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馬營鎮

甲馬營鎮

甲馬營鎮,隸屬於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地處武城縣西部,緊靠衛運河,與河北省故城縣趙行鄉隔河相望,東與廣運街道鳳凰台社區為鄰,南與李家戶鄉接壤,西南與老城鎮毗鄰,西與河北省故城縣趙行鄉以運河相隔,北與魯權屯鎮為鄰,行政區域面積73.9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甲馬營鎮戶籍人口為35725人。

春秋戰國時,安居村落開始出現,屬趙地;1996年,祝官屯鄉北側的5行政村併入甲馬營鄉;2010年1月,撤鄉建甲馬營鎮。截至2020年6月,甲馬營鎮轄3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甲馬營村。

2019年,甲馬營鎮有工業企業138個,其中規模以上1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2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甲馬營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
  • 地理位置武城縣西部
  • 面積:73.95 km
  • 下轄地區:33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甲馬營村
  • 電話區號:0534
  • 郵政區碼:253307
  • 車牌代碼:魯N
  • 人口:35725人(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土地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基礎設施,交通,歷史文化,榮譽稱號,

建置沿革

春秋戰國時,安居村落開始出現,屬趙地。
秦朝時期,屬能鹿郡。
西漢初年,始設武城縣,隸屬冀州刺史部清河郡。
隋朝時期,屬貝州。
唐、宋時期,屬河北道貝州清河郡。
清前期,屬武城縣。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廢里設鎮。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撤鎮設區,境內設4管理區,分屬武城、恩縣。
1956年,撤銷恩縣後歸屬武城縣。
1958年,建公社,屬夏津縣管轄。
1960年,歸屬武城縣管轄。
1984年5月,改為甲馬營鄉。
1996年,祝官屯鄉北側的5行政村併入甲馬營鄉。
2010年1月,撤鄉建甲馬營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甲馬營鎮轄10個社區、8個行政村:魏村屯、花園、新屯、鳳凰台、龍興、北園、運興、新興、後營、金鑫、占官屯、王虎莊、耿時潘、徐莊、河北營、董白三、譚莊、前玉皇廟。
截至2020年6月,甲馬營鎮轄3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甲馬營村。
甲馬營鎮區劃詳情
占官屯村
董白三村
黃小屯村
龍灣村
後廟村
甲馬營村
耿時潘村
王小屯村
塔坡村
東堤口村
高墳台村
河北營村
梁小屯村
田莊村
西堤口村
邢墳台村
前廟村
吳小屯村
北王莊村
後曹店村
韓墳台村
譚莊村
花園屯村
七機營村
前曹店村
西位村
王虎莊村
周莊村
劉古莊村
/
東位村
徐莊村
鹽莊村
千戶營村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甲馬營鎮地處武城縣西部,緊靠衛運河,與河北省故城縣趙行鄉隔河相望,東與廣運街道鳳凰台社區為鄰,南與李家戶鄉接壤,西南與老城鎮毗鄰,西與河北省故城縣趙行鄉以運河相隔,北與魯權屯鎮為鄰,行政區域面積73.95平方千米。
甲馬營鎮

土地資源

2011年,甲馬營鎮有耕地面積5.8萬畝。

人口

2011年末,甲馬營鎮轄區總人口3544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741人,城鎮化率11%。
截至2019年末,甲馬營鎮戶籍人口為3572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甲馬營鎮完成財政總收入3411萬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75萬元,比上年增長34%。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33萬元,增值稅2058萬元,企業所得稅463萬元。
2017年,甲馬營鎮有規模以上企業39家,國內生產總值23.6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710.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萬元。
2019年,甲馬營鎮有工業企業138個,其中規模以上1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2個。

農業

2011年,甲馬營鎮糧食種植面積3.3萬畝,棉花種植面積2.2萬畝,瓜菜、林果食用菌、辣椒等種植0.3萬畝。糧食畝產965千克,棉花單產皮棉92千克。生豬種豬存欄1.1萬頭,蛋雞、肉食雞6.70萬隻,羊0.66萬隻。

工業

甲馬營鎮主要有汽車零部件、金屬製造、地毯加工等。2011年末,民營企業189家,規模以上企業42家。

商業

2011年末,甲馬營鎮有商業網點125個,從業人員2023人。2011年,市場5處。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甲馬營鎮有幼稚園35所,在園幼兒1500人;完全國小4所,在校生1507人,專任教師172名,國小適齡人口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甲馬營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8個;文化專業戶85戶;圖書室22個,藏書10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126人。省級作協會員2人。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6500戶,入戶率達73.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甲馬營鎮有鎮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37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甲馬營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戶,人數20人;醫療救助267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42戶,人數1138人。敬老院集中收養五保人員46人。2011年,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5100人,參保率達98%。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甲馬營鎮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26處,電信企業1家,電話普及率達到96%。

基礎設施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甲馬營鎮綠化率15%,綠化面積8500平方米。

交通

甲馬營鎮境內有318省道、德甲路、新甲路等公路幹線交會。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相傳趙匡胤在此下馬巡營並命名下馬營,後取諧音甲馬營。

榮譽稱號

2020年5月,甲馬營鎮入選2019年度山東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