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學與藝術經驗

生活美學與藝術經驗

“當今方興未艾的綜合藝術教育或生態式藝術教育……不僅注重各門藝術之間的對話、交叉和貫通,還注重藝術精神向其他學科的滲透。……實施綜合藝術教育,我國是最有優勢的。……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藝術教育傳統,完善和發展綜合藝術教育,造就高素質的人才,正是開發這一套《藝術教育前沿論叢》的宗旨。” 本冊為《藝術教育前沿論叢》之《生活美學與藝術經驗》。

基本介紹

  • 書名:生活美學與藝術經驗
  • 作者:劉悅笛
  • ISBN:9787807183143
  • 頁數:335頁
  • 定價:¥46.00
  •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9月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本書目錄,

內容簡介

“生活美學”認定“審美即生活”,當代藝術走向“藝術即經驗”。隨著當代“審美泛化”——“生活審美化”與“藝術生活化”——愈演愈烈,我們亟須回歸“生活世界”來重構一種“活生生”的當代美學和藝術論。美學,作為一門“玄學”,已經遠離生活太久,審美往往被視為對生活的殊異、擺脫乃至超離;藝術,本為一種“經驗”業已孤離經驗太遠,藝術常常被看作是對經驗的否定、拒絕乃至顛覆。現在,則是回到生活和經驗的時候了……在藝術完全生活化的地方,同時,也是生活徹底審美化的地方,才是“生活美學”的真正起點!

作者簡介

劉悅笛,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研究員,哲學博士,中華美學學會副秘書長,國際美學協會會員,《美學》雜誌主編助理,曾借調到中國文聯《美術》雜誌工作。主要致力於美學、藝術和文化研究,在《哲學研究》等雜誌發表論文60餘篇,《新華文摘》等轉載8篇。
劉悅笛劉悅笛
主要著作有《生活美學》、《藝術終結之後》、《視覺美學史》、《夜半歌聲》、《復調文化時代的來臨》(與王南混合著)、《文化巨無霸:當代美國文化產業研究》(主編)、《知識經濟時代的美學與設計》(合著)、《西方美學史》第四卷(汝信主編)等。參編《文學理論基本問題》、《20世紀中國藝術理論主題史》、《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等。譯著有《環境與藝術》、《藝術及其對象》、《美學與全球化》、《喬姆斯基與全球化》、《海德格爾、哈貝斯與手機》等。在《哲學研究》、《文化研究》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七十餘篇,《新華文摘》等全文轉載十餘篇。曾借調到中國文聯《美術》雜誌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主要致力於美學、藝術和文化的研究。

編輯推薦

“藝術同自然一樣,都是人類本來意義上的家園……藝術絕對不是常人認為的玩物,而是和諧之源,從中流出的,是涌動不息的生命之泉,只要接觸藝術和欣賞藝術,這富有生命活力的甘泉便會滋潤乾渴的嘴唇,使心田之苗茁壯成長。久而久之,這樣的人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和諧的和發展完美的人。如果一個社會由這樣的人組成,整個社會也就成為和諧的社會。……一個社會只有同藝術結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與藝術離異,只能導致野蠻,這個社會隨之會變成文化的沙漠。”
“對藝術的創造、接受和欣賞,是一種高級的文化素質。而獲取這種素質的重要捷徑,就是藝術教育。”

