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簡稱華南所)成立於1973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直屬的從事綜合性環境科學研究的公益性科研機構,位於廣東省廣州市。

研究所作為綜合性環境科研機構,大力支撐環保部中心工作,面向全國開展前瞻性環境問題研究,水、土、氣、環境健康、環境應急和環境信息技術等研究領域。研究所以熱帶亞熱帶區域環境問題,沿海開發區和港澳台等發達地區環境問題,河口、感潮河網、海洋等複雜水環境模擬,區域、流域可持續發展,污染控制技術體系等為主要研究方向。

截至2018年12月,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有在職職工522人,其中博士99人,碩士23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人;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級工程中心,5個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區域性二噁英監測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 外文名: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MEE
  • 簡稱:華南所·SCIES
  • 創辦時間:1973年
  • 類型:公益性科研機構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 現任領導:吳國增(所長)
  •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員村西街7號大院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施資源,合作交流,科研成就,科研成果,榮譽表彰,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資質證書,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73年,廣東省環境保護研究所成立,與廣東省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站合署辦公,由省環境保護辦公室領導。
1984年,廣東省環境保護研究所更名為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實行部、省級雙重領導,以部為主的領導體制。
1988年,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撤銷,更名為國家環境保護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1998年,原國家環境保護局升級為國務院直屬總局,更名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2003年,在國家科技體制改革中,保留為部屬公益性科研機構。
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成立環境保護部,更名為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2018年,環境保護部組建為生態環境部,研究所更名為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18年12月,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有在職職工522人,其中正高職稱60人,副高職稱107人,博士99人,碩士23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人。
國家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領軍人才(2人):李開明、於雲江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李開明、於雲江、岑超平、曾凡棠、林奎、諶建宇
國家環保專業技術拔尖人才(5人):鞠勇明、王振興、陶俊、賀濤、齊劍英

科研部門

根據2019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共有17個處、中心、公司,建設有水環境、環境健康與風險、大氣環境、土壤環境、生態環境等5大研究組團。擁有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級工程中心,5個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區域性二噁英監測中心。同時,研究所還是廣東省重點智庫依託單位。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環境保護水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二惡英監測中心華南分中心、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環境生態重點實驗室(籌)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廣東省農業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環境與健康聯合實驗室(與中科院生態中心共建)
所屬研究中心(9個):城市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內地與港澳環境合作研究中心)、水環境研究中心、近岸海域環境研究中心南海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健康研究中心、大氣環境與污染控制研究中心、環境應急技術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生態環境損害評估研究中心、華南環境監測分析中心、土壤環境研究中心、環境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

設施資源

  • 設備設施
根據2019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配置各類分析儀器和線上監測儀器設備共200餘台(套)(不含5萬元以下儀器),總價值超過6000萬元,其中10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4台(套),50萬元以上19台(套),30萬元以上有41台(套);擁有HRGC-HRMS、GC-MS、ICP-MS、LC-MS、原子螢光光度計、全自動大氣測汞儀、剖面流量測量儀、雷射粒度分析儀、實驗室土壤呼吸測定儀、電位滴定儀等大型精密環境分析測試儀器設備,以及雷射雲高儀、大氣濁度儀、氣溶膠雷射剖面儀等各類現場環境監測設備;擁有1000M高速區域網路和54M無線網路,實現了辦公自動化,開通了中國國內外電子期刊線上查閱服務,配備2台TC5000曙光天潮高性能計算機、專業圖形工作站、GIS(ArcInfo、MO、AO、Mapinfo等)、RS(Erdase、PCI等)、DHI環境模擬系統及各類開發軟體,同時有大量的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基礎數據。

合作交流

根據2019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被掛靠成立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風險專業委員會、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海洋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協會環境與生態專業委員會、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固廢專業委員會。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根據2019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每年承擔逾600多項科研與服務任務。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
獲得獎項
2019年
區域環境污染人群暴露風險防控技術及其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7年
基於頁岩釩行業全過程污染防治的短流程清潔生產關鍵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7年
流域水環境重金屬污染風險防控理論技術與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
洱海湖濱地域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控制技術實驗示範
國家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
2005年
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規劃
國家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
2004年
珠江三角洲空氣品質研究
國家環保科學技術二等獎
僅列出國家級獲獎項目,參考資料來源

榮譽表彰

2017年9月,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入選15家廣東省重點智庫。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根據2019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與中科院廣州地化所、北京師範大學、中山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教學建設

  • 師資概況&學生培養
根據2019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擁有20餘位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每年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30名左右。

資質證書

根據2019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擁有廣東省環境污染治理資格行業認定證書(污染修復臨時)、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單位水平評價證書〔4星)、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1316GQ10004R0M)、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證書〔乙級)、計量認證證書(CMA)(2014002209U)、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監理資格行業評定證書(甲級)、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資質證書(甲級)、工程諮詢單位資格證書(丙級)、工程諮詢單位資格證書(乙級)、工程諮詢單位資格證書-工程項目管理(甲級)、工程諮詢單位資格證書-工程諮詢(甲級)等資質。研究所還是國家環境損害鑑定評估第一批推薦機構,環保部固體廢物屬性鑑別機構,華南環境損害司法鑑定中心。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所徽主要由藍、白、綠三色構成,藍色居於最上代表藍天,綠色居於最下代表綠地,白色在中間,代表藍天與綠地之間的分界。同時白色部分成蜿蜒狀,也代表著河流,綠色部分則形成了一座山峰。所徽包含了自然的主要載體,象徵著研究所研究和保護生態環境的使命。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精神文化

  • 發展理念
科研先行,服務並重。
  • 宗旨
面向國家前瞻性環境問題,開展科學研究,為國家環境保護事業提供科技支撐,為區域環境質量改善提供技術服務。

現任領導

職務
名錄
所長、黨委副書記
吳國增
副所長
李開明、劉曉文、於雲江
總工程師
林奎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汪海洋
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