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科學

生活的科學

《生活的科學》是2013年8月1日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阿德勒

基本介紹

  • 書名:生活的科學
  • 作者:阿德勒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頁數:203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外文名:The Science of Living
  • 譯者:屠曉燕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4073190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編輯推薦

  1. 一本個性心理學的入門指南
    2. 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巔峰之作
    3. 心理學愛好者必讀之書
    4. 尋覓生活風格,探究適合個人的自我超越

內容簡介

《心理大師手澤系列》率先推出了21世紀以來,在西方心理學界堪稱泰斗的四位大師的經典代表作——《心理的類型》(動力心理學代表人物榮格作品);《記憶的奧秘》(“記憶之父”艾賓浩斯作品);《生活的科學》(個性心理學先驅阿德勒作品);《心理學原理》(實用心理學先驅詹姆斯作品)。 四部作品分別代表了四位大師在各自的研究領域中,極具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結晶。同時,這四部作品的內容又極具普世特點,它們因為作者的人文情懷而跳出了艱澀難懂的學術著作的藩籬,具有很好的可讀性,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在與大師的思想近距離接觸的同時,也通過大師們的專業視角了解自身、洞悉他人。

作者簡介

阿德勒,出生於奧地利,個體心理學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
年輕時學醫,後受弗洛伊德理念的吸引,轉而研究精神分析。在精神分析的早期階段,他一與弗洛伊德容格三足鼎立,成了這一新興心理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但在之後的研究中,阿德勒逐漸與弗洛伊德發生分歧,繼而與之分道揚鑣。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個體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生活的科學 THE SCIENCE OF LIVING
第二章 自卑情結THE INFERIORITY COMPLEX
第三章 優越情結THE SUPERIORITY COMPLEX
第四章 生活風格的形成THE STYLE OF LIFE
第五章 個體的早期記憶OLD REMEMBRANCES
第六章 態度和行為活動ATTITUDES AND MOVEMENTS
第七章 夢境及夢境的解析 DREAMS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
第八章 問題兒童及其教育 PROBLEM CHILDREN AND THEIR EDUCATION
第九章 社會問題和社會適應能力 SOCIAL PROBLEMS AND SOCIAL ADJUSTMENT
第十章 社會感,常識與自卑情結 SOCIAL FEELING, COMMON SENSE AND THE INFERIORITY COMPLEX
第十一章 愛情和婚姻 LOVE AND MARRIAGE
第十二章 性及性問題 SEXUALITY AND SEX PROBLEMS
第十三章 結論 CONCLUSION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小傳

