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鎮化

生態城鎮化

生態城鎮化:就是城鎮環境各方面的指標非常優秀,比較好。我國的城鎮化因其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及其對經濟社會演進的強大推動作用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戰略,加快了城鎮化進程,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城鎮化必將成為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在城鎮化的召喚下,一片片新城區拔地而起,一個個工業園快速建成,一批批農民轉變為市民,各種資源要素均加速向城鎮集聚。在不太長的時間裡,中國已經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發展業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城鎮化
  • 領域:人與自然
概念介紹,發展背景,內涵特徵,原則理論,推進策略,發展模式,建設管理,發展模式,開發利用,協調發展,和諧社會,目錄,作者,

概念介紹

生態城鎮化是指在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統籌考慮城鎮建設與人口、環境、資源、產業、文化、社會和諧等之間的關係,堅持從實際出發,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以城鎮總體生態環境、產業結構、社區建設、消費方式的最佳化轉型為出發點和歸宿,以方便、和諧、宜居、低碳為目標,全面建設綠色環境、綠色經濟、綠色社會、綠色人文、綠色消費的生態城鎮,謀求新型城鎮經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

發展背景

我國的城鎮化因其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及其對經濟社會演進的強大推動作用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戰略,加快了城鎮化進程,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城鎮化必將成為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在城鎮化的召喚下,一片片新城區拔地而起,一個個工業園快速建成,一批批農民轉變為市民,各種資源要素均加速向城鎮集聚。在不太長的時間裡,中國已經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發展業績。
生態城鎮化
但是,一系列令人驚嘆的經濟發展數據表明,不少城鎮的生態、人文環境正在發生不容樂觀的變化。更加令人擔憂是,有許多城鎮已經處於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
近10年來,我國城鎮化率每年約提高1.5個百分點,城鎮人口以平均每年2000萬的速度遞增。按這樣的速度發展,未來20年裡,我國的城鎮化率將提高到70%以上,城鎮人口還會淨增3億人。中國人口以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向城鎮集中,這無疑意味著,在讓數以十億計的人口享受到現代城市文明成果的同時,也必然面臨著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生態難題。因此,為新型城鎮化尋找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之路,已刻不容緩!
生態城鎮化

內涵特徵

內涵:生態城鎮化是指在實現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前提下,以生態經濟體系為核心,以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的,使城鎮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實現最佳結果。具體到實踐中是指堅持以人為本,以生態產業化為動力,以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統籌兼顧,相輔相成為原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體,推進大中小城市和農村小城鎮的生態化、集群化、現代化的發展,全面提升城鎮化的質量和水平,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生態城鎮之路。
生態城鎮化的“生態”就是要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城鎮化的過程中去,由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的擴張,轉變為以提升城鎮的生態文明、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使我們的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宜居宜業之所。生態城鎮的“城鎮”已不是一般概念的城鎮,而是與其所處的區域是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是人、自然與社會、環境和諧共生、協調發展的生態型可持續發展城鎮;是一個不斷探索創新的生態化發展過程,同時也是人類自身發展的過程,它與傳統的小城鎮有本質的區別。生態城鎮化目前真正代表了城鎮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是人們實現城鎮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特徵:1、生態化是生態城鎮化的基本特徵
生態城鎮化以生態理念為主旨,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城鎮化全過程,這是生態城鎮化的基本特徵。
2、個性化是生態城鎮化的主要特徵
生態城鎮化不但在風格上要有獨特魅力,在產業發展模式上也要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因地制宜發展個性化的特色產業,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努力保持和發揮好自身個性化特色,並使之轉化為促進城鎮化發展的動力。
3、人本化是生態城鎮化的核心理念
在生態城鎮化過程中,要把握好的關鍵問題是以人為本,即人本化的城鎮化。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在未來五到十年間,中國的城鎮化將更注重其以人為本的民生屬性。
4、循環利用是生態城鎮化的重要特徵
循環利用是依據循環經濟理念、清潔生產的要求而形成的生態型生產消費模式。通過建設生態產業園區,用物流或物質傳遞等方式把不同工廠或企業連線起來,形成共享資源和副產品的合理利用的產業共同生存,遵循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模式,實現低投入、低排放、高產出的“兩低一高”的經濟運行效果,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城鎮的有效途徑。
生態城鎮化

原則理論

原則:生態平衡、協同發展、差異性發展
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實質核心是要求自然、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正確處理好這四者關係,對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中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是在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上,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環境不斷改善,最終實現城鎮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突出強調發展的主題,其核心思想是經濟發展應當建立在社會公正和環境、生態可持續的前提下。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基礎,生態可持續是條件,社會可持續是最終目的。

