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學測量與儀器(第二版)

生物醫學測量與儀器(第二版)

《生物醫學測量與儀器(第二版)》是2009年2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保華。

基本介紹

  • 書名:生物醫學測量與儀器(第二版)
  • 作者:王保華
  • ISBN:978-7-309-06450-6/R.1070
  • 頁數:432頁
  • 定價:56.00元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開
  • 字數:681千字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書籍信息

作者:
王保華 主編
定價:
56.00元
頁數:
432頁
ISBN:
978-7-309-06450-6/R.1070
字數:
681千字
開本:
16 開
裝幀:
平裝
出版日期:
2009年2月

內容簡介

本書以測量方法為主導,同時介紹相關的醫學儀器,即將測量與儀器進行系統化論述,介紹了國內外最新的生物醫學測量方法及儀器。主要內容包括:生物電測量及儀器,生理參數測量及儀器,生化參數測量及儀器,超聲診斷儀器,病人監護系統,植入式測量及儀器,生物醫學光子測量及儀器,細胞及生物大分子層次上的測量技術及儀器,醫學成像及圖像引導下的診療技術等。本書可供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醫療器械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醫院中的醫技人員,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中從事生物醫學測量及儀器工作的研究人員,以及電子與信息工程領域中的科技人員作為參考書和教科書。