序言

阿爾弗雷德 · 阿德勒是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他對心理學做了系統而綜合的研究。從本質上來看,他的研究主要是對每一類獨立個體的研究,因此他的學派也被稱為個體心理學派。這一學派的研究對象是每一位具體而獨立的個體。他們認為,只有對我們所熟知的男女老少進行研究,才能對心理學有真正的了解。
這一學派的研究對現代心理學最重要的貢獻在於:通過個體的心理活動來揭示人類所有的心理活動,並揭示所有個體能力和努力狀況以及二者之間相互關聯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可以了解身邊人的內心世界、他們所遇到的困難、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所經歷的挫折,這樣對每一個個體我們都能有一個全面而真實的解讀。有了這樣的了解,我們就能得到某種結論,但是我們必須明白這其實只是得到最終結論的基礎。在此之前,從未有過如此嚴格而細緻的一種方法,適用於研究多變起伏、難以捉摸的真實的個體心理活動。
阿德勒認為科學和智力都是人類努力的共同成果。因此,無論是過去還是在當代,和他的同行們相比,我們更應該看到他在研究人類意識方面的獨特貢獻。這也有利於我們看到阿德勒和精神分析學派之間的關係。而我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激發精神分析運動的哲學衝動。 從整體上來說,“無意識”這一至關重要並且與生物學緊密相關的概念在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中是得到普遍認同的。弗洛伊德作為在精神研究領域最為重要的專家,在人類性生活方面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或成功或失敗的研究成果。卡爾 · 古斯塔夫 · 榮格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另一位泰斗,他同樣是精神分析學派中的一位天才人物,他試圖打開人們在精神領域的一些狹隘見解。他不斷尋求揭示優越個體或種族的記憶,因為他相信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同樣有很高的價值。
再接下來就是阿爾弗雷德 · 阿德勒。他是一位具有廣泛理論和實踐經驗的醫師。在他的研究中,他更加堅定地把無意識這一概念和生物學結合到了一起。阿德勒是早期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之一,他在分析個人情感狀態中的記憶現象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觀察工作。他的研究表明:每個人的記憶結構都是不相同的,每個人的無意識記憶都不是圍繞著同一個中心動機而形成的。例如,每個人的無意識記憶並不都是圍繞著性慾望而發生作用的。我們發現,每一個人都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從所有可能的經歷中選擇出記憶的事件。那么,他們進行選擇的原則是什麼呢?阿德勒是這樣解答這個問題的:從根本上來說,這是個體有機意識的某種需要,是某種特定自卑感的補償物。這就好像是說每個人在這個物質世界裡都有意識,並且所有的意識都在專注地為個體的缺陷尋找補償物。
因此,如果我們發現某些人通過某種方式極力追求立竿見影的一些偉大成就,我們是可以很清楚地解釋這種行為的背後動因的。例如,一個聾人會因為聽不到而努力尋求一種補償物來彌補聽覺上的缺陷。當然,這也並不是那么簡單的。因為個人的缺陷系統會引發一系列所謂的指導思想,我們也必須要處理人類生活中一些假想的自卑情緒和幻想中的奮鬥目標,但即使如此,人類在選擇記憶時的原則還是一樣的。阿德勒認為:人類的性活動並不像弗洛伊德所說的那樣能支配和控制所有的個體活動,但是性慾望的確在分析個體重要的追求和努力奮鬥中起到了非常棒的作用。因為人類的性生活完全是在情感控制之下的,而這種情感是由個體的至關重要的歷史塑造的。因此,弗洛伊德的分析對既定生命活動下的性活動後果給出了一個真正的解釋,但這僅僅是在這個意義上來說的一個研究結果。
如今,心理學首次與生物學緊密相連並深植於其中。個體精神和思想的發展趨勢被認為是首先要有所控制的,以此努力來彌補器官缺陷和自卑情緒。一切異常表現或者個人器官缺陷問題都源於此。這個原理對人類和動物來說都是普遍適用的,甚至可能對植物來說也同樣如此。人類或一些物種在某些方面的特殊天賦被認為是某些缺陷和因環境而產生的一些自卑情緒所致,他們的這些缺陷和自卑情緒已經成功地通過個體的活動、生長和組織得到了補償。
