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岷縣第一中學

甘肅省岷縣第一中學

岷縣第一中學坐落於縣城西南高台上。學校於1928年誕生,其間四移校址,九易校名,就可知她走過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岷縣一中漸漸成為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完全中學,占地面積36669平方米,建築面積9713平方米,為定西地區重點中學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省岷縣第一中學
  • 外文名:Minxian NO.1 High School
  • 簡稱:岷縣一中
  • 創辦時間:1928年10月4日
  • 辦學性質:獨立高中
  • 校訓:心體同健,德才雙修
  • 現任校長:黃惠萍
  • 所屬地區:中國甘肅
辦學歷史,文化傳統,辦學條件,辦學成果,知名校友,所獲榮譽,

辦學歷史

簡述
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解放前21年(1928--1949)是孕育、誕生時期;
第二階段: 建國至“文革”前17年(1949--1966)是新生、前進時期;
第三階段:“文革”10年(1966--1976)是浩劫、混亂時期;
第四階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到現在(1977--2006)是恢復和發展時期。
四移校址
1928--1937年附設在岷縣第一高等國小校(今岷縣城關鎮中心國小)
1937--1939年中國小分開,中學遷至城隍廟內(今縣廣場);
1939--1949年在岷縣劇院(今城關糧管所);
1949--2001年
九易校名
1928--1931.1岷縣師範講習所;
1931.2--1936.7岷縣縣立初級中學;
1936.8--1937.12岷縣職業學校;
1938.1--1943.8岷縣縣立初級中學;
1943.8--1951.4甘肅省立岷縣中學;
1951.4--1958.9岷縣中學;
1958.9--1966.8岷縣第一中學;
1966.9--1968.7岷縣長征中學;
1968.7--2001岷縣第一中學。
前期辦學歷程
岷縣一中的前身是創立於1928年10月4日的岷縣師範講習所,當時附設在岷縣第一高等國小內(今岷縣城關鎮中心國小),辦學目的是培訓國小師資,學制一年,第二年春季招生一班35人,教工4-5 人。1931年春,師範講習所改為“岷縣縣立初級中學”,陳光虞任校長,學制改為三年,春季招生,每年招生40-50人,教職工4-5 人,不足教師多由國小教師兼任。
1936年“岷縣縣立初級中學”更名為“岷縣職業學校”同時改為秋季招生。從1937年起,每年招生兩班,教工增至7-8人,後來中國小分家,中學遷至城隍廟(今縣廣場)。1939年4月中學又從城隍廟遷進岷縣劇院(今城關糧管所),占地面積6畝5分7厘8。隨著學校規模的增大,不只岷縣境內學生上學讀書,也接收臨近的西固、臨潭漳縣會川等地學生。1943年,國中發展到6個班,學生增加到342人。
1943年8月,省政府發文將岷縣縣立初級中學,改為“甘肅省立岷縣中學”,學制為三、三制(初、高中各三年),1944年秋,招高一新生一班40人,初一新生兩班100人,有教職工24人(包括聘請教師),教學班7個,學生345人,開設的課程有公民、 國文、代數、幾何、歷史、地理、物理、化學、英文、體育等。當時正值抗戰期間,人才內流,在岷縣中學集中了一批業務水平較高的知識分子,教學質量較高。2006年春開始修建新校址(今岷縣一中)。
1947年首屆高中畢業生23人,考上大學5人。1948發展到8個班,學生增加到346人。其中男生330人,女生16人。
