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biologic factor)指生物之間的各種相互關係,如捕食寄生、競爭和互惠共生等,可以分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其中包括動物對植物的生態作用,植物與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間的相互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物因子
  • 外文名:biologic factor
  • 分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 相關定律:利比希的“最小因子定律
  • 主要形式:食物關係
  • 含義:指生物之間的各種相互關係
釋義,特點,作用方式,

釋義

生物因子(biologic factor)指生物之間的各種相互關係,如捕食、寄生、競爭和互惠共生等,可以分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其中包括動物對植物的生態作用,植物與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間的相互作用。

特點

食物關係是這種影響的主要形式,這在狹食性種類尤為顯著。食物不足將引起種內和種間激烈競爭。在種群密度較高的情況下,個體之間對於食物和棲息地的競爭加劇,可導致生殖力下降、死亡率增高以及動物的外遷,從而使種群數量(密度)降低,構成一種與密度有關的反饋調節機制,稱密度制約作用或密度依賴性影響(density-dependent influence)。由於植物為動物提供食物、居住地和隱蔽所,與動物的關係十分密切,所以可以根據植被類型來推斷出當地的主要動物類群。

作用方式

生物體可通過改變生態環境來影響另一生物體。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相互競爭,如對環境生長因素光、肥、水等的競爭。高稈植物對短稈植物生長的影響,雜草的滋生蔓延等。二是相生相剋(allelopathy),即通過分泌化學物質來促進或抑制周圍植物的生長,相生相剋也常被稱為它感作用。引起它感作用的化學物質幾乎都是一些分子質量較小、結構較簡單的植物次生物質,如直鏈醇、脂肪酸、醛、酮、肉桂酸、萘醌、生物鹼等,最常見的是酚類和萜類化合物。例如,桉樹葉中含有各類酚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阻礙周圍植物(雜草)的生根、生長和發育而保持本身的群落,不許其他植物侵入;番茄植株釋放的鞣酸、香子蘭酸、水楊酸等能嚴重抑制萵苣、茄子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生長,對玉米、黃瓜、馬鈴薯等作物的生長也有抑制作用。還有許多作物根系分泌物或殘體分解物組成連作障礙的活性物質,這些作物不宜連作,否則生長很差.如甘蔗殘株腐爛產生羥苯甲酸、香豆酸、丁香酸等,抑制甘蔗截根苗的萌發與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