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山

甬山

甬山,也叫“塔山”。寧波簡稱“甬”,源於甬江,而甬江之名源出甬山。位於寧波奉化江口街道,因峰巒似覆置大鐘,像古甬字故名甬山。出寧波城南門,沿著鄞奉公路西行十餘公里,至鄞奉交界處,山巔有白塔矗立,此山便是甬山。甬山一帶自古是鄞奉兩縣分界線,山之陽是奉化,山之北是鄞縣(今鄞州區)。甬山下的江口街道歷來“道為明越要衝”,兩條省道在此交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甬山
  • 寧波簡稱:甬
  • 地理位置:寧波奉化江口街道
  • 性質:四明山脈東入寧紹平原之餘脈
甬山名考,歷史記載,主要景點,

甬山名考

寧波簡稱“甬”,源於甬江,而甬江之名源出甬山。甬江上游剡江流經甬山,舊方誌稱“甬江之稱,殆因其
源出於此,而名之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版的《寧波詞典》對這一說法有確切的記載“寧波地區的簡稱則為甬,此稱在周朝時出現。甬的來歷有兩說,一說以甬江得名,甬江又以甬山沿稱。甬山山巒形狀似一口覆蓋的大鐘,而甬字為鐘形的變體,故稱。另一說以涌的意思為甬作解,即甬山的水源豐富,如泉涌一般,因而習稱”。因此可以這樣說:“甬山是寧波的父母華頂。”
甬山
甬山取名來源還有另一種說法,晉代玄學家郭璞曾雲遊至甬山,俯瞰剡江九迥,東望平原如錦、遠山連綿,嘆曰:“明山剡水,氣勢甬甬,五百年後必成一大都郡。”後人取郭璞之意,取名甬山。又因山上有壽峰塔故又名江口塔山。

歷史記載

甬山為四明山脈東入寧紹平原之餘脈,山上有高塔、古寺、雅亭、幽洞,古有二十四景七十二洞天之說。甬山地質屬於火成岩丹霞地貌,清人所著《四明談助》載“自趾至巔皆石,突兀離奇,如巨靈布武。”登臨甬山從山腳至山巔都是“如巨靈布武”的丹霞奇石,每一塊石頭仿佛有靈性,是記載甬山歷史的秦牘漢簡,踏上甬山石徑也開始了對甬山歷史的追溯。
據古籍載,甬山曾有梅福庵、梅福洞等古蹟,系漢道家梅福所留,官至南昌尉的梅福為抗王莽的專政,便辭官棄家在甬山之陽聽鶯悟道,元時戴表元作《訪梅福洞》詩云:“路逢耕者問,山是化人開。梅尉成仙去,安知不此來。”在《奉化風情》一書中曾收錄法號“西來”和尚詠《梅福庵》一詩,詩云“羽士留丹定,金仙作化城。松房新月朗,藥井舊泉清。路入幽篁去,門開滄海平。倚欄遙騁望,寥廓一身輕。”

