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戰略:設計未來企業新模式

生態戰略:設計未來企業新模式

思想影響戰略,戰略決定組織。在充滿高度不確定性的今天,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不斷進行組織變革與進化,跨越不連續性的鴻溝。本書分析了大量網際網路生態型企業的案例,從生態思維進化、生態戰略構建和生態組織變革三個角度出發,全面闡述了企業的進化之路。

本書認為,生態是企業進化的核心思想,企業須重新定義增長模式,從封閉的企業鏈轉向開放的價值網,不斷創新文化、技術和連線,培育新物種,實現企業從技術生態位到市場生態位乃至範式生態位的戰略躍遷;深刻洞察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重新定義企業的生態角色,通化生態戰略構件的創新性組合,創造全新的生態商業模式。當傳統管理模式走向終結,生態成為新管理範式的重要隱喻,生態化生存成為未來企業的唯一選擇。

基本介紹

  • 書名:生態戰略:設計未來企業新模式
  • 作者:周文藝
  • ISBN:978-7-111-56126-2
  • 頁數:276頁
  • 定價:49.00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49.00
  • 裝幀:精裝
  • 開本:32開
目錄,推薦序,前言,精彩書摘,

目錄

第一部分 生態思維
1.生態:企業進化新思維
有一種說法認為產品型公司值十億美金,平台型公司值百億美金,生態型公司值千億美金,這背後蘊含著怎樣的企業成長邏輯?網際網路早已超越單純的技術屬性,成為社會、文化與技術的綜合體,深度改變著這個世界的運行法則,無論是新生的未來型企業還是不斷進化的傳統企業,都在被新的法則接管。
2.價值網:生態價值模式的創新
和傳統企業相比,未來企業的價值評估有著極大的不同,甚至是顛覆了傳統的經濟理論,全新的企業生態價值公式,也重新定義了企業的增長模式。這股生態系統的“洪荒之力”,不僅改變了企業運營的方式,它在重構產業價值鏈的同時,也必將重塑產業競爭的格局,構建起全新的生態價值網路。
第二部分 生態戰略
3.生態位與戰略躍遷
每一個物種都擁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占據特定的空間,發揮特定的功能,即“生態位”。然而企業在商業中的生態位並不是一成不變,企業從一顆充滿希望的“種子”,成長為市場上不可撼動的參天“大樹”,再通過共享與開放的戰略,成為共生共榮的“森林”,需要經歷兩次生態位的戰略躍遷。
4. 生態角色與戰略選擇
這是一個外部環境具有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和模糊性的時代,企業要想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必須去了解所賴以生存的商業生態系統,洞察不同的生態類型對於戰略能力的要求,並在動態進化的生態路徑中,重新思考和定位自身在商業生態系統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5. 模組化、生態構件與戰略組合
商業生態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時間內形成難以被攻破的複雜性,但模組化生長與組裝可以幫助企業封裝核心競爭力向生態進化。模組化作為半自律系統特有的獨立性、可延展性、可變性等優勢和生態戰略的要求不謀而合。
6. 生態商業模式與盈利模式
不同的戰略構件通過不同的策略組合成多樣化的商業模式轉盤,以用戶為核心,以能力為半徑,指向無限多的商業可能性。零邊際成本存在的背後是這個世界正在不可逆轉的數位化,並且將覆蓋越來越多的商品,使其遵循免費(或低價)的網路法則,並推動著企業盈利模式從所有權到使用權,從產品到服務,從單一向複合進化。
第三部分 生態組織
7. 商業生態與組織進化法則
進化乃是萬物的宿命,每一次顛覆性技術的出現都會推動商業生態發生新舊物種大規模替代。企業必須借進化之力,行演化之道,不斷開放,相互連線,共同進化成開放的、多樣化的、競爭的、自驅動組織,以提高在複雜的商業生態中生存的幾率。
8. 企業組織與管理的新生態
戰略決定組織,組織決定成敗。我們已無法運用泰勒的原理,繼續工作在韋伯的科層體制中去應對當今複雜的商業生態系統。當傳統管理模式走向終結,生命、生態成為新管理範式的第一隱喻,未來企業又該以怎樣的管理、結構、領導力和人才共築組織與管理的新生態,使之成為新物種誕生與崛起的沃土呢?