推進策略

1、依託區域集鎮發展重點城鎮
我國的小集鎮星羅棋布,無法獲得產業發展所需的人口聚集效益和規模效益,聚集不起市場和服務功能。因此,小集鎮建設必須向中心鎮集中。根據區位條件、要素稟賦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以中心鎮建設為基礎,積極推進小城鎮的合理布局和建設,經由農業產業化的推進、農村非農產業和鄉鎮企業的發展,形成多業型的產業結構、中間形態的產業技術結構、混合型的人口結構、城鄉交融型的社會文化、緊湊型的空間布局和粗具規模的基礎設施,帶動農村、小城鎮的繁榮與進步。
重點中心鎮的選擇,必須有科學的標準。一是人口基數標準,包括戶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二是區域均衡標準,要把中心鎮作為地區經濟成長極來選建和培育,促進地區布局合理、平衡。三是經濟實力標準,要科學確定中心鎮生產總值、非農產業比重、財政規模等指標的最低標準。四是生活狀況標準,居民的人均收入、人均居住面積、人均建設面積、人均道路面積、人均綠化面積、人均自來水供應量、人均供電量等都應有指標要求,對科研力量、教學條件、文化設施等也應有具體的量化標準。五是發展潛力標準,如自然資源、腹地面積、區位優勢、人文優勢、交通運輸條件等。
2、依託生態產業發展建設生態城鎮
我國正進入城鎮化的加速發展階段,許多城鎮正承受著由過去粗放型發展帶來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生態破壞之痛,必須要面對現實,毫不動搖地進行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生態化,無疑會促進城鎮的健康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必定會對工業企業共生產生正面效應,用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經濟的理念來規劃、設計和建設生態小城鎮,有效地解決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生態的破壞、資源浪費的問題,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實現產業生態化的健康永續利用。
生態城鎮化

發展模式

1、生態工業模式:工業向園區集聚,集中建立清潔產業園
此類城鎮經濟條件比較好,工業企業較多,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由於有比較優越的地理位置,對其建立綠色產業園創造了條件。
2、生態農業模式: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建立生態城郊觀光型和林糧牧業型生態農業
此類城鎮位於城市遠郊區,主要分布在農業生態功能區內,是城鄉居民菜、瓜果、禽、肉的主要生產基地。圍繞發展空間領域,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水平,推進生態農業發展,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1)城郊觀光型生態農業模式
地處城郊的城鎮,依託城郊的風貌以及周圍區域的旅遊環境,充分發揮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資源優勢,圍繞林果業、花卉、苗圃等產業,大力開發休閒觀光生態農業,實現生態農業與生態旅遊業的疊加融合與雙贏。
(2)林糧牧業型生態農業模式
有些城鎮所處區域生態脆弱,植被覆蓋低,水土流失嚴重,低洼地多洪澇災害。為了改善脆弱的生態環境,必須實行荒坡地植樹造林,溝渠排水,把荒山變成綠地。促進農業發展。經濟林、果樹等都有很好的經濟效益。退耕還林的部分地方,可適當種植草業,種草比種樹見效快,而且草的適應性強,可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保持水土,為畜牧業提供原料,經濟效益見效快。
3、生態服務業模式:生態旅遊與生態物流模式
(1)生態旅遊模式:生態旅遊業與維護生態環境相結合
此類型城鎮主要分布在自然生態功能區內,具有較好的生態條件,自然風貌保持良好,還有文物古蹟等旅遊資源,這類城鎮在產業發展戰略上主要依賴其旅遊優勢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同時帶動住宿、餐飲等項目,增加多方位需求。生態旅遊可以認為是建立在可持續基礎上的自然旅遊。由於它注重高科技投入和以保護生態平衡為前提,所以給遊客提供了良好的生態觀光休閒環境。
(2)生態物流模式:生態物流業與現代農業相結合
此類城鎮地處鐵路、公路的交通樞紐地帶,承載一定範圍內的物流中轉功能。該類城鎮在產業發展上有便捷的交通條件和倉儲物流業較為發達。因此主要以物流業為主導的生態服務業,促進當地經濟的飛速發展,而優越的生態環境是物流業的前提保證。
4、生態居住模式:人口集中居住,集中建設生態居住區
生態城鎮化發展要注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鎮的人居環境。生態城鎮化建設中,政府要從解決農民民眾急需解決的問題入手,堅持將村鎮道路建設、供排水工程、改善村民居住和衛生條件、改變村容村貌等結合起來,水、電、路、通訊暢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農民民眾進入城鎮的整體生活質量,使村鎮的人居環境面貌有巨大改變。構建合理的生態城鎮體系,完善城鎮綜合服務功能,建設生態居住社區,完善各類公共設施配套,塑造便捷、舒適、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人居環境。
5、生態消費模式:踐行“低碳消費”方式
生態消費是生態城鎮化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要改變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舊的消費方式,構建生態型消費模式,關鍵是要形成政府、居民、企業三方面聯動機制。首先,對於居民而言,要在意識領域樹立生態消費觀,摒棄“面子消費”、“過度消費”、“炫耀性消費”、“一次性消費”和“便捷消費”的不良消費觀念和陋習。其次,政府要加大宣傳教育,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同時,針對生態城鎮消費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生態消費政策,如酒店一次性用品的管理制度,汽車消費的尾氣排放檢查,等等。最後,企業要提供更多的生態環保型產品與服務。
生態城鎮化