1949年9月,岷縣解放後,根據岷縣行政公署決定,將省立岷縣師範,省立岷縣高級農業職業學校併入省立岷縣中學,於同年11月遷入現校址,占地面積12333.4平方米,建築面積3369.7平方米。中、師、農三校合併後 , 全校有教職工49人,12個教學班,學生456人。課程設定取銷民國時期的公民、軍訓等課,改上共同綱領、社會科學等常識、國文改為語文 , 當然不止是名稱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內容全變。那時整個建築群從北向南依次是門樓、禮堂、木樓都在一條軸線上。雄偉壯觀的要數木樓,樓上有學校領導及各處室辦公室、會議室等,樓下是四個教室。1950年3月於梅五副校長來校後,始建黨組織。1951年4月,省立岷縣中學改為“甘肅省岷縣中學”。1954年高三畢業生7人,6人考入大專院校 , 因考試成績好,省教育廳獎鋼琴1架、風琴2架、教學儀器若干。1957年,反右派鬥爭擴大化,有七位教師被錯劃為右派受到批判,還不同程度的給了處分。1958年9月學校易名為“甘肅省岷縣第一中學”。這學期師生大搞所謂的技術革命 , 創造發明,大煉鋼鐵,基本沒有上課。
五十年代校園文化
五十年代學校的文體活動很活躍。各班經常排練節目 , 唱歌、跳舞;開展班級之間的籃、排球比賽。學校又組織田徑運動會,選拔運動員參加縣、地、省運動會 ; 辦《岷中生活》、《岷中文藝》報刊;建立文工團, 不但在學校演出,而且在城裡鄉下宣傳演出,演出的大本戲有:《白毛女》、《血淚仇》、《漁復山》、《赤葉河》、《雷雨》等。
過了困難時期,學校的教學秩序轉入正常,語文組在謝京珍老師的倡導下恢復了刊物《岷中文藝》,更名為《岷一中》,直到1966年文化革命之前停刊。
文革期間的破壞
“文革”期間,學校遭到破壞,學生停課鬧革命,破“四舊”,立“四新”。1966年9月,改校名為“甘肅省岷縣長征中學”。11月份學生開始大串連,學校處於混亂狀態,圖書被盜、桌凳、門窗、床鋪、玻璃等物也遭到嚴重破壞。 1967年3月,成立五人臨時領導小組,維持秩序。1968春,軍宣隊進校支左,7月12日,校革命委員會成立,復名岷縣第一中學。9月25日,武都地區派工宣隊進校“領導一切”。69年,在毛主席的“教育要革命、學制要縮短”指示下,學制改為二、二制(初、高中各二年),實行春季招生。1973年,遵照“五七”指示,開門辦學,學生分級分批學工、學農、學軍。從1969年2月到1977年8月,連續九年,城鎮戶口的初、高中畢業生,上山下鄉,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八十年代恢復辦學
粉碎“四人幫”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黨的各項正確政策的貫徹執行,學校正常教學秩序才逐漸恢復 , 獲得新生。1979年改為三、二制 , 或名為五年一貫制(國中三年、高中二年),復為秋季招生。直到82年8月又恢復為三、三制。在鄧小平同志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指示下 , 落實知識分子的政策,給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教師平反冤假錯案 , 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教學秩序日趨穩定 , 教學質量逐年上升。因此,1986年高考取得了好成績,有37人被大專院校錄取,占高三畢業生總數的21.5%。如蔣鎖紅考上清華大學水電系,這在學校的歷史上還是前所未有的。八十年代,學校兩次評為定西地區先進集體,五次評為縣級先進集體。教師王自篤1984年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郎孝良1989年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李等5人獲省“園丁”獎,4人評為定西地區教學能手和教壇新秀,2人評為定西地區優秀教師,學生多次在全國、全省學科競賽中獲獎。 尤其在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每年都有獲獎者,省、地、縣有關領導將岷縣譽為 “ 物理縣 ” 。
發展前景
2006年,學校成功實現人事,改革旨在切實加強岷縣一中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實現體制轉換、機制創新。全面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岷縣一中呈現出蓬勃生機,向更高更遠的目標前進。

