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不禮

田不禮

田不禮(?—公元前295年),一作佃不禮、一作田不禋。戰國中期人物。宋康王的大臣,是宋國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公元前299年被宋康王派遣入仕於趙。趙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趙武靈王任命其為代安陽君(即公子章)之相。此年支持代安陽君發動了沙丘之亂,被公子成與李兌攻殺。

基本介紹

簡介,經歷,早期經歷,趙國內亂,策劃政變,出處,

簡介

田不禮(?—前295年),一作佃不禮。《墨子》與《呂氏春秋》記載宋國有田不禋,禋與繁體的禮字形相近,故可以確定為同一人。
田不禮,宋國重臣。《墨子》與《呂氏春秋》把田不禋和唐鞅並列,稱此二人是宋康王的重臣,也是宋康王亡國的兩個最大罪臣。

經歷

早期經歷

公元前299年,由於齊韓魏聯盟的強勢,秦國獨力難支,急需盟友。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趙武靈王在這時為了給趙國創造完美的滅中山時機而展開了一系列的合縱聯盟活動,他派樓緩相秦、仇郝相宋,富丁入魏,正中秦、宋下懷,秦趙宋聯盟達成。所以我推理出,作為與趙臣仇郝相宋的交換,田不禮應該正是在這一年被宋國官方指派仕趙
公元前299年,田不禮離開宋國。公元前286年,宋國為齊所滅(齊在前288——前286三年間三次伐宋,最終滅宋)。雖然距離田不禮離開宋國有十四年之久,但事實上在前288年齊第一次伐宋之前,宋就爆發過宋康王與其太子之間的慘烈內戰,所以早在田不禋離開宋國時應當已有亡國之兆,故將田不禋與唐鞅並列視作宋國亡國兩大罪臣應當是可信的。

趙國內亂

公元前299年,醉心於滅中山的趙武靈王為了專心致志于軍事,把王位傳給了十歲左右的少子王子何。公元前296年,趙徹底滅亡中山(趙滅中山,自公元前300——公元前296年共激戰五年。精通軍事指揮的趙武靈王在關鍵時刻讓位於王子何,放棄日常政務而專心執掌軍事)。同年趙武靈王封其長子趙章為代安陽君,派田不禮出任安陽君的相,以輔助安陽君治理代地。安陽君因失去王位繼承權而心懷不滿,陰謀反叛。田不禮不加制止,反而助紂為虐。二人狼狽為奸,暗中培植私黨,等待叛亂時機。
趙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打算把代郡分給公子章,讓公子章也稱王。這個想法的背後是趙武靈王要收回趙王何的實權,重新親掌朝政。趙武靈王畢竟正值四十六歲的壯年,在攻滅中山、趕走林胡、消化樓煩後,趙武靈王又有了新的理想。此時的趙國由於沒有參與中原國家的混戰,實力比較強,國力僅次於秦。趙武靈王在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後,還要做中原的霸主。為了實現他心裡的這個偉大理想,他的第一步是奪回王位,重做趙王。在自己主動放棄王位,禪讓趙何以後,趙武靈王就逐漸失去了往日的中心地位,趙何肥義的輔佐下,名正言順地取代趙武靈王成為趙國的一號人物。
趙武靈王最初的二元政治的構想失敗了。儘管趙王何是趙武靈王親自立為王的,但權力與名位遠去的痛苦讓趙武靈王十分失落,一生追求榮譽的趙武靈王有些不甘寂寞了。潛意識中重新扶植公子章的根源越來越明晰,說到底,就是要奪回自己曾經放手的權力。
趙武靈王把要立公子章為代王的想法同肥義說了,肥義不同意。起初,肥義以為立公子章為代王是趙武靈王的過分溺愛。但慢慢的,肥義明白了趙武靈王的真實用意。肥義是個忠厚能幹的胡人後裔,他的想法是,自己是國家的相,那么就要為國家負責,自己是趙王何的老師,那就要對趙王何負責。在過去的四年里,肥義精心輔佐趙王何,使趙王何已經很得王的精髓。肥義為趙王何建立了一個可靠的勢力範圍,趙王何的羽翼已成。根據肥義的觀察,趙王何是個與他父親一樣渴望榮耀的人,如果趙國再出現一個王的話,不管是誰,趙王何都不會容許,趙國必然要有一場血戰。事實上,肥義也正是以鐵血來教育趙王何對待王權的態度,決不允許任何人對王權有所覬覦。王權不穩,國家必亂,這已不只是一個個人榮辱的問題。
肥義對趙武靈王雖然很有感情,但國家大義卻不允許他支持趙武靈王的悖逆。支持趙武靈王的想法就等於將趙國分成了三部分。公子章的能力,肥義是深深知道地,對於公子章暗借羽翼,肥義也是了解的。公子章一旦為代王,立即就會有大批的臣民歸附他。趙武靈王就更不用說了。肥義對趙武靈王的拒絕也採用了冠冕堂皇之詞,以國無二日、百姓方寧來明說立公子章為代王的不可,同時暗示趙武靈王重新執政這個想法的危險性。趙武靈王悻悻而去。
肥義在送走趙武靈王后,就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向趙王何講了。趙王何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與肥義商議了對策,趙王何的一切外事由肥義代辦,命令可靠的胡人將領信期日夜守護趙王何。這個時候,公子成與大臣李兌聽說趙武靈王代公子章討封不成後來見肥義,表達了對趙王何處境的憂慮,表明願為王效勞。宗室重臣陽文君趙豹來見,提醒趙王何與肥義早做準備。趙豹與肥義同為趙肅侯時的重臣,與肥義最為交好,但卻不為趙武靈王所喜。李兌為肥義選拔培養的青年才駿。公子成受胡服騎射之挫後,蟄居多年,趙王何即位後,肥義利用公子成在宗室中的影響,為趙王何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公子成也為自己能夠東山再起而十分感激趙王何與肥義。肥義讓李兌與公子成移往都城外,拿著趙王何的兵符,準備隨時起兵勤王。讓趙豹坐鎮邯鄲,不許外地軍卒入城。趙王何則嚴控兵符,肥義則注意收集情報、統籌安排。