推薦序

新場景·新物種·新生態
吳聲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場景革命》/《超級IP》作者
2015年底,《場景革命》出版半年後,“場景”恰逢其時成為“流量”的疊代詞,也讓很多人認為找到了解決商業模式升級的破局點。2016年,基於場景洞察對商業趨勢的研判,我們堅定地提出“網際網路新物種”概念,並將新物種融入新商業生態格局。如果說場景方法是基於微觀商業行為的指導,那么新物種理論則是在更加巨觀、更加立體的層面試圖給出行之有效的方向型解決方案。
庫茲韋爾在《奇點臨近》中提出,2045年機器智慧型將超過人類智慧型,而當AlphaGo戰勝李世石,當我們看到特斯拉、看到谷歌、看到微軟通用和福特無人駕駛時,基於今天這些科技公司的變化,我們發現到過去三年的發展,比過去的五十多年還要密集、快速、瞬間和集中。我們不得不說,AI不僅已走出實驗室,更廣泛的技術奇點已然降臨。
網際網路連線、大數據、社交網路等一系列技術和套用,已將彼此孤立的價值點,不斷連線、創新、生長、蔓延成為一種線狀或是面狀的,甚至是多維的網狀變化因素,新技術的套用場景已經成為新時代的商業基礎設施,成為孕育變化與可能性的新土壤之一,即新技術能夠為生物多樣性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基因。毫無疑問,這種土壤就一定會孕育和催生出新物種,這是新物種誕生的第一個邏輯。
事實上,技術本身的糅合性和網際網路改造所有產業形態的必然性,正在讓所有的舊貌煥發新顏,讓所有產業的價值模式發生範式轉移。在網際網路+的過程中,或者在技術糅合的過程中,創造了全然不同的消費精神和用戶行為,用戶因此進化或曰人的進化尺度不斷展開。所以,新物種誕生的第二個邏輯是,在商業維度本質上是因為用戶行為的進化、生活方式的進化,是人們對生存意義的認知升級。
認知升級是比較籠統的概念,但我們更強調是用戶本身的行為與心智進化,年輕人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手機和人,社交網路和人,技術和人的關係正在推動人本身的演進。現在的人,在商業情境中已經和傳統概念的消費者有著截然不同的內涵和外延,主體的人發生了變化,我把這種變化叫做新智人。新智人的核心包含了三點,第一我們稱之為全新技術所賦能的自然人,第二稱之為生物機器人,第三個稱之為機器人,事實上未來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其實也越來越難分彼此。
所以,我們今天在談論新物種商業,談論網際網路新物種的本質是人的商業變異。既然這個人本身發生一種進化、異化和變化,那么商業模式、商業方式就會發生剛才我們提到的本質性位移,而這種位移也為新物種的孕育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和土壤。
以上兩點,是我對新物種大爆發的基本判斷,但讓其真正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卻是新物種融入生態後的化學作用。
新技術和人的認知升級作為新物種驅動力,推動生態持續疊代、進化與異化,形成生物多樣性的機率不再是小機率的事件,新物種爆發時代來臨。它表現為我們所看到的新的產品、新的技術,更表現為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生態思維、新的組織管理方式。
類似阿里、京東、騰訊、亞馬遜這樣的公司,能夠不斷引領風氣之先,是因為他們具備的是強大的孵化新物種、連線新物種、改造新物種的生態價值。他們具備提升效率的能力,連線能力,強大的數據供給能力、餵養能力和飼養能力。這些能力是激發新物種生態價值的要素。平台型乃至生態型的公司通過開放,完成連線,進而賦能,也就有了讓自己成為孵化和催生新物種的生態體系可能性。
當然,傳統的巨頭或者傳統的企業,進化為新物種,或者更進一步成為新物種生態的機率是比較低的。更多時候是我們看到的組織慣性、文化桎梏、資源瓶頸和路徑依賴,基因改造和重組是極其艱難的事,即便成功我認為也是偶然。這一輪新物種大爆發的時代,也是舊物種大面積滅絕的時代,新舊物種的大規模輪替是必然,《生態戰略》中也有類似觀點。
所以,我們不能認為亞馬遜或者騰訊今天的成功,必然可以順利向生態系統進化。正如IBM不能說自己構建全新的商業生態就必然成功,雖然它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發能力、行銷能力、解決方案的積累都無人可比,但很多人都認為他們離未來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IBM有可能會成為新物種生態的組成部分,但是卻沒有實現自身生態價值最大化。
新物種的誕生是有內在邏輯的,任何生硬的嫁接和改造,都因缺乏可持續性,缺乏新的土壤、水和空氣,而導致缺乏自主生長的能力。通過簡單的嫁接存活其實是一種妄念,本質上來講新物種之所以能夠稱之為新物種,就不是個案,它是一種規模化的生長,有著層出不窮的多樣性變化。
今天的企業,無論大小都要用生態思維來思考如何生而為新,又或是革舊維新的命題,不斷發掘新賽道,不斷養成新物種。以生態思維升級戰略認識能力,不斷提升組織的生態存活率。
舊的秩序已經土崩瓦解,新的秩序還遠未形成,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業文明和商業生態的變遷期,多樣性會不斷湧現和形成。場景實驗室是在賽道邊搖旗吶喊和鼓掌喝彩的人,當然我們也有機會成為拐點的指路人與領航者,我們願意成為新物種孵化和加速的助推器。
2017年2月21日