補償,作為一種生物學原理已經不是一個新觀點了。因為我們早已知道,人類身體的某些部分會過度開發,以此補某些缺陷的部分。例如,如果某個人的腎臟受到損傷而無法繼續發揮其正常功能,那么他的其他器官就會得到異常發展,直到能夠補償腎功能的作用為止。又比如,某個人心臟的瓣膜出現裂痕,那么他的整個心臟器官就會變大,以此來彌補心臟功能上的缺陷和不足。再比如,如果某個人的神經組織遭到了破壞,那么其他鄰近的組織會努力發展,彌補神經組織功能的不足。這種用器官補償性的發展來滿足機體其特殊功能或運用的例子不勝枚舉,也是最需要我們進行說明的。而阿德勒首次將這一原理以一種基本觀點轉向心理學,並且向我們展示了它在人類心理和智力上所扮演的角色。
阿德勒不僅向醫生推薦個體心理學的研究,他還廣泛地向不懂其中原理的人們傳播個體心理學的知識,尤其是向老師們傳播這些知識。儘管有一些人對此持反對態度,說現代心理學是基於疾病和悲慘困境之上的病態心理關注,但心理學的文化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需求,必須得到廣泛而堅決的傳播。事實的確如此,關於精神分析的文學作品揭示了現代社會最集中、最普遍的罪惡。但現在重要的不是緊盯著我們所犯的錯誤,而是要從這些錯誤中學習。我們一直都在努力地關注著現實的生活,好像我們的心理不是真實存在的一樣,好像我們可以無視心理事實而建立一個文明的社會。阿德勒提倡的不是心理病理學的普遍研究,而是與積極、科學的心理學相一致的文化和實際的社會改革,他曾在這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我們若是過於懼怕接受這個事實,那么阿德勒的目的是不可能達成的。生活中正確的目標對我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我們對自身所犯的錯誤沒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那么我們是無法在這個目標上獲得更為清晰的意識的。雖然我們不想知道那些醜陋的、陰暗的事實,但只有了解更多的生活真相,我們才能更加清楚地意識到那些阻礙我們發展的真正錯誤,就如同在黑暗中找到光明。
對人類有用的積極心理學不可能只來源於心理現象,同時還來源於一些病理表現。它需要一個規範性的原則,阿德勒看到了這其中的必要性,讓我們覺得它似乎具有絕對的正確性,以及我們共同生活的邏輯性。
認識到這個原則,我們必須繼續了解那些與個人相關的心理學。我們可以在三種“生活態度”中找到所有與個人內心生活方式相關的社會要素,這三種“生活態度”分別是:面對社會的一般反應,面對工作的一般反應以及面對愛情的一般反應。我們可以從個體面向社會的大體反應中,即個體面向所有其他人的反應中了解一個人擁有多大的社會勇氣。個人的自卑感往往會表現出恐懼感或者對社會存在的不確定性,不管其外在表現是膽小懦弱或反抗,還是過度焦慮。所有與生俱來的疑慮或敵意,或者未知的謹慎和某些隱藏的欲望,當所有因為這些而產生的情緒影響到社會中的個人時,那么個人會表現出同一種傾向,那就是逃避現實,這是抑制自我肯定的表現。面對社會時,個體所應持的理想態度或者說正常態度應該是堅定地堅持人類平等的原則,並且不會因為某些平衡的處境而改變這個態度。社會勇氣取決於人類家庭可靠成員的這種態度,這種態度又取決於個人生活是否和諧。通過個人對待鄰居、社區居民、民族或者是其他民族的態度,甚至是通過他在報紙中閱讀所有這些事情時的反應,我們或許可以推測他的心理世界中到底有多少安全感。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他在社會中的自我安全感。人類通過自己的工作獲取在社會中的利益和權利,所以個體必須有面對社會需求的邏輯。如果個人在社會中有強烈的無力感或脫離感,那么他將不會相信自己的價值 會得到這個社會的認可,所以他可能甚至會放棄工作。他可能只會為了安全感或金錢或利益而去工作,因此會抑制他本可以給這個社會帶來的價值。他總是害怕向社會提供最好的服務,因為他怕自己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他可能總是會尋找一些與經濟利益無關的安靜之地,在那裡,他可以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不用考慮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有益或者是否獲利。