策劃政變

趙武靈王本以為自己代公子章討封必成,不想被肥義拒絕。肥義拒絕則趙王何更會拒絕。於是,趙武靈王將討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公子章和田不禮,意在激公子章與趙王何爭鬥,自己好以調和的身份,重新執掌朝政。公子章與田不禮果然十分怨恨趙王何與肥義,對於父親的默許,公子章決定採取行動。
由於趙豹對邯鄲的防衛很嚴密,趙王何也只是聽政時才得一見,公子章與田不禮無法下手。趙王何對趙武靈王的調兵也控制得很嚴,趙武靈王知道趙王何已對自己有所防範。這激起了趙武靈王更大的鬥志。此時,趙武靈王已經不把趙王何看作自己的兒子了,而是作為自己最大的對手。
趙武靈王以在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平鄉東北)選看墓地為名,讓公子章與趙王何隨行。趙王何沒有辦法,只得在肥義和信期的陪同下隨行。到沙丘後,趙王何居一宮,趙武靈王與公子章居一宮。
田不禮勸公子章形成殺趙王何的事實,再控制趙武靈王,既而以奉趙武靈王之命的名義稱王。於是公子章借用趙武靈王的令符請趙王何到主父宮議事。肥義感覺不對,要趙王何與信期加強防衛,自己先去主父宮,如果自己不歸即為事變。命令準備使者,如果一旦發生變亂,立即通知公子成與李兌勤王。
肥義入主父宮後,果然覺得氣氛不對。沒有見到主父,卻見到了公子章和田不禮,知道自己肯定回不去了,意料中的事情果然發生了。公子章與田不禮見以主父的名義都調不動趙王何,知道趙王何已有所準備。公子章與田不禮決定以快制勝。在殺了肥義後,公子章與田不禮決定再遣使者調趙王何,如其不來,則立即進攻。公子章與田不禮暗中養有眾多武士。趙王何見肥義未歸,而使者又至,知道發生事變。信期逼問使者,果然肥義被殺。信期怒斬使者,率軍保衛主父宮,與公子章和田不禮及其黨徒展開激戰。
李兌與公子成很快也率軍趕到沙丘,參與平叛。趙王何的軍隊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公子章與田不禮戰敗,田不禮被殺,公子章敗退到主父宮,主父納其入。信期、李兌、公子成圍主父宮。李兌想向趙王何請示如何處置,被公子成制止。公子成說:"以目前之勢,如果請示趙王何,趙王何很難下達趕盡殺絕的命令,親口誅其父兄。如此一來,圍主父宮,趕殺公子章就會成為信期、李兌、公子成的罪過。而如果不請示趙王何,自己處置,趙王何也一定會接受這個結果。"李兌與信期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派兵攻入主父宮,誅殺公子章及其黨羽,主父不能制止。
公子成盡出主父宮人,不許主父出宮。主父欲拼一死,但公子成等人只圍不戰,無人敢擔刺殺主父的罪名。主父被圍在內宮裡,內宮本無存糧,一些日常的瓜果點心沒過幾天就被吃光了。公子成對主父斷糧斷水前後達三個月之久,主父被活活餓死。公子成在確定主父必死之後,才打開內宮,為主父收屍。趙王何對主父之事一直不問,直到公子成來報主父餓死,才痛哭一場,命令厚葬,全國舉哀。

出處

《史記》(趙世家)
“三年,滅中山,遷其王於膚施。起靈壽,北地方從,代道大通。還歸,行賞,大赦,置酒酺五日,封長子章為代安陽君。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主父又使田不禮相章也”;
田不禮之為人也,忍殺而驕”
“主父及王游沙丘,異宮,公子章即以其徒與田不禮作亂,詐以主父令召王。肥義先入,殺之。高信即與王戰。公子成與李兌自國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難,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滅其黨賊而定王室”
《資治通鑑》(周紀四
“……公子章強壯而志驕,黨眾而欲大,田不禮忍殺而驕,二人相得,必有陰謀。夫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其利,不顧其害,難必不久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