前言

從傳統企業向未來企業進化
不知你是否意識到,當今的商業競爭環境日漸複雜與不確定。企業如同生物進化的過程一樣,正處在“大滅絕”與“大爆發”的交替周期內,企業進化呈現巨大的不定向性。
一方面,傳統產業的邊界在不斷的模糊,產業領先者歷經幾年乃至幾十年構築的競爭優勢就像冰山的一樣,融化的越來越快,企業衰亡的速度不斷加速,大批落後的企業和技術慘遭淘汰。另一方面,資本大行其道,網際網路無遠弗屆,跨界的行業顛覆者不斷出現,新技術、新企業、新模式、新職業如生物大爆發一般湧現,占據或是頂替物種大滅絕後騰出了很多空的生態位。
在新舊更替的行業競爭中,技術成為驅動企業進化的關鍵動力,快速更新的技術導致行業的發展與企業更迭的速度非常快,商業模式會快速達到極點,然後失效。企業的戰略周期越來越短,傳統的管理工具普遍失靈:技術的快速革新讓長期的戰略規劃成為笑柄,個體力量的崛起讓基於層級的權力黯然失色,創新與創意的重要性令KPI失去意義,網路化的組織形態讓金字塔時組織轟然倒塌。
正如哈默先生所言,源自於工業化時代的管理作為一項成熟的技術,進化的速度如同緩慢爬行的蝸牛,已經來到了S曲線的尾端,傳統管理走向終結,未來企業的管理範式正撲面而來。
傳統企業管理思想是基於專業化分工的,人只是企業追求生產效率的一個要素而已,而未來企業的管理思想是基於連線的,人是驅動企業創造價值的知識載體;企業正在從封閉的雇員型企業向開放的知識型企業進化。
傳統企業的戰略是基於單向的線性價值鏈分工的,在環環相扣的價值鏈條中,客戶位於價值鏈的末端,企業為了爭奪稀缺的價值鏈資源往往採用有你沒我的競爭性思維;未來的企業戰略是基於多向的非線性價值網路的,在層層相關的價值網路中,客戶位於價值網的中心,企業為了創造更多的價值需要開放與共享,才能維護價值網路的健康。企業戰略從你死我活的競爭性戰略向你我共生的適應性戰略進化。
傳統的企業架構是金字塔式的科層制結構,強調職能的分工與專業化,但造成了協同的困難,權力與責任被割裂在垂直的職能部門和水平的層級之中,決策者遠離市場與用戶;未來的組織是自治的團組化結構,強調任務和價值導向,權力被分散到直接面向用戶的團組和職能平台之中,決策快速,反應靈敏。
因此,企業從管理思想到企業戰略、組織設計都必須面向未來而思考,那到底如何設計未來的企業模式,如何從產品型企業向平台企業乃至生態型企業進化,是擺在管理者面前現實的戰略性問題。希望本書在生態思維、生態戰略和生態組織方面的思考和知識能為企業的進化和變革提供幫助。

