒發的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申泮文深知,60年代以後無機化學已經逐步改變了面貌。過渡元素的化學已經成為無機化學發展的主流,同時主族元素(例如硼)的化學也已面貌一新。無機化學再不能從道爾頓原子論講起,門捷列夫周期律在無機化學教材中也不再能起綱目的作用。必須讓學生習慣於從原子的電子層結構和成鍵關係來尋找無機化學的規律性,同時充分注意價態變化和反應化學的規律性和多樣性。他努力首先更新自己的知識,使自己編寫的教材既能廣泛適用,又能跟上學科的發展。他以硼烷化學為例,闡明自己更新無機化學教材的主張。這一新的化學分支,在發現硼容易形成缺電子化合物和硼烷新奇的成鍵方式以前,曾經長期處於混沌狀態。他用生動的語言,把硼烷中的“三中心兩電子(符號3c2e)鍵”用諧音稱為“三心兩意”成鍵。
申泮文
同時申泮文在全國範圍內組織翻譯班子,以較快速度和較高質量翻譯出版了三部有代表性的英美優秀教材。其中E.M.柏塞爾(Purcell)的《無機化學》是當前公認的無機化學經典著作之一,以理論層次高著稱。這樣,申泮文在較短時間內通過自編和翻譯推出一批內容較新、各有特色的教材,滿足了不同程度教學工作的需要。
有了教材,關鍵在教師。他於1980年主持舉辦了全國無機化學主講教師講習班,為期一年,配套開設現代無機化學的有關課程,120名學員中多數人成為教學骨幹,至今仍活躍在各高等院校的講台上。他還在太原、哈爾濱、蘭州、金華、昆明、青島等地主持或參加層次不同的(有時包括中學化學教師)中期或短期講習班,學員少則幾十人,多者達200人。在南開大學化學系,他以建設無機化學重點學科為目標,有計畫地培養學科帶頭人,建設教師梯隊。他強調教師的成長,主要應通過自身的努力,在工作中出成果、做貢獻。他安排開展了無機合成、配位化學、生物無機化學三個方向的科研工作,開設了一整套質量較高的研究生學位課程,為教師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他的這一培養教師的模式於1989年獲優秀教學成果獎。申泮文還十分關注固體化學教學工作的開展。他推動了中國化學會無機合成和固體化學學科組的建立,主持翻譯了一本有代表性的固體化學專著——A.R.韋斯特(West)著的《固體化學及其套用》,還倡議舉辦了一次全國性的固體化學研修班,培養了一批可以勝任固體化學教學的師資。
申泮文總是著眼於全國,著眼於專業建設和無機化學新發展,扎紮實實地搞好教材和師資隊伍的建設,同時又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和南開大學化學系無機化學教研室的建設不斷探索改進和提高無機化學教學的各個方面。他對我國無機化學教學做出了突出貢獻。
氫化物研究
申泮文在國內率先開展金屬氫化物的科學研究,成果深受國內外同行的重視和好評,部分成果已成為863高技術的基礎,得到開發套用。從1957年就已初步打下基礎的此項研究,在80年代得到開展,並已形成系統。他合成並研究了一系列離子型金屬氫化物,包括硼和鋁的複合氫化物;合成並研究了三類主要的儲氫合金,初步研究了若干種非晶態儲氫合金的合成和結構。在離子型金屬氫化物的合成中,他創造性地利用廉價的金屬鈉作為還原劑,先生成用金屬氯化物作為惰性鹽分散的氫化鈉,再通過負氫離子交換得到新的氫化物。這條合成路線,避免了套用昂貴的金屬鋰,而且氫化溫度較低。後來他又改進了用稠環芳烴四氯化鈦為催化體系的合成方法,在更低溫度下合成了一系列複合氫化物。這類離子型氫化物,許多是重要的合成試劑和高能燃料,這是一項有良好套用前景的基礎研究。
申泮文認為,氫能在未來能源構成中必將占有重要地位。儲氫合金在氫能的開發利用中常常是不可缺少的。他用共沉澱還原法合成了鎳基和鐵基儲氫合金,用置換擴散法合成了鎂基儲氫合金,使儲氫合金的化學合成方法得以系統化,所得產品常比冶金法得到的更均勻、更易活化或活性更高。在1984年於加拿大多倫多召開的第五屆世界氫能會議上,他的工作受到了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他的《儲氫合金的化學合成與性能研究》一文被評為優秀論文。他的鎳基儲氫合金研究成果為一項863高技術項目奠定了基礎,一種高性能的鎳氫電池研製成功並通過鑑定,成為國家863高科技計畫中第一個投入開發的項目。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南開大學新能源材料化學研究所和森力高技術實業公司。南開大學化學系套用化學研究所也是由他推動建立的。申泮文經常說,科學研究不應該滿足於發表論文和取得實驗室技術成果,應一桿子插到底,轉化成生產力。他自己的科研工作也正是這樣做的,取得了又開花又結果的效果。
金屬氫化物研究外,他組織推動的大環配位化學和生物無機化學研究都已形成研究特色,取得了不少成果,受到同行的重視。此外,在他的關注下,金屬蒸氣合成和單晶培養方面的工作也已有初步開展。

