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訴別

《生查子·訴別》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闋寫三度別君,說明蘇軾與友人友誼深長;下闋寫別時情景,栩栩如生。全詞感情真摯,寫盡臨老相別的情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生查子·訴別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生查子·訴別
三度別君來,此別真遲暮。白盡老髭鬚,明日淮南去
酒罷月隨人,淚濕花如霧。後月逐君還,夢繞湖邊路。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⑴生查子: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
⑵訴別:元本詞題作“送蘇伯固”,可從改。蘇伯固:即蘇堅,字伯固,泉州人,居丹陽。博學能詩,對人有風義。為錢塘丞,督開西湖,與蘇軾唱和甚多。
⑶三度別君來:謂三次與蘇伯固作別。《蘇軾詩集》卷三五亦載此詞,題作《古別離送蘇伯固》,清代王文誥《蘇詩編注集成》案云:“謂別於泗上及杭州也,其一不詳。”遲暮:比喻晚年,衰老。
⑷髭(zī)須:鬍鬚。
⑸淮(huái)南:路名。宋太宗至道年間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揚州(今屬江蘇)。這裡指揚州。
⑹花如霧:謂老年頭髮花白,有如霧中看花。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⑺逐:隨。

白話譯文

從前曾幾度和你離別,這一次分手我們都已在暮年。你的鬍鬚已經全都白了,明天就要動身去淮南。
飲罷酒往回走時明月跟隨著我,淚眼看花猶如迷濛的雲霧。盼望著他日明月也隨你一同歸來,想你的夢縈繞在這湖邊的小路。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詞人在汴京任兵部尚書時。這是詞人第三次送別友人蘇伯固後,離別之情驟然湧上心頭,便寫下了這首送別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三度別君來,此別真遲暮”,說的是詞人與蘇伯固三次作別了,前次在泗上相別時,尚不得言真老,而這次分手可真正是衰老暮年了。兩句倍寫出與友人分別之苦,突出兩人間的深厚情誼。“白盡老髭鬚,明日淮南去。”說的是友人不僅頭髮白了,連髭鬚也全白了;然而,當此衰老之年,詞人卻仍不能停歇與摯友歡聚一堂,明天卻又要動身赴揚州任去了。可謂愴情無限,淺處見深。
下片“酒罷月隨人,淚濕花如霧”,抒寫別宴時的難捨難分和悲哀心境。月亮好像也知情義,它從開宴一直到酒罷,都跟隨著遊子們慢慢移動,不離左右,表現了夜宴的時間很長,各自依依不捨;而人已經是淚濕滿面了,衰鬢影像模糊朦朧,好像在霧中看花一樣,悲從中起,無可遏制。結語煞時化作期待的幻想:“後月逐君還,夢繞湖邊路。”“夢繞”,用字精警,實謂恐怕再聚首也是在夢境裡,前景渺茫了。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全詞緊扣一個“惜”字:惜之因,惜之狀,惜之深,真情噴瀉,哀怨遞進,結構嚴緊,迴環曲致,語淺意深,虛實互補。

名家點評

清代文學家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一:漁洋云:“韓、蘇七言詩,學急就篇句法”,……他日,先生又謂:“東坡效韋蘇州之作,是《生查子》詞者,即此旨也。”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蘇軾自幼奮厲有天下志,入仕之後,主張改革弊政。因不贊成王安石的變法主張,先後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和湖州,後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舊黨執政,升任翰林學士、兼侍讀。因不同意完全廢除新法,與執政者發生分歧,自請出知杭州、潁州等地。新黨再度執政,被遠貶惠州、儋州。後遇赦北還,卒於常州,諡文忠。蘇軾一生,政治上極不得意,然而在文學藝術上,他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全才作家”。在詩、詞和散文方面,都代表著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著作有詩、文、詞集與《仇池筆記》、《志林》等。
生查子·訴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