本書目錄

導言 生活審美化與藝術生活化
第一章 “美”的“日常用語”辨析
一 從“美”的感嘆談起
二 “美”的三種基本日常用法
三 “美美與共”形成“家族相似”
四 羊大則美·羊人為美·兩性成美
五 美的日常語用學:“外展的臆斷”
六 述評:美學與語言
第二章 “美學”:從學科創建到跨學科拓展
一 美的擴充:美學≠美+學
二 回到感性:美學一“感性學”
三 “大美學”研究的“全息圖景”
四 在“道”與“器”之間
五 述評:美學與學科
第三章 “美之為美”的中西兩種歷史
一 “兩希精神”:歐洲人探究“美的本質”
二 “儒道精神”:中國人求索“美之境界”
三 從“西學東漸”到“本土創建”的美學
四 一種現代美學趨向:走向生活
五 述評:美學與歷史
第四章 從美學“在中國”到“中國的”美學
一 “美學”的漢語辭源發微和術語考辨
二 美學學科“在中國”是如何草創的
三 本土化過程里“中國的”美學原理之出場
四 返觀傳統而重構的“中國的”古典美學
五 述評:美學與中國
第五章 日常生活審美化與審美日常生活化
一 當代文化前沿:一種“超美學”轉向
二 前衛藝術實驗:另一種“反美學”取向
三 觀念藝術·行為藝術·大地藝術
四 當代“審美泛化”的全息結構
五 述評:美學與生活
第六章 “生活美學”:美從何處尋
一 回歸“生活世界”;“美是生活”
二 美的活動:回到事物本身的“本質直觀”
三 善與美的互通:通向具體的“自由觀”
四 美與真的相生:“生活真理”的直觀顯現
五 “真”、“美”、“善”會通於何處
六 述評:美學與哲學
第七章 “原天地之美”的自然美學
一 從“自然美”到“自然全美”
二 從“人貌而天虛”到“人化的自然”
三 自然鑑賞:對象範式·風景模式·環境範式
四 重塑“人與天地參”的新型關係
五 述評:美學與自然
第八章 “神用象通、情變所孕”的心理美學
一 身心皆樂:審美的“身一心”活動
二 審美心理:超絕出生活,還是匯流於生活 。
三 審美三類型:審美觀照·審美參與·審美創生
四 審美全流程:得其曲·得其意·得其人·得其類
五 人際之間:從審美共通感到情感共同體
六 述評:美學與心理
第九章 深描“正價值”之審美形態
一 “審美形態”的基本價值類型
二 “遠水淡碧,遙峰孤青”之“優美”
三 “易水蕭蕭,送君白衣”之“悲”
四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之“崇高”
五 述評:美學與價值
第十章 深描“負價值”之審美形態
一 “醜”:以醜襯美·化醜為美·以醜為美
二 “喜”:“把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三 “荒誕”:“等待戈多”之意義喪失
四 “中和”與“和諧”:作為“居間者”
五 述評:美學與形態
第十一章 審美文化:以“文化間性”為範式
一 審美文化:“生活審美化”的文化
二 全球類型:歐洲文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
三 本土類型:官文化·士文化·民文化
四 當代類型: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眾文化
五 述評:美學與文化
第十二章 “現代性”反思與審美“現代性”
一 反思現代性Ⅰ:“泛審美現代性”
二 反思現代性Ⅱ:“批判啟蒙現代性”
三 “執兩用中”:新構“第三種現代性”
四 後現代主義深植於“審美現代性”中
五 述評:美學與現代
第十三章 在歷史上藝術為何物
一 “摹仿”:藝術折射“外在生活”
二 “表現”:藝術開顯“內在生活”
三 “抽象”:藝術呈現“有意味的形式”
四 “藝者”:藝術彰顯“道之形也”
五 藝術作為“開放的動詞概念”
六 述評:藝術與定義
第十四章 藝術作為經驗與經驗作為藝術
一 “審美經驗終結”之後
二 藝術與“非藝術”邊界的模糊
三 復歸“一個經驗”的完滿經驗
四 四重規定:形式層·文化層·個性層·情境層
五 在“文本間性”與“主體間性”之間
六 述評:藝術與經驗
結語 審美即生活,藝術即經驗
附錄
Concept,Body and Nature: the End of Art v.s. Chinese Aesthetics of Every dayIife
——在安卡拉第17屆國際美學大會上的發言
跋 一半和一半,一個與三個
補記 “生活美學”與“藝術終結”:孰對孰錯?——國際美學大會側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