文化傳統

校訓:心體同健 德才雙修
三風:校風 重德 博學 文明 進取
教風 身正 學高 樂教 善導
學風 明禮 誠信 樂學 善思

辦學條件

隨著改革前進的步伐,學校也得到發展,86年6月,在操場北邊建成磚混結構3層教學大樓一棟,建築面積 2680.16平方米 ,內有15個教室 , 學校領導和各處室辦公室,以及國中各年級辦公室等, 91 年 8 月, 在前院又建成磚混結構3層教學大樓一棟,上有12個教室 , 高中各年級組辦公室。 91 年 10 月 , 建成傳統風格的新大門。2008年12月創建為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占地面積62畝,建築面積22700平方米,現有高中教學班43個,學生2700多名,教職工187名。學校曾多次受到省市縣各級表彰獎勵,並被命名為省市兩級國防教育示範學校和省級無煙學校。
機構設定:學校機構設黨支部及三處兩室(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校務辦公室、教研室),有3個年級部和12個教研組;工會、共青團、婦委會等民眾組織健全。
班級設定:學校現有50個教學班,其中高一16個,高二16個,高三18個。
師資力量
【教職工人數】學校現有教職工187人,其中行政領導18人,專任教師138人,教輔工勤人員28人,校聘人員3人。
【教職工年齡】教職工中年齡最大的57歲,最小的21歲,平均33.5歲。
【教職工學歷】學校161名任課教師(專任教師138人、行政兼課16人、教輔兼課7人)中3人為研究生,156人為本科學歷,教師學歷達標率98.8%。
【教師職稱】高級教師28人,一級教師55人,中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1.6%。
【教職工政治面貌】黨員65人,民盟盟員7人。
【教師榮譽】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骨幹教師5人,“省園丁”5人,全省“師德標兵”1人,省級青年教學能手2人,市級骨幹教師15人,市級青年教學能手12人,市級勞模1人。
學校有11名教師,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27篇,有18名教師 , 在省級刊物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32 篇。教學設備及教學手段走向現代化,剛剛起步,已建成的電教中心,下設四個室:微機室、教師備課室、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有較為完備的理化生實驗儀器,可供物理、化學、生物課的部分實驗;有專為教師服務的資料室;有為學生開放的課外閱覽室,更有三萬餘冊的圖書室;有立卷四百餘卷的檔案室。1999年秋設立教研室,出《教研簡報》23期,教師論文集五本;2000年冬恢復校報,改名為《岷中風景線》,同時成立《紫蕾》文學社,已出三期,為了全面實施藝術教育,學校組建了各種興趣小組,有音樂興趣小組、舞蹈興趣小組、美術興趣小組、高考音樂、美術輔導班,由專任負責,正常開展活動。各班同學也在課外活動排練節目 , 一旦慶祝節日就登台演出。 在學校春秋兩季舉行的文藝演出和田徑運動會,以及每年四月的藝術體育節活動中表演節目,開展田徑比賽,展出師生書畫,受到師生及社會人士的好評,也贏得了縣上有關領導的交口稱讚。
辦學設施建設
1998年秋季為方便學生的體育鍛鍊,拆除部分危房,擴大操場,同時從南到北砌一道長一百多米的磚牆,隔開教學區與住宅區。2000年秋季又硬化了國中教學樓前的地面,又用預製塊鋪了通向圖書室及花園中的道路。
1998年11月建成康居樓1 幢5 層 , 建築面積為3689.86平方米 , 總投資180萬元,省教委配套資金26.4萬元,其餘為住戶個人集資,有32戶教職工住進了樓房。
學校有教學樓、教師住宅樓各2棟,行政辦公樓、學生公寓樓、餐廳、水沖式廁所樓各1棟;有液晶多媒體教室43個、理化生實驗室6個,多功能廳、計算機教室、美術教室各2個,學術報告廳、電子閱覽室、學生閱覽室、教師閱覽室、音樂教室、舞蹈教室、教工健身房、教工活動室、體育器材室各1個;有桌上型電腦194台,筆記本電腦155台;有200米環形塑膠跑道運動場1個、草坪籃球場4個、普通籃球場3個、排球場1個、羽毛球場4個、桌球台15張;有館藏圖書6.3萬冊,電子圖書17萬冊,報刊600餘種。

辦學成果

1949-1995 年,已畢業學生13356人(高中畢業5260人,國中畢業8096人)。解放前21年(1928-1949)共畢業608人(高中生56人,國中生552人)自新中國成立到1995年,學校培養的畢業生是解放前的21.9倍。校友遍及全國各地,很多人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幹和國家“四化”建設棟樑之材。他們有的是知名專家、學者、教授,有的是作家、醫學家、軍事家、更多的是甘為人梯的中國小教師,有的已成為甘灑熱血的戍邊英雄戰士......他們的光輝事跡和業績,給母校增添了榮譽和光彩。1994年6月,進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實行“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結構工資制,目標管理制”的科學管理,各處室工作都以教育教學為中心,取得了較好的成績。98年8月於治中校長主持工作以後 , 完善各種規章制度 , 明確辦學思想,提出學校、教師、學生的奮鬥目標、加強校風、教風、學風的三風建設,因此,各項工作更有起色,校園內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景象。

