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人口素質

生態人口素質是人口適應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即人類擁有強大的認識自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類的生存能力主要表現在改造環境,使之有利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而不是象動物一樣被動地適應環境。生態人口素質具有其獨特的生態特點,即:一是能力結構的高度多樣化。這是由於人口內部存在高度的社會分工以維持和發展超自然的高環境容量,必然會使社會對人口能力的結構產生多樣化的要求以適應社會分工對人口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二是人口素質與個人素質間的不一致性。因高素質的人口能大幅度提高人口環境容量,使社會有能力容納低素質的人口生存,另一方面,個人素質高並不意味著人口素質高。三是人口素質會隨社會變動而變動。

衡量人口素質的高低優劣,主要是看人口適應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否與當時的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在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下,人口能力結構與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缺口越大,就意味著人口素質越低。四是人口素質的提高對人口自身的作用,表現在人口增長或生活質量的改善上。由於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一般人口素質的提高主要反映為人口容量提高,人口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生活質量不斷上升,較少表現為人口數量的增長。五是人口與環境關係上的提高、生活水平和保持生態平衡之間矛盾與人口素質有關。人口素質越高,就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時,保持環境的良性循環,保持生態平衡,以免破壞未來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反之則相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