在這種情況下,不僅社會得不到最好的服務,而且個人也同樣無法實現屬於自己的社會意義,個體會因此而深感不滿。在現今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形形色色的人,從世俗的角度來說,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他們公然地與自己所做的工作產生衝突。他們不相信這個社會,抱怨社會和經濟條件。但事實是,他們在追求自己的社會和經濟價值時往往沒有足夠的勇氣。他們害怕追求自己由衷信仰的事情,或對這個社會的真正需要感到不屑一顧。因此他們在追求自身目標的時候是個人主義至上,甚至是偷偷摸摸的。當然,我們必須承認這個社會本身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除了判斷犯錯的可能性之外,那些決心提供真正社會服務的個體也常常會面對很沉重的敵對情況。準確說來,個人從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而做的努力中得到的益處不少於社會所得到的。我們不應該縱容那種不用克服困難,只要妥協就能獲得成功的職業的存在。
生活中的第三種態度——即面對愛情的態度,它決定了人類的性行為。當生活中的前兩大態度,即面對社會和面對工作的態度得到正確而適當的調整時,這第三種態度就需要通過自身來進行調整了。當面對愛情的態度出現扭曲或者錯誤的時候,它不能脫離其他部分而獨立地進行自我調節。儘管我們可以專注地思考如何改善社會關係和職業的問題,但如果我們過於專注地只考慮個人性方面的問題,那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糕。因為這是導致問題的原因,也是結果。一個在正常生活中受到失敗打擊或在職業中受到挫折的人會在性行為上有所表現。他們似乎是在錯誤的領域裡試圖尋找一種補償。這其實是我們了解所有異常性行為的最好方式,不管他們是孤立於人群,貶低自己的配偶或是以各種方式扭曲性本能。個人的友誼其實同樣是構成整個愛情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因為友誼是異性吸引的一個升華,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性作為一種無法順服的心理因素,性慾望賦予友誼親密度的一種非正常替代物。而同性戀往往是愛無能導致的後果。正如很多詩人所說的那樣,我們給予感知能力的意義和價值與性生活緊密相連。我們對大自然的真實情感,對大海和陸地之美所做出的反應,對各種形狀、聲音和顏色所表達的重要涵義,以及在暴風雨和黑暗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自信,都可以表明我們是很好的愛人。因此,對藝術和文化的審美都來源於社會勇氣和個人智力,並最終通過個人表現表達出來的。
我們不應該把這種共通的情感看成是因困難而產生的情緒。這種情感是自然的、固有的、與生俱來的。而且實際上,作為生活的原則之一,這種情感具有優先權。我們不需要去創造這種情感,只需要在它受壓制的時候把它釋放出來即可。這是我們所經歷的生活中的拯救原則。如果有任何人把公共汽車司機、鐵路工人或送牛奶的人的服務看成是沒有這種感情本能,而只是一種公共情感存在的話,那么他肯定會被懷疑有高度的神經系統和視覺器上的疾病。
什麼是抑制呢?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人類精神的巨大空虛感。而且,這種空虛感非常微妙又難以捉摸。在阿德勒之前,沒有哪個專業的心理學家能夠證明這一點,儘管有少數的藝術家已經預言到它的存在。很多小記者或商店售貨員的野心都足以給他們帶來失敗,更不用說世界上那些大人物了。在很多情況下,每一種使他遭受生活折磨的自卑感都會讓他陷入另一種虛幻的想像中,他不僅想要在這個世界上變得至高無上,還想要創造一個新的世界,並且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者。於是,他的幻想不斷地膨脹擴大。這種深度的人性揭示已經從對個人野心的實際研究案例中得到了證實,並不是什麼誇張的說法。然而拿破崙所採取的那些消極抵抗,拖延政策和裝病以逃避職責,清楚地顯示了那些因為沒有能力統治整個世界而痛苦不堪的人將會做出的行為,他不肯妥協。他渴望在一個力所能及的領域裡橫行霸道,甚至會不合常理地認為,這個世界沒有了他神聖的援助,總有一天將會遭到毀滅。