精彩書摘

新物種定義新生態
從生物學的角度看,種群基因的改變,突變和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在企業進化的進程中你會發現,只有那些具備網際網路基因的企業才能夠不斷促進新業態、新模式、新職業的出現。
對於新物種的定義,場景實驗室的創始人吳聲在其新書《超級IP——網際網路新物種方法論》中認為,新物種是新的連線技術和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所造就,意味著全新的商業內涵:更多想像力的邊界拓展;新的模式架構和連線方式;新材料的商業基因;新的話語體系和敘述方式[ 吳聲,《超級IP——網際網路新物種方法論》,中信出版社,2017年7月,p29。]。
舉例而言,興起於電商平台的“淘寶網紅”,正是阿里巴巴生態下誕生的全新物種。2015年12月8日,在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親自為網紅“站台”,淘寶正式將“網紅”這一新物種帶入了人們的視線。“網紅”不是大明星,他完全是基於網際網路、草根產生的一群人格化的明星,依靠個體的力量聚集一群fans來follow他,連線了製造、設計、銷售、消費和服務,形成了全球獨一無二的新經濟的新物種。
“網紅”經濟的誕生製造了大量的商業機會,目前僅淘寶平台上就活躍著數百位網紅,擁有超過5000萬的冬粉,他們依靠微博、微信等社交網路快速引領時尚風潮,並通過淘寶進行預售、定製,配上淘寶商家強大的生產鏈,最終形成了一種嶄新的商業模式。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不是刻意製造出來的,而是在阿里巴巴構築的電商生態中自然生長的。
“網紅經濟”的成功不是偶然現象,它是新技術發展、個人價值釋放以及商業變現通道縮短的結果。“網紅”意味著更多的注意力、更大的流量、更有效率的變現,它是網際網路品牌人格化形成的早期形態。
現在處於技術變革導致的物種新舊大規模輪替階段,隨著各行業生態圈的日漸成熟,各個領域與網際網路跨界碰撞,創新的技術、創新的產品、創新的模式還會不斷出現,這些新物種在這個階段大量湧現,是網際網路生態時代的一種標籤或一個指標,是判斷一個生態是否健康的重要判定標準,也是評估這個生態是否可持續存在與發展的重要指標。所以我用新物種來定義生態,因為未來型企業必須能夠給新物種提供生長、連線、開放、創新、跨界的環境和土壤。
在未來型企業的生態系統中,催生、孵化、培育新物種的誕生至少需要以下四個因素。
1、新文化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新文化是在現階段出現的一種獨有的現象,一開始會呈現為亞文化,是局部的文化現象,屬於某一區域或某個集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有些亞文化也會逐漸上升為主流文化,或是對主流文化產生影響。
亞文化中蘊含著巨大的商業機會,所以也是未來型企業誕生的環境之一。用“二次元”文化來舉例,在過去的很長的一段時間,“二次元”[ 二次元,該用法始於日本,早期的動畫、遊戲作品都是以二維圖像構成的,所以被稱為是“二次元世界”,簡稱“二次元”。]意味著亞文化,其客群也僅僅局限於熱衷於二次元文化的小眾群體,在其誕生早期大眾文化甚至大把它視為一種腐朽的反叛文化進行批判。然而,隨著時間的發展,二次元文化中處於核心地位的動漫作品藉助網際網路的威力,基於動漫IP價值的無限開發,不斷向遊戲、影視、文化和各種周邊衍生,融合了超現實的想像力、審美觀和趣味,不斷突破次元壁,漸漸擺脫亞文化的影子,逐步從小眾走向大眾,從非主流走向主流。