建設管理

生態城鎮規劃、建設與管理,既是推進生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生態城鎮化的關鍵所在。城鎮規劃、建設與管理包含地理空間布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以及社會福利保障等多方面的豐富內涵,其目標是實現經濟、社會、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相互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1、生態城鎮規劃是生態城鎮建設和管理的依據,是對城鎮建設與管理的總體部署。為適應生態城鎮化的發展需要必須樹立以下規劃理念:(1)以人為本的理念;(2)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3)個性化的理念;(4)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5)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2、生態城鎮建設是生態城鎮化的基礎,是對城鎮規劃的具體實施,要注重塑造鮮明的個性化特色。具體內容包括:(1)生態城鎮的建築特色;(2)生態城鎮的景觀特色;(3)生態城鎮的人文特色三個方面。
3、生態城鎮管理是保障,是城鎮規劃與建設的推進器,是生態城鎮化發展的關鍵。生態城鎮管理內容主要包含:(1)經濟管理;(2)社會管理;(3)環境管理三個方面。其核心是社區管理。
生態城鎮化

發展模式

1、產品高端化模式
堅持走高科技、高含量、高生態、高產出的高端、高效農業道路,最終形成產品高端化模式;
2、產業集群化模式
堅持走特色化、專業化、體系化的產業發展道路,最終形成產業集約化模式;
3、管理工業化模式
堅持走科學的、合理的、規範的龍頭企業為主、專業合作社為輔、村民參與的管理道路,最終形成管理工業化模式;
4、實施生態化模式
堅持走節約的、可持續的、綠色的、生態的環境保護道路,最終形成實施生態化的模式。
5、創意人文化模式
堅持走“文化”、“科技”、“產業”三者之間融合的創意道路,最終形成創意人文化模式。
生態城鎮化

開發利用

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和快速城鎮化進程中人地矛盾的加劇,使城鎮土地集約利用問題成為許多學者和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
土地集約利用就是在一定的土地面積上增加投入,以獲得土地的更高報酬。城鎮本身應該說就是集約化的空間組織形式,是政治、經濟、文化、人口高度密集的中心,作為其載體的城鎮土地也必然是高度集中,密集地使用。
1、現實存在的問題
我國城鎮化的土地利用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1)城鎮土地市場配置機制不健全;(2)城鎮擴展占用耕地現象嚴重;(3)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綠地面積少,城鎮生態環境差;(4)城鎮人均用地水平偏高;(5)土地利用效率低,浪費嚴重;(6)土地徵用後農民補償不到位。
2、應當採取的措施
生態城鎮化土地集約利用要求城鎮發展應當堅持內涵與外延結合、以內涵發展為主的指導思想,嚴格控制增量用地,充分發揮存量土地利用潛力,合理安排經濟建設和城鎮發展所必需的建設用地,實現城鎮土地的最佳配置。(1)嚴格執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2)嚴格按規劃使用土地;(3)嚴控政府和企業土地尋租。
生態城鎮化

協調發展

城鎮生態系統是整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生態協調的城鎮是生態城鎮建設的特別要求。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鎮數量猛增、城市規模擴大、人口增加、生態環境壓力加大。如何建設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城鎮生態系統,實現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的協調.是我國生態城鎮化進程中必然解決的重大問題。
不斷提高生態城鎮的生態效益和生態化水平,改變生產環節和消費環節的不適應發展的舊模式。逐步將以往的傳統粗放式“單向型”、“經濟型”城鎮發展模式過渡到可持續的“閉環型”、“效益型”發展模式,引導綠色食品的消費觀念,培育環境友好的商品與服務業體系。完善三大功能,首先,改善生態環境,為城鎮居民提供生態服務的功能進一步改進;其次,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促使對城鎮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功能進一步強化;最後,加大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的建設,確保生態城鎮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城鎮化

和諧社會

我國城鎮化的發展將極大地促進社會結構的變革。一個社會能否健康和諧發展,取決於它有沒有以一定的制度和體制所保障的良好的社會運行機制。這種機制主要包含動力機制和平衡機制。動力機制主要是為了提高社會運行效率,平衡機制主要是為了實現社會公平,並以使社會整體達到有序和穩定。走生態城鎮化道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根本上就是要促進動力機制與平衡機制相互協調、有機統一的社會運行機制的形成。
推進生態城鎮化,尚需完善以下幾個機制:1、在經濟領域,體現公平的社會保障制度亟需完善;2、在政治方面,應加快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3、在精神文明建設上,需提高思想認識,深化教育內容,提高公民素質等;4、在社會領域,應健全工作機制,維護社會穩定等。
生態城鎮化

目錄

(1)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
(2)我國城鎮化的現狀及反思
(3)新城鎮化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4)生態城鎮化的發展之路
(5)生態城鎮的投融資及操作運營
(6)生態城鎮化建設的實戰方略
(7)破解制約生態城鎮化發展的難題
(8)把握好生態城鎮建設的五個特徵
(9)中國生態城鎮化建設課題研究

作者

袁成達,浙江諸暨人。北京大學中國生態城鎮化建設研究課題組組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與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研究中心常務主任;北京大學東資西進戰略研究課題組首席研究員;中國愛城項目專家組組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