問題由此而產生了,知道了人類內心過度虛榮的這種傾向之後,我們應該如何行事呢?我們難道只是假想自己是奇蹟般的例外而沒有這種虛榮心嗎?阿德勒對此的回答是:對於我們所有的經歷,我們應該保持一種特定的態度,他把這種態度稱之為“二分之一態度”。我們所理解的正常行為的概念應該是:允許這個世界或社會,或我們所面對的各種人,都應該以某種方式正確地與我們保持平等。我們不應該貶低自己或我們所處的環境。但是,假設每個人都有二分之一的正確性,那么就能肯定自己和他人是實際平等的。這不但適用於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接觸,而且適用於我們面對陰雨天氣、節假日或者承受不起的一些慰藉的心理反應中,甚至還可以運用到我們錯過了的一些事情中。按照正確的理解,這不是理想化的困難和令人反感的謙遜。事實上,這是對我們在任何特定表現中可能會面臨的一種極大假設,正確地要求一種真實的平等性。如果連這平等的要求都沒有的話,那么就是虛假的謙遜了。因為我們與社會的任何接觸產生的結果實際上有二分之一是取決於我們的表現方式的。通常來說,對於職業問題,這是一個尤為困難的建議和告。在工作中,人們會面對比社會生活中更多的赤裸裸的現實。通常來說,個人的目標和這個混亂世界的狀況幾乎是不可能獲得平衡的。這樣的話,就意味著個體承認了他們所處的環境是他們真正的問題,而實際上這又是他們適當範圍內的行動領域。付出、邏輯和實際的劃分,給人類的妄自尊大提供了一個機會,創造了一個虛假平等、等級差別和不公正的現象。所以,我們都生活在一個難以維繫的經濟混亂的社會之中。在這樣極端的環境下,最優秀的人往往會發現很難與自己的毅力做抗爭,他們會接受這樣的現實,同樣也會做出一些改變。他們內心的一些託辭會誘導他們順服於這種秩序混亂的生活,或者誘導他們逃避真正的問題而採取一些表面上的補救措施。有時候,他們會因為事情固有的敗壞而把工作和生活看成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污染,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態度會讓他們變得狂妄自大、桀驁不馴,從更深刻的意義上來說,是讓他們變得沒有道德原則。很少人會運用正確的方法把同一困境和工作中的個人與其周圍環境結合起來,以一種社會服務的態度去維護其應有的尊嚴,並且不斷地改善提高它。而這是個人與自身環境能夠真正達到和諧的唯一出路,只有這樣,個人才能發揮其經濟價值。很多對工作和生活環境抱怨最多的人在工作中往往一事無成,不管什麼情況下都不會去調整和改善自己在工作中的價值,也從來沒有想要對抗毀滅自己的這種無秩序的個人主義。我們從個體心理學中得知,每個人的職責就是在任何事情上都要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出色,比如手足之情、友誼或者是極具合作精神的社會團體。如果有誰不想在這些事情上變得更加出色的話,那么他自身的心理狀態將是很危險的。的確,目前在很多行業中,這種狀態是非常難以實現的。最重要的是,各行業應該努力達成企業一體化。因為個人的努力永遠不可能釋放他的心理能量,除非他努力表達自己的所有想法,他對於自己的職業必須有規劃、有管理,這可以讓他獲得獨立,同樣也需要立法性,因為這可以讓他的行為具有某些權威性。在個人的企業生活中,這種“二分之一”的價值判斷方法能夠引導企業平等地認識現實,並且只通過現實的方法努力奮鬥,這是企業中必要的合作。
如果沒有結合個人與社會組織的實際工作,那么個體心理學的一些原則將是無用的。前面提到的個體在工作中要履行的職責,從很大意義上來說是運用於他整個社會功能的。一個人的功能包括成為自己民族和全人類的積極分子,更不用說成為家庭成員中的積極因素了。打個比喻來說,有一種會議,中間沒有休息,而且到會議結束時,所有的與會者必須聽從會議的決定。這在學校、集市,海上、陸地的各個地方都存在,因為這就是“人類的會議”,在這場“會議”中,人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不管是出於禮貌還是揭醜,不管是智慧的還是愚蠢的,都會在這場表演中顯示出它的重要性。我們的興趣就是讓這樣的“會議”變得更加團結,讓彼此的討論能夠更加容易理解,因為沒有人會有真正的存在感,除非我們的這場“會議”和平地進行,我們所有的生活都在“會議”中加以強調,我們的健康和財富得以增加,藝術和教育蓬勃發展。如果“會議”中發言者寥寥,而且說話可疑,進行得很失敗,那么人類將會挨餓,兒童將會失去活力。在意見不合的爭鬥中,我們會遭遇毀滅。