在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看來,中國的二次元文化已經走到了“風口”,騰訊動漫在2015年11月在北京集結了動漫全產業鏈各領域核心代表,召開全行業的戰略性發布會,對二次元經濟及其與泛娛樂的關係進行思考,尋求行業優質資源組合,深度布局二次元經濟。
早在2012年,騰訊就開始了其在二次元產業上的布局,發展到今天,騰訊已經成功入主B站[ Bilibili是互動分享和二次創造的潮流文化娛樂社區,也是眾多網路熱門辭彙的發源地之一,簡稱“B站“。],且擁有中國動漫產業的半壁江山。影業產業巨頭阿里巴巴自然也是不甘落後,2015年,在優酷土豆順利拿下二次元社區A站[AcFun彈幕視頻網,簡稱“A站”,成立於2007年6月,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彈幕視頻網站,中國二次元文化的開創者、引領者。]之後不久,阿里緊接著便宣布了對優酷土豆的收購,至此,A站正式被阿里收入囊中。
阿里和騰訊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率先將動漫產業收入麾下,正是利用二次元文化衝擊下產生的新物種,有效實現了增強企業競爭力、保持企業活力的目的。時光流轉,社會更替,每一階段的群體都有其特有的文化背景。潮流文化的更迭遠比生物上的變遷要快得多,新文化融入生活的同時,也快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的方式,並不斷創造出全新的商業機會。
2、新需求
投資機構最具前瞻性眼光,IDG在2016年的投資報告中,將消費升級看作是2016年的三大重點投資領域之一,正是看到了消費升級背後所蘊含的巨量的商業機會。
2014年8月16日,滴滴打車推出了新一代產品——滴滴專車。與之前針對大眾出行需求的滴滴打車不同,這是一款專門針對高端出行用戶而推出的產品,他們需要的是更專業的服務和更舒適的體驗:滴滴要求司機師傅統一著裝,全程標準化服務,上下車自動開車門,幫助客人提行李……這一全新的出行服務模式在充分滿足了人們出行消費升級的需求的同時,也讓滴滴實現了對於細分垂直市場的切入和占領。作為出行剛需,打車這個“舊事物”並沒有變,但傳統計程車千人一面的供給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出行需要,專車則通過升級的車輛配置,升級的服務質量,滿足了升級的消費需求。
3、新技術
2016年7月6日,一款名叫《精靈寶可夢Go》(Pokémon Go)的遊戲,席捲全球,“霸占”了無數玩家的手機螢幕。這款遊戲雖在國內還未正式上市,但其相關訊息社交平台上已經廣為傳播,算是“未出先火”。這款遊戲套用了AR(增強現實)技術,將真實世界信息和虛擬世界信息“無縫”集成,可以將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的無法感受到的一些虛擬信息、圖像、聲音等通過電腦等科學技術套用到真實世界,給人一種強烈的真實的參與感。正是在新技術的支持下,《精靈寶可夢Go》才成為當下最受追捧的遊戲之一。