目錄

1 緒論
1.1 生物醫學測量的範圍
1.2 生物醫學測量的基本特點
1.2.1 生物醫學測量基本屬於弱信號測量
1.2.2 生物體內的噪聲對測量有重要影響
1.2.3 信息測量中容易引入外界環境的干擾
1.2.4 生物醫學信息的多變性
1.2.5 生物醫學測量的安全要求
1.3 生物醫學測量方法的分類
1.3.1 按測量對象分: 離體測量與在體測量
1.3.2 按測量條件分: 無創測量、有創測量與微創測量
1.3.3 按測量結果表達形式分: 一維信息測量和多維信息測量
1.4 生物醫學測量電極與感測器
1.4.1 引言
1.4.2 生物醫學感測器的分類
1.4.3 生物醫學感測器的發展
1.5 生物醫學測量儀器
1.5.1 生物醫學測量系統的基本組成
1.5.2 生物醫學測量儀器的種類
1.5.3 生物醫學測量儀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1.6 生物醫學測量及其儀器的發展簡史和趨勢
1.6.1 生物醫學測量及其儀器的發展與現狀
1.6.2 生物醫學測量及其儀器的發展趨勢
2 生物電測量及儀器
2.1 生物電測量電極
2.2 心電測量及儀器
2.2.1 心電的產生和心電圖
2.2.2 體表心電圖導聯
2.2.3 心電圖描記——心電圖機
2.2.4 心電圖的自動診斷
2.2.5 心電向量圖
2.2.6 希氏束電圖及其測量
2.2.7 心室晚電位測量
2.2.8 高頻心電圖分析儀
2.2.9 運動心電圖測量
2.2.10 心電地形圖儀——體表心電標測系統
2.2.11 心電圖逆問題
2.3 腦電測量及儀器
2.3.1 腦電的產生和腦電圖
2.3.2 腦電圖機
2.3.3 腦電信號分析
2.3.4 誘發腦電技術
2.3.5 腦電技術的延伸
2.4 肌電測量及儀器
2.4.1 肌細胞中的生物電位
2.4.2 肌電的引導與記錄
2.4.3 典型肌電圖儀的結構與指標
2.4.4 肌電圖檢查
2.5 其他生物電測量及儀器
2.5.1 視網膜電圖、眼電圖及眼震電圖
2.5.2 胃電圖
2.6 多道電生理記錄儀
2.7 生物磁測量:心磁圖和腦磁圖
3 生理參數測量及儀器
3.1 生理參數的感測技術
3.1.1 位移感測器
3.1.2 壓力感測器
3.1.3 流量感測器
3.1.4 振動感測器
3.1.5 溫度感測器
3.1.6 光感測器
3.2 血壓及心輸出量測量技術
3.2.1 引言
3.2.2 有創血壓監測
3.2.3 無創血壓監測
3.2.4 心輸出量測量
3.3 生物聲測量
3.3.1 引言
3.3.2 心音測量及儀器
3.3.3 耳聲發射測量
3.4 血流測量及儀器
3.4.1 引言
3.4.2 電磁血流量計
3.4.3 超聲都卜勒血流儀
3.4.4 雷射都卜勒血流儀
3.4.5 阻抗式血流圖儀
3.5 體溫測量
3.5.1 引言
3.5.2 熱電偶測量
3.5.3 PN結測溫
3.5.4 金屬絲熱電阻和半導體熱敏電阻測溫
3.5.5 液晶測溫
3.5.6 石英晶體測溫
3.5.7 深部體溫的測量
3.5.8 非接觸式測溫和溫度分布的測量
3.6 呼吸功能測量及儀器
3.6.1 引言
3.6.2 壓差式呼吸流量計
3.6.3 電阻抗式呼吸監測儀
3.6.4 肺順應性的測量
3.7 血液流變學測量與儀器
3.7.1 引言
3.7.2 血液黏度計
3.7.3 血液流變儀
3.8 在體無創及微創測量技術
4 生化參數測量與儀器
4.1 引言
4.1.1 生化參數測量的特點
4.1.2 現行生化參數測量技術
4.2 血氣分析儀
4.2.1 血氧測定
4.2.2 血中二氧化碳測定
4.2.3 血液pH測量
4.2.4 集成化血氣分析電極
4.2.5 血氣分析儀
4.3 經皮血氣監測儀
4.3.1 經皮血氣監測
4.3.2 電化學電極經皮血氣監測
4.3.3 質譜儀式經皮血氣監測
4.3.4 氣相色譜分析式經皮血氣監測
4.3.5 臨床套用
4.4 電解質分析儀
4.4.1 臨床用離子選擇電極
4.4.2 臨床用電解質分析儀
4.5 自動生化分析儀
4.5.1 流動式自動生化分析儀
4.5.2 分立式自動分析儀
4.5.3 離心式自動分析儀
4.5.4 反應速度測定儀
4.6 臨床實驗室信息系統
4.7 生化參數測量技術的幾個發展方向
4.7.1 新型化學及生物感測器的開發和套用
4.7.2 多種檢測方法、技術的綜合化,實現生化檢驗的全自動化
4.7.3 從離體測量向在體測量過渡
5 病房監護系統
5.1 概述
5.2 心電床邊監護儀
5.2.1 引言
5.2.2 模擬式心電床邊監護儀
5.2.3 波形字元同屏顯示的心電床邊監護儀
5.2.4 心律失常床邊監護儀
5.2.5 多參數床邊監護儀
5.3 中央集中監護
5.3.1 引言
5.3.2 心電集中監護系統
5.3.3 多生理參數集中監護系統
5.4 動態監護
5.4.1 動態心電監護
5.4.2 動態血壓監護
5.4.3 其他
5.5 其他類型的監護系統
5.5.1 胎兒監護
5.5.2 新生兒監護
5.5.3 高壓氧艙監護
5.5.4 麻醉監護
5.5.5 睡眠監護
5.6 臨床監護信息系統
5.7 監護系統的幾個發展方向
5.7.1 多功能監護
5.7.2 多參數監護
5.7.3 自動化及閉環控制
5.7.4 系統化及網路化
5.7.5 攜帶式及植入式監護
6 生理參數的遠程傳輸及監測技術
6.1 概述
6.1.1 生物醫學遙測分類
6.1.2 生物醫學遙測系統組成
6.1.3 遠程醫療
6.2 遠程傳輸的幾個核心技術
6.2.1 調製與解調
6.2.2 編碼與解碼
6.2.3 基帶傳輸與頻帶傳輸
6.2.4 多路復用技術
6.3 無線電遙測監護
6.3.1 心電圖無線遙測
6.3.2 血壓無線遙測
6.4 生理參數的光遙測
6.4.1 引言
6.4.2 多道生理參數的光遙測系統