榮譽表彰

申泮文以70餘卷冊、4000餘萬字的著作,成為我國最高產的化學家。他是國家級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2006年,當選全國十大教育英才。2008年,當選中國教育年度新聞人物。

主要論著

1 申泮文.《普通化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
2 申泮文.《無機化學簡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60.
3 尹敬執,申泮文.《無機化學簡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64.
4 尹敬執,申泮文.《基礎無機化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5 申泮文,張靚華.《氫·無機化學叢書》.第一卷.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
6 尹敬執,申泮文.《基礎無機化學》(維吾爾文版).烏魯木齊:新疆科技出版社,1985.
7 朱聲逾,周永洽,申泮文.《配位化學簡明教程》.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0.
8 申泮文,曾愛冬.《氫與氫能》.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
9 申泮文,汪根時,宋德瑛等.“LaNi5的化學合成及吸氫性能研究”.高校化學學報,1980,1(2):109—112.
10 申泮文,周作祥,汪根時等.“La-Ni體系吸氫化合物研究(Ⅲ)”.稀土,1980,3,17—21.
11 申泮文,張允什等.“儲氫材料新合成方法研究(I)”.高校化學學報,1982,3(4):580—582.
12 申泮文,汪根時,宋德瑛等.“由鈦鐵礦製備TiFe及其性能研究”.高校化學學報,1983,4(1):112—114.
13 申泮文,汪根時,周作祥等.“FeTi金屬間化合物的化學合成及陰極儲氫作用”.高校化學學報,1983,4(6):673—679.
14 申泮文,汪根時,張允什.“第五屆世界氫能會議文集”.1984,2.1303.
15 申泮文,張允什,車雲霞等.“惰性鹽分散氫化鈉的合成研究”.化學通報,1985(7):24—25.
16 申泮文,張允什,陳聲昌等.“氫化鋁鈣合成方法研究”.化學通報,1986(9):31.
17 申泮文,張允什,王達等.“非醚合氫化鋁的製備與性質研究”.無機化學,1986,2(3):105—107.
18 申泮文,周永洽,郝存生等.“釹鐵硼三元系理想粉末X射線衍射譜圖的計算”.無機化學,1987,3(3):122—125.
19 申泮文,周永洽,陳靜遠等.“2:17型稀土-鑽化合物的結構研究”.南開大學學報,1988:102—106.
20 申泮文.“金屬—氫系統國際會議”,加拿大版.1990.9.
21 申泮文,張允什,張佳.“氫化鋁鋰合成新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No.87101196,1987.
22 申泮文,車雲霞,仲麗佳.“氫化鋁鈉新合成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No.89108196,1989.
23 申泮文,車雲霞,仲麗佳.“氫化鋁鎂新合成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No.89108189,1989.
24 申泮文,季樹農,沈性元.“海南島教育工作考查報告”.1985年3月政協全國科技組海南綜合考查報告.
25 申泮文.對《釋放高校活力的突破口在哪裡》的意見.《人民日報》內參,1983,201.
26 申泮文,“高校教師隊伍結構改革之我見”.南開教育論叢,1986(1):59.
27 申泮文.“為高速度高標準建設教師隊伍而奮進”.天津民進會刊,1987(1):1.
28 申泮文.“永誌不忘的南開精神”.南開中學建校80周年紀念專集.1984.75.
29 申泮文.“張伯苓先生的教育思想和辦學經驗是我國教育事業的寶貴財富”.南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3):6.

