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入門系列4:白色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入門系列4:白色生物技術

《白色生物技術:作為合成工廠的細胞(中文版)》講述了:在生物界中,微生物的比表面積、轉化能力、繁殖速度等指標均超出所有生物之上,因而具有極強的自我調節和環境適應能力。基於這種特性,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有用的“微生物工廠”,如點青黴(生產青黴素),谷氨酸棒狀桿菌(生產賴氨酸、谷氨酸),黑麴黴菌(生產檸檬酸),棉病囊霉酵母茵(生產維生素B2)等等。為了更好地將這些特性服務於人類,人們利用已知的代謝調節機理對各種微生物進行改造,選出更優良的株系,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在這些微生物工廠的發現與改造過程中,有許多傳奇軼事,想了解弗萊明早先忽視的點青黴如何成為救世英雄?想知道味素的發明者池田菊苗怎樣發現谷氨酸鹽?看下去,本冊內容將滿足你的好奇。

基本介紹

  • 書名:生物技術入門系列4:白色生物技術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131頁
  • 開本:32
  • 品牌:科學出版社
  • 作者:萊因哈德·倫內貝格 (Renneberg.R.) 達嘉·蘇斯比爾
  • 出版日期:2009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30242076, 9787030242075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白色生物技術:作為合成工廠的細胞(中文版)》獻給初學者的生物技術入門教材行文流暢、深入淺出,作者將自身對生物技術的熱情生動形象地用文字和圖片呈現在讀者面前,正如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的湯姆,拉波波特(TomRapoport)教授所評價的一樣,倫內貝格教授通過這本書向學生傳遞了對科學的激情與信念,這些激情與信念也許可以改變我們的世界。兩次諾貝爾獎獲得者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Sanger)看到這本書後“覺得自己又回到了學生時代”。

媒體推薦

“這本書讓我覺得自己又回到了學生時代……”
——Grederick Sanger,兩次諾刃爾獎獲得者
“你可以將它作為一本介紹性的入門書籍.或是一本教科書、參考書,抑或是一個學生探索得到的經驗,激發你去尋求更多的信息……”
——Reinhard Renneberg、本書作者,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Remhard的這本書傳遞著對科學的熱情與信念,這些也許可以改變我們的世界。”
——Tom Ranpoport,美國國家科學院與藝術科學院院士,哈佛藥學院教授
“這本書極富感染力,一旦你打開了它,就會越來越想讀下去……”
——Jim Larrick,美國生物技術企業家,Absalus公司的創建者

圖書目錄

叢書序
本冊簡介
原版前言
1、概述
2、戰術性適應
3、戰略性適應:酶的需求量
4、一種具有變構效應的分子:谷氨醯胺合成酶
5、分解代謝物的抑制和聚合酶的誘導
6、用黴菌代替檸檬
7、賴氨酸的大規模生產:突變體怎樣克服天冬氨酸激酶的反饋抑制
8、L-谷氨酸:調味品中富含的左旋胺基酸
9、化學合成與微生物生產
10、L-抗壞血酸(維生素C)
11、阿斯巴甜:一種很甜的二肽酯化物
12、固定化細胞生產胺基酸和有機酸
13、突變:定向微生物工程的一種手段
14、點青黴: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的神奇真菌
15、篩選:生物化學家尋找黴菌
16、微生物的食譜是什麼?
17、現代生物工廠
18、熱、冷和乾燥會導致微生物死亡
19、下游生產過程
20、鏈黴素和頭孢菌素:新一代抗生素
21、微生物抗性問題的解決
22、環孢黴素:用於轉基因植物的微生物產物
23、甾醇類激素:可的松和避孕藥
小測驗
參考文獻與推薦讀物
相關網路連結

序言

這本獻給初學者的生物技術入門教材行文流暢、深入淺出,作者將自身對生物技術的熱情生動形象地用文字和圖片呈現在讀者面前,正如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的湯姆,拉波波特(Tom Rapoport)教授所評價的一樣,倫內貝格教授通過這本書向學生傳遞了對科學的激情與信念,這些激情與信念也許可以改變我們的世界。兩次諾貝爾獎獲得者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看到這本書後“覺得自己又回到了學生時代”。的確,好的著作能夠啟發人們去思考、激發人們的想像空間。諾貝爾獎獲得者沃森和克里克正是看了波動力學之父埃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6dinger)在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麼?》一書後,深深地為之感動,開始致力於研究DNA攜帶遺傳信息的機理,進而建立了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因此,我們希望《生物技術入門系列》能夠激發讀者對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領域的興趣和激情,啟迪人們的靈感,為我國生物技術的發展做出貢獻。
倫內貝格教授在前言中提到他們龐大而高效的團隊,其實《生物技術入門系列》同樣是集體勞動的結晶。在Elsevier出版集團的工作人員和科學出版社孫紅梅編輯的大力協助下,我有幸能組織我的同事和研究生進行本書的翻譯工作,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力圖重現原著的獨特風格,以彰顯作者的寫作思想。同時,為了使中文版的內容更準確、信息量更大,我們也參考並借鑑了本書英文版的部分內容。本套叢書的出版還要感謝李小汀編輯所作的大量工作,特別是在修改過程中提供的非常好的建議。值得一提的是,參與排版的幾位工作人員也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她們一遍遍的修改使生動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變成了您手裡的這套書。需要說明的是,儘管我們查閱了大量資料,但書中有少量拉丁學名在我國還沒有對應的中文譯法,所以我們仍保留原樣。另外,由於時間倉促和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疏漏,還請讀者諒解並提出寶貴的建議,我們希望今後有機會可以使這套叢書更加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