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醉魚草

甘肅醉魚草

甘肅醉魚草,別名:白鬍子花,拉丁文名:Buddleja purdomii.馬錢科醉魚草屬小灌木,枝條纖細;葉對生,著生在長枝上的葉片為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著生在短枝上或萎縮小枝上的葉片為橢圓形或卵形,子房卵狀,被白色星狀毛,花柱長約1毫米,柱頭鑽狀,蒴果卵狀,種子卵形,具短翅。花期4-6月,果期7-10月。

圖片均取自百度圖片-甘肅醉魚草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化學成分,

形態特徵

植株:小灌木,高約50厘米。
甘肅醉魚草甘肅醉魚草
枝:枝條纖細;幼枝、葉片下面、葉柄、花序、苞片、小苞片、花萼外面和花冠外面均密被灰白色或黃白色星狀短絨毛。
葉:葉對生,著生在長枝上的葉片為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著生在短枝上或萎縮小枝上的葉片為橢圓形或卵形,長1-2.2厘米,寬5-10毫米,頂端鈍至圓,基部圓,全緣,上面綠色,被星狀短絨毛,後變無毛或僅葉脈上有毛;側脈每邊4-5條,上面扁平,下面凸起。
花:頭狀或近頭狀聚傘花序頂生,長約3厘米,寬約2厘米,有時長和寬相等,著花6-15朵;花序梗和花梗極短;苞片卵形,長約1厘米,小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4毫米,寬約1.5毫米,內面無毛;花萼筒狀,長7-7.5毫米,內面無毛,花萼裂片狹披針形,長約2.5毫米,基部寬約1毫米;花冠紫紅色或淡紫色,花冠管彎曲,長12毫米,直徑1.5-2毫米,內面被白色星狀柔毛,基部毛被稀疏或無毛,花冠裂片寬卵形或近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4毫米,邊緣微波狀,內面無毛;雄蕊著生於花冠管內壁中部,花絲極短,花葯長圓形,長約1.5毫米,藥隔凸尖;子房卵狀,直徑約1.5毫米,被白色星狀毛,花柱長約1毫米,柱頭鑽狀,長約1.5毫米。
果:蒴果卵狀,長約5毫米,直徑約3毫米,無毛,2瓣裂,基部有宿存花萼;種子卵形,長約1毫米,具短翅。
花果期: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1 000-1 300米山坡或溪邊灌木叢中。

分布範圍

產於甘肅的岷縣、武都、文縣、舟曲等地。模式標本采自墨水鎮溪河邊。
甘肅醉魚草

本種提示

本種外形相似短序醉魚草Buddleja brachystachya Diels,但本種的葉片基部圓、花冠管彎曲,蒴果無毛,種子具短翅。而短序醉魚草的葉片基部楔形且下延至葉柄基部,花冠管直立,蒴果被星狀毛,種子無翅等不同。

化學成分

利用矽膠與聚醯胺色譜柱層析,通過波譜分析鑑定其化學結構,從甘肅醉魚草Buddleja purdom ii分離並鑑定了4個化合物為:柳杉二醇(Ⅰ),桃葉珊瑚苷(Ⅱ),半乳糖醇(Ⅲ),胡蘿蔔苷(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