我們生活或死亡,成長或墮落的法令都根植於生活中的那些與我們有聯繫的男男女女和兒童的態度中。 當我們客觀地面對人類所有心理上以及彼此責任上的聯繫時,我們怎么看待精神病患者的內部混亂呢?難道這不是一種狹窄領域的興趣,過度集中於個人或主觀利益嗎?精神病患者在精神上的失常是因為他對別人沒有任何的興趣,就好像別人的生活和目標都遠不如自己的重要。與此相矛盾的是,精神病患者往往會有一個拯救自我和拯救別人的計畫。他足夠聰明地、努力地去彌補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孤立以及與人群的疏離,他所用的方法就是一種在幻想中誇大了的重要性和樂善好施的活動。他可能會想要改革教育,或消滅戰爭,或建立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情誼,又或者創建一種新的文化,甚至會計畫或加入打著這些目標口號的社會團體。當然,因為他只是在幻想中與別人接觸和生活,他的這種目標註定會失敗。這就好像是他站在生活之外的角度上努力通過一些原因不明的魔力來引導自己的目標。在現代社會中,尤其是理性主義,給精神病患者提供了無限的機會去用幻想來彌補自己真正的性格孤僻,而結果就是毀滅了這個自稱是拯救者的人。
當然,我們真正所需要的是一些完全不同的東西。這並不是說個人應該摒棄救世主即將降臨的信仰,事實是,個人必須對自己未來的發展負全責。應該說,他應該合理地看待自己可以拯救社會的能力,站在正確的角度看這個問題。他必須把自己與別人的直接聯繫和自己的職業看成是世界上很重要的事情,因為事實上這些的確是很重要的。這是個人所擁有的唯一具有世界意義的東西。當這些事情變得混亂不堪或者出現錯誤時,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在日常生活的經歷中把它們看成是具有世界意義的事情。毫無疑問,我們有時候的確把他們看成是很重要的事情,但僅僅是從個人意義上來說的。
這種在實際中和理想中都限制了個人興趣領域的現代精神傾向幾乎是很難得到抑制的。因為它受到了統覺計畫的加強。因此,個人單打獨鬥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只有共同合作。個人需要與別人的思想融合,形成一種全新的思想。個人需要有正確對待周圍環境和日常活動的決心,就好像這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這種決心可以立即讓個人進行自我反省,
進入與外界困難作鬥爭的狀態。在這些抗爭中,他不可能立刻理解,也沒有人可以正確地判斷,除非他們處於同一種情境之下。因此,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要求它的學生要相互監督, 每一個人都要接受他人對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這是從根本上來治療錯誤個人主義,也就是所有精神病患者的一種實踐,這個實踐的開始是相當困難的。然而,它的成功決定了心理分析的整個未來。心理分析在生活中的影響極大,這從各個診所和各個諮詢室的情況就可以看出來。
在維也納,類似的團體工作已經在教學中有所開展。教師與醫生之間的合作已經徹底改革了某些學校的工作,建立了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係。這治癒了很多兒童的犯罪傾向、遲鈍和懶惰。取消競爭,不斷鼓勵已被發現的、可以釋放的學生或老師的力量。這些改變已經影響了周圍的家庭生活,兒童的心理問題正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教育自然是第一個需要接受這類團體活動改造的,但也不是生活中唯一需要接受改變的領域。最能深切感受現代生活僵局的商界和政界同樣需要人性知識來賦予其活力。
正是這項工作才給我們的日常生活注入了新的能量,使其得到了改善。阿爾弗雷德 · 阿德勒為個體心理學的研究設立了國際社會的組織。要不是這項工作的實際效果和它所運用的科學方法,這早已得到傳播的人類行為文化可能會被誤認為是沒有道德的。在對個人問題社會性質的把握和對健康及和諧行為統一的論證上,中國沒有哪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可以做到像阿德勒那樣。如果他的理論運用在西方世界的話,那么他可能就會成為西方的孔子了。  菲利普 · 梅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