6.5 電話線傳輸監護技術
6.5.1 引言
6.5.2 心電圖模擬式有線傳輸監護系統舉例
6.6 基於LAN和WAN的遠程診斷
6.7 利用衛星通信系統實現遠程診斷
6.7.1 引言
6.7.2 實例
6.8 前景
6.8.1 寬頻遠程網路
6.8.2 虛擬醫院
6.8.3 標準與立法
7 醫學超聲測量與儀器
7.1 概述
7.1.1 引言
7.1.2 醫學超聲測量技術的分類
7.1.3 醫學超聲測量技術的特點
7.1.4 超聲測量技術在臨床中的套用
7.2 醫學超聲診斷的聲學基礎
7.2.1 超音波及其主要聲學參量
7.2.2 超音波在人體組織中的傳播
7.2.3 超聲場
7.3 A型和M型超聲測量儀器
7.3.1 A型超聲測量儀器
7.3.2 M型超聲測量儀器
7.4 B型超聲測量儀器
7.4.1 引言
7.4.2 機械扇形掃描超聲診斷儀
7.4.3 機械徑向掃描超聲診斷儀
7.4.4 電子線陣超聲診斷儀
7.4.5 電子凸陣超聲診斷儀
7.4.6 電子相控陣超聲診斷儀
7.4.7 環陣相控超聲診斷儀
7.4.8 B型超聲測量儀器的主要部件及電路設計原則
7.5 超聲彩色血流成像
7.5.1 超聲彩色血流成像特點和臨床意義
7.5.2 彩色血流成像設備結構
8 植入式測量及儀器
8.1 植入式電子系統概述
8.1.1 引言
8.1.2 典型套用與進展
8.1.3 植入式電子系統的特點
8.2 吞服式無線電遙測膠囊
8.3 植入式無線電遙測系統
8.3.1 引言
8.3.2 植入式顱內壓遙測
8.3.3 植入式肌電遙測
8.3.4 植入式體溫遙測
8.3.5 多道植入式遙測
8.4 植入式超音波遙測系統
8.5 植入式光遙測系統
8.6 植入式閉環測控系統
8.6.1 植入式閉環人工胰
8.6.2 植入式心臟起搏器和除顫器
8.7 總結與展望
9 生物醫學光子測量技術
9.1 生物醫學光子學概述
9.1.1 引言
9.1.2 生物光子學
9.1.3 醫學光子學
9.2 生物系統的光子輻射
9.2.1 引言
9.2.2 生物系統光子輻射產生的物理機制
9.2.3 生物系統的自發超弱發光
9.2.4 生物系統的誘導超弱發光
9.2.5 生物系統超弱發光的主要檢測方法
9.2.6 生物系統超弱發光技術的套用
9.3 雷射共焦掃描顯微技術
9.3.1 螢光探劑
9.3.2 雷射共焦掃描顯微技術
9.4 組織光學參數的測量方法與技術
9.4.1 引言
9.4.2 組織的光學特性參數及其描述
9.4.3 組織光學參數的測量方法與技術
9.5 醫學光譜技術
9.5.1 生物組織的自體螢光與藥物螢光光譜
9.5.2 生物組織的喇曼光譜
9.6 光子成像技術
9.6.1 引言
9.6.2 時間分辨成像技術
9.6.3 相干分辨成像技術(OCT)
10 細胞和分子層次的檢測技術
10.1 引言:細胞及基因
10.2 顯微鏡
10.2.1 光學及電子顯微鏡
10.2.2 掃描隧道顯微鏡
10.3 細胞層次的電生理學方法
10.3.1 微電極及其套用
10.3.2 膜片鉗技術
10.4 DNA測序儀
10.4.1 DNA測序的意義
10.4.2 DNA測序的原理、方法及儀器
10.5 PCR技術
10.5.1 PCR技術的基本原理
10.5.2 典型的PCR儀
10.5.3 PCR反應的特點
10.5.4 PCR技術的套用舉例
10.6 生物晶片及其套用
10.6.1 生物晶片的加工製備
10.6.2 生物晶片的種類
10.6.3 生物晶片的套用舉例
10.7 毛細管電泳儀
10.8 X線衍射儀
10.9 流式細胞儀
10.10 細胞信號轉導
10.11 示蹤技術
10.12 納米技術及套用
10.13 前景
11 醫學成像及圖像引導下的診療技術
11.1 引言
11.1.1 成像方法及系統組成
11.1.2 圖像處理、測量和分析技術
11.2 X線成像
11.2.1 X線及其形成:X線管
11.2.2 常規X線診斷裝置
11.2.3 X線電視系統
11.2.4 數字式X線機
11.2.5 數字減影
11.3 X線計算機斷層成像系統
11.3.1 X-CT成像的數理基礎
11.3.2 X-CT的成像過程
11.3.3 X-CT掃描裝置的組成
11.3.4 X-CT的演進
11.3.5 X-CT的主要技術指標
11.4 磁共振成像
11.4.1 引言
11.4.2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11.4.3 MRI系統組成及分類
11.4.4 磁共振造影成像
11.4.5 功能磁共振成像
11.5 核醫學成像
11.5.1 引言
11.5.2 γ照相機
11.5.3 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成像(SPECT)
11.5.4 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成像(PET)
11.5.5 圖像的融合:SPECT/MRI,PET/CT
11.6 電阻抗成像
11.7 醫學圖像的存儲與傳輸
11.7.1 引言
11.7.2 PACS的主要組成部分
11.7.3 DICOM標準
11.7.4 RIS、HIS、PACS的關係
11.8 幾種成像系統的比較
11.9 圖像引導下的診斷與治療技術
11.9.1 圖像引導下的計算機輔助診斷
11.9.2 圖像引導下的心臟射頻消融技術
11.9.3 圖像引導下的外科手術
11.9.4 基於放療的圖像技術
11.9.5 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醫學儀器的性能檢測及質量評估
附錄二 常用專業名詞縮略語及英漢對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