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創新與實踐

生物防治創新與實踐

《生物防治創新與實踐》是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在2009年6月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楊懷文。本書分為總論、害蟲生物防治、病害生物防治、生物農藥研製、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病蟲草綜合治理5個部分,收集了綜述報告、研究論文、技術簡報百餘篇,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匯集了兩岸生物防治工作者研究創新與技術實踐活動等

基本介紹

  • 書名:生物防治創新與實踐
  • 作者:楊懷文
  • ISBN:9787802338999
  • 出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基本相信,內容簡介,

基本相信

出版時間:2009-06-01
版 次:1
頁 數:538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生物科學
作者:楊懷文

內容簡介

中國是傳統的農耕大國,對農業害蟲的防治,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上溯約三千年。西周時期(約公元前ll世紀~公元前771年)先民根據害蟲為害農作物的心、葉、根、節的不同部位,分別稱之為螟、螣、蟊、賊,在《周禮》中記載有用嘉草除盅,莽草熏蠹,焚石除蟲的滅害方法。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在《呂氏春秋·任地》中提到:“五耕五耨,必審以淨,其深殖之度,陰土必得”,能夠取得“大草不生,又無螟蜮”的效果,這是中國古代農業史上,把耕作栽培與害蟲防治相結合的技術創舉。公元304年,晉代嵇含撰寫的《南方草木狀》中記載了中國南方利用赤黃色蟻(黃獠蟻)防治柑橘園害蟲的事例。“交趾人以席囊貯蟻鬻於市者,其巢如薄絮,囊皆連枝葉,蟻在其中,並巢同賣,蟻赤黃色,大於常蟻,南方柑橘若無此蟻,則其實皆為群蠹所傷,無復一完者矣”,這是世界上釋放利用自然天敵,防治農業害蟲最早成功的典範。在《新五代史》中記載,隱帝乾佑年間(公元948~950年),因為鸜鵒(八哥)能夠取食蝗蟲而令行禁止捕獲,開人類依律保護害蟲天敵之先河。到了明清時期,農業生產治蟲滅害的記載更是不勝枚舉。這些史實,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認識和戰勝自然生物災害的聰明智慧。這便是聖哲老子稱之為的——道法自然。
歷史長河進入20世紀,有機化學農藥的出現和日新月異的進步,為人類戰勝農業生物災害,提供了高效、簡便、快捷、低廉、多樣的技術手段,對挽回農作物損失,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促進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立下了輝煌卓越的功勳。然而,長期依賴和大量使用化學農藥也帶來了一系列眾所周知的問題。其中,農藥食品殘留、環境殘留已經成為尖銳突出的諸多矛盾之一。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新世紀全球社會共對的嚴峻挑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