作為首款基於增強現實技術的“現象級”遊戲,《精靈寶可夢Go》可以說就是新技術下產生新物種的成功示範,它的火爆不是偶然的,全新的AR技術讓玩家眼前一亮,通過增強現實的AR技術與現實地理位置結合,在手機中,虛擬的寵物小精靈會出現在真實熟悉的生活場景中,這是從未有過的神奇體驗。相較於需要VR專用設備的虛擬現實技術,只需一部智慧型手機就能實現的AR遊戲更受歡迎。同《精靈寶可夢Go》一樣,各類直播平台的火爆也是得益於新技術的新物種。4G時代的到來,網路速度相比之前的2G、3G有了非常顯著的提高,人們靠一部手機就可以輕鬆實現直播的目的,而網路費用下調更是為直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網際網路生態時代,自主研發新技術是一個方面,但另一方面如何利用已有的技術嫁接到開放的生態中去亦是一種戰略性的思維。果殼網孵化的知識技能共享平台——在行於2015年上線,一直不溫不火,難以突破,但是事情在2016年的5月發生了變化,一款藉助微信60秒語音技術的線上問答產品——分答,甫一上線,就在王思聰、章子怡、史航等名人的帶動下,迅速刷爆朋友圈。這款輕套用產品上線僅僅24天,其創始人嵇曉華(他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姬十三)就宣布在行&分答獲得新一輪估值超過一億美金的融資訊息,這種在微信生態下藉助現有的技術平台實現產品創新,對於很多創業公司而言意義巨大。
4、新連線
阿里巴巴的馬雲曾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說到:“人類正在從IT時代走向DT((Data Technology)時代”, 他認為IT時代是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為主,而DT時代是以服務大眾、激發生產力為主的技術。當下,這樣的轉點已經到來,大數據正在全球範圍內的各行各業迸發出驚人威力,如何讓數據產生更多連線,如何利用數據的價值,已經是領先企業下一個關注的焦點。愚蠢的企業效仿他人的產品,聰明的企業則創造自己的新產品,但是具有生態思維的未來型企業善於利於連線創造生態圈的成功。
小米科技的董事長雷軍在2016年7月“米家”品牌發布會上曬出了小米投資生態鏈的成績單。兩年來小米投資了55家公司,平均每15天就投資了一家,這其中有29家是從零開始孵化,有20家公司發布了產品,有7家公司的年收入過億元,甚至有2家公司年收入超過10億元。
為了更好的做好品牌區隔,小米將採用雙品牌戰略,小米品牌更專注於手機、電視、路由器三大件,而米家品牌則專注於小米生態鏈產品,作為小米生態鏈的全新品牌承接“米家”正是小米基於生態鏈拓展和生態圈數據連線創造的一個新物種。“米家”品牌下的智慧型硬體設備以小米的智慧型家居APP作為連線中心,通過連線手機或是路由器控制其它,從而提供簡單操作以及智慧型化家居的各種場景套用,通過小米智慧型家居產品,用戶可以記錄自己的體重數據,設定鬧鐘,控制家中的開關,設定檯燈的顏色,根據大米品質選擇合適的煮飯方式等,用戶的生活行為通過硬體和套用連線,產生了大量的使用數據,從而為更好的用戶體驗奠定了新的基礎設施,也為更多商業機會創造了可能性。
我們發現為什麼同樣是電飯煲、熱水壺、空氣淨化器、電風扇、電動腳踏車、平衡車、體重秤、插座開關等等這些浙江、福建、廣東的鄉鎮企業就可以生產的普通商品,唯獨小米的產品卻擁有著巨大的社會話題,被冬粉擁護,受用戶歡迎?生態時代商業的邏輯的核心在於舊事物一旦與網際網路的基因融合,就變成了聯網的新物種,舊事物擁有了新價值,隨著連線網路的新物種數量越多,網路的價值越大。凱文.凱利曾這樣說到:“無論是一個發明、一家公司或者一項技術,隨著它參與的系統數量呈線性增加,它的價值呈指數增加[ 摘自凱文.凱利,《新經濟新規則》,P5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