主要景點

白雀寺與白雀亭
佛教與甬山的聯繫始於白雀寺。據《奉化市志》載“南北朝時在甬山建白雀寺”,據傳是六朝名僧智覺大師所建,甬山白雀亭有亭聯云:“佛剎盛於齊梁正賴後人尋舊跡”。甬山白雀寺曾與雪竇寺、岳林寺、青蓮講寺並稱為奉化四大名寺。甬山白雀寺已逾千年,千年古剎其中興廢坎坷令人追思。白雀寺興盛時,香火旺盛,在甬山方圓一帶鄉鎮很有名,朝奉的善男信女在甬山石徑上絡繹不絕。當時白雀寺有門樓、山門、金剛殿、大雄寶殿等建築,可謂規模井井、僧侶濟濟。如今白雀寺西北荊蔓中仍有千僧井,井為鑿岩石而成;水出岩罅。井於前幾年被有心人浚淘乾淨,現今井水清清,井邊山坡有松樹,井水映松影別有風味。
白雀寺門樓上有蔣介石所書的“四明勝跡”和于右任題寫的“甬山白雀寺”,後門樓毀於文革,斯宇不存。文革之破壞使千年白雀寺化為殘垣斷壁,而後荒草萋萋,但千百年來總有一股促使佛剎復興的力量在涌動,使得白雀寺屢廢屢興,如今白雀寺正在逐步恢復昔日的興盛。
甬山有白雀亭在山腰,亭建於一巨石上,六根石柱上覆穹頂。白雀亭建成於1935年,至今亭樑上刻有當年白雀寺住持悟靜法師所撰的建亭小記,並附有當年建亭修路捐款人名單,其中有蔣介石胞妹蔣瑞蓮。六根石柱上刻有小篆、楷書、隸書、行書四副楹聯。其中有一副落款為“灑脫衲子也空”所撰的楹聯:“淨土有真才實學工夫坐臥居行惟念佛,一亭具四面八方氣象雨風雪月總宜人。”四副楹聯和悟靜法師的建亭小記為小小白雀亭增色不少、文氣暗生。
壽峰古塔
甬山山頂有塔名“壽峰”,塔始建於後唐同光年間,據《奉化補義志》載“後唐童左丞(童義)於甬山將盡處築塔,以便瞭望狼煙,而備一邑文峰。”壽峰塔為磚石結構古塔,高22.2米,7層8角,底直徑7米,呈圓形石質台基露出地面約30公分,上有八角形須彌基座呈復盆狀,厚50公分,其上用條石築四重,每邊長20.55米,塔身中空。1986年大修時發現,內部結構獨特,塔內用磚砌柱一直通到塔頂,磚柱與塔內各對角間牆連線,以鞏固塔身,內壁有踏步,可能是砌造時供攀登之用。
歷代文人墨客對壽峰塔題詠頗多,清儒學之士蔣翼清有《甬山高塔》詩“山頭突兀,昂聳太空。霧迷文峰秀,煙沖警信通。夜頂明星探碧漢,朝迎嫩日帶輕虹。”壽峰塔與奉化南山瑞峰塔遙相呼應,被稱為“姐妹塔”,毛翼虎先生曾作《姐妹雙塔》詩“巍巍雙塔立西東,古蹟千年造化工。溯本追源思甬地,三江相匯五洲通。”
如今從鄞奉公路上遠處便可見壽峰塔,藍天下白塔矗立山巔,顯得古樸清遠,猶如一柄寶劍刺破蒼穹鋒未銷。佇立甬山之巔,天氣晴朗時可見甬城高樓大廈在天際線構勒的輪廓。東南望34省道把江口市鎮、奉化市經濟開發區和奉化城區串連在一起。眼下這片熱土正如當年郭璞預言“一大都郡”而進發。
賀監釣魚台
位於江口街道西1公里,金雞山東麓,剡江之畔,有石砌成的小台,即賀監釣魚台。相傳唐代秘書監賀知章不滿奸相,與御史中丞杜勝等人辭官回鄉,自號四明狂客,隱居家鄉越州永興(今蕭山市)為道士。杜勝全家隱居塔山平岩洞西山麓(後子孫繁衍,成為今杜家畈村)。杜邀賀遊覽江口,常去金雞山麓剡江邊垂釣,後人於其釣魚處築一方台紀念,名賀監釣魚台。
葛洪煉丹
據傳晉人葛洪曾在甬山之陽頭陀岩處煉丹,如今清水庵所在地就是當年葛洪煉丹處,庵內一天然岩洞即頭陀岩,甬山清水庵有葛仙翁殿,手執仙拂的葛洪,一臉端莊、眉宇間透著一股仙風道骨之氣。現今的清水庵坐落於山峰環抱間,古樸清幽,沿曲折盤旋山徑來到清水庵,豁然開朗,有如山間桃源勝境。庵前有數棵沙朴,大者須兩人合抱,樹蔭廣覆,高樹蟬鳴更托古庵清幽。清水庵前有平台,可以俯瞰剡水悠悠和江口市鎮,西南望可見同山八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