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

甲胎蛋白異質體對於伴有AFP升高的原發性肝癌與良性肝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的鑑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甲胎蛋白是一種糖蛋白,英文縮寫AFP。正常情況下,這種蛋白主要來自胚胎的肝細胞,胎兒出生約兩周后甲胎蛋白從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卻又恢復了產生這種蛋白質的功能,而且隨著病情惡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會急劇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診斷原發性肝癌的一個特異性臨床指標。

基本介紹

  • 名稱:甲胎蛋白變異體(AFPV)
  • 所屬分類:腫瘤標誌物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常以LCA-R占25%作為鑑別診斷的界線。正常值為每升血內甲胎蛋白含量不超過20微克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LCA-R≥25%者有80%-90%的可能是原發性肝癌,低於此值者為良性肝病 需要檢測的人群: 又原發性肝癌,肝硬化,黃疸,腹水,肝癌等症狀的人

注意事項

檢查前:孕婦要分娩一年後才可以進行檢查。 檢查後:肝癌手術術後,若AFP含量下降,AFPV含量相對恆定者,則術後易復發。 不適宜人群:孕婦

檢查過程

放射免疫法:在一定的體積中,一定量的抗體和一定量的有放射性的抗原,加入無放射性的抗原愈多,結在抗體上的有放射性的抗原愈少。這樣,若是能夠把結合有抗原的抗體和無結合的抗原分開,然後以測定放射性的方法,測這些抗體的放射性,就可以推算出有多少不具放射性的抗原了。

相關疾病

老年人原發性肝癌,小兒肝硬化,小兒家族性非溶血性黃疸綜合徵,小兒黃疸肝臟色素沉著綜合徵,新生兒遷延性膽汁淤積性黃疸,妊娠合併肝硬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肝癌,營養不良性肝硬化,心原性肝硬化

相關症狀

腹痛伴黃疸,生理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新生兒母乳餵養後出現黃疸,病理性黃疸,血吸蟲導致的肝硬化,腹痛,發熱及黃疸,膽汁性肝硬化,咯血伴黃疸,酒精性肝硬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