社會任職

1978—1983年 任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副所長。
1978—1990年 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屆至第二十二屆理事會理事。
1979年— 任南開大學化學系教授,蟬聯被選為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七屆委員。他曾以極大熱情投入到“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等社會活動中去,以一名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的身份,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1978年—1980年,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任民進中央參議委員會委員。
1980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
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還在改革高等教育、發展成人教育等方面傾注了大量精力。他兼任天津聯合業餘大學校長;曾任山西大學化學系、浙江師範大學化學系、重慶大學化學系、北京鋼鐵學院套用化學系兼職教授,及新疆大學、新疆師範大學名譽教授。他熱心學術團體的工作,
1978年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屆理事會理事,並蟬聯至二十二屆理事會理事。

個人生活

發揚“南開精神”
申泮文認為,當年的私立南開學校(包括大學、中學和國小),至今全都保持著較高的教學水平和重點學校的地位,是同“南開精神”分不開的。南開校訓“日新月異,允公允能”,提倡學生苦讀進取,應有“愛國愛群之公德,與夫服務社會之能力”,與我們今天的教育方針並無不一致之處,但強調要於細微處見精神,南開有一套十分嚴格的校規保證。治校先治己,當時的南開中學全校1500名學生,教職員工只有110人,從校長到教師均辛勤工作,為學生表率。他認為必須在新條件下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教育傳統,才能為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自1980年以來,他以政協提案和發言、接見記者、寫建議和文章等形式論述了他的教育主張。他認為大學應辦出自己的特色,張伯苓培育“南開精神”的教育思想是一筆寶貴財富,不應任其湮沒,而要予以發揚。每年“七七”事變日,他均公開展示他收藏和製作的南開校園毀於日軍轟炸及日軍侵華罪行的圖片和幻燈片,激發學生愛國愛校的情操。他以自己的勤奮和業績,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傳播著南開精神。他在一篇文章中說:“我是南開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我對南開教育所給予我的一切迷戀至深”。“每所學校應有校歌,有自己的校訓,藉以明確辦學宗旨和對學生的具體要求。這些要求應對學生有強烈的感染力,使他們在幾年的學習中深受薰陶和鼓舞,從自己的內心熱愛母校,熱愛自己的老師和同學,並以自己是這學校的學生引為終生的榮幸,具有高度的榮譽感。無論在校內,或是走向社會,都要以自己的謹言慎行來體現母校的優良傳統,不允許校譽受到任何玷污。辦教育辦到這種程度就可以認為是成功了”。申泮文從這種成功的教育中成長起來,又為這種成功的教育奮鬥不息。
申泮文
92歲老院士開博:打字很快
2007年1月,年過九旬的申泮文老院士追趕時代的步伐,在網上開設了個人部落格。為了實現自己的教育強國理想,這位著名的化學家將部落格取名為“申泮文教育家部落格”,通過網際網路宣傳南開大學和自己的教育理念。這位耄耋之年的網路寫手,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就經常更新部落格的內容。談起自己的部落格,申泮文很自豪:“大部分都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打的。我打字很快,然後貼上去就行了。”
申泮文
申先生的部落格很受網友歡迎,訪問量接近2.6萬人次,共有網友評論200多條。前段時間,申先生因病暫停了部落格的更新。2008年12月11日下午,92歲高齡的中科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系教授申泮文出現在南開大學研究生教育論壇。申先生告訴關心他的同事和網友,過一段時間等身體完全恢復了,他將繼續撰寫自己的個人部落格,從不落伍的申泮文在網上開建個人部落格——“申泮文教育家部落格”,宣傳教育理念。
在同事、學生眼中,申先生永遠保持著一顆年輕的心。申泮文80高齡開始學電腦,並將計算機技術運用到科研和教學,85歲時憑藉《化學元素周期系》多媒體教科書軟體,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為了推動計算機與化學結合,申泮文在南開大學化學系成立了一個由青年教師和學生組成的“化軟協會”,要把化學推向未來。

人物評價

申泮文的一生,是愛國敬業的一生,是教書育人的一生,是艱苦奮鬥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更是踐行南開“公能”精神的一生。他是一個踏踏實實的拓荒者,從不以人貶而自卑,亦不以人褒而自傲,老老實實,勤勤懇懇,一步一個腳印,奮發向前。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堅強的黨性、高尚的品德、嚴謹的作風和優良的師風教風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南開大學)

後世紀念

遺體告別
申泮文院士逝世後,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天津市領導同志,學術界、兄弟學校,申泮文院士生前親友、同事、學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紛紛發來唁電,敬獻輓聯、花圈,以不同方式進行哀悼緬懷。
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張高麗、劉延東、趙樂際、胡錦濤、朱鎔基、溫家寶、李嵐清、吳官正、楊晶等同志致電或送來花圈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家屬表示深切慰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