知名校友

岷縣一中70年代以來畢業生中獲博士、碩士
姓名 性別 一中畢業時間 考入院校及專業 獲得學位學校及專業 聯繫單位或地址
路鵬南 男 蘭州大學 地理 博士 現在德國
呂輝 男 西北師大 化學 化學博士 現在美國
於興中男 1972 蘭州大學 外語 法學博士 曾在美國哈佛任教現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
齊尚武 男 1979 現在美國
馬新民 男 1980 陝西師大 分子醫學 北京醫科大醫學博士 現在美國
王長安 男 1980 甘肅工業大學 博士 現在美國
史育龍 男 1984 蘭州大學 地理 北京大學博士 現在美國
王輔臣 男 1985 華東化工學院 博士 現華東理工大學
董維國 男 1988 西安交通大學 機制 博士在讀 現在新加坡
楊梅學 男 1986 蘭州大學 地理 中國科學院博士後 蘭州大學
張繼發 男 1989 蘭州大學 地質 博士在讀 現在浙江大學
顏長珍 男 1986 蘭州大學 地理 博士 蘭州沙漠所
呂濤濤 男 1984 中國科技大學 數學 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碩士 蘭州大學
呂亮亮 男 1987 中國科技大學 生物 碩士
李太安 男 1992 曾留學加拿大 瑞士 美國等國 理學碩士 生態學博士
張小青 男 1985 蘭州大學 碩士
楊彥彪 男 1986 山西醫學院 臨床醫學 醫學碩士
岳安祥 男 1990 西安交通大學 碩士北京郵電大學
張興國 男 1987 西北師範大學 數學 碩士蘭州大學 美國
曹隨忠 男 1991 甘省農業大學 畜牧獸醫 碩士在讀甘肅農業大學 甘肅農業大學
郭正剛 男 1991 甘肅農業大學 林學 農學碩士甘肅農業大學 甘肅草原生態研究所
黃雙勝 男 1991 蘭州醫學院 藥學 蘭大生物化學博士在讀 004.4.8
姓 名 性別 一中畢業時間 考入院校及專業 獲得學位學校及專業 聯繫單位或地址
包愛科 男 1997 蘭大 蘭州大學草科院 碩士
楊鑫光 男 1997 蘭大 蘭大草科院 碩士
楊永新 男 1995 西北農業大學 甘農大 碩士
王曉坤 女 1991 慶陽師專 外語 北京化工大學 碩士
杜效甫 男 1997 北京化工大學 套用數學 碩士
李鵬宇 男 1998 對外經濟貿易 碩士 北京大學
李春敏 男 1986 蘭州醫學院 臨床醫學 新疆醫科大學 碩士 江蘇鎮江市
張新慧 女 1998 甘農大 甘農大 碩士
郎俠 男 1995 甘農大 甘農大 碩士
章建勤 男 1985 西北師大 物理 西北政法 法律碩士在讀
景何仿 男 1988 天水師範學院 數學 蘭大 碩士
徐向晏 男 1991 西北師範大學 物理 理學碩士西安科學院
王學軍 男 1992 蘭州醫學院 臨床醫學 西南醫科大碩士在讀 岷縣城關鎮
張康民 男 1978 浙江大學 博士 現在澳大利亞
姜炳生 男 1985 天水師專 外語 (2001年新加坡)碩士 現在天水師院外語系
龔喜平 男 西北師大 中文 文學碩士 西北師大
買自雄 男 1988 北京醫科大學 本碩連讀
李貴賢 男 1985 武漢化工學院 博 士 甘肅理工大學
陳江豪 男 蘭大無線電物理碩士
顏長征 男 1986 博士後 沙漠研究所
尹亞雄 男 蘭在地質礦業博士
孫慶梅 女 遺傳學碩士
韓崗 西交大工程碩士
王小娟 女 蘭大法律碩士
趙波濤 男 無線電物理碩士
張早 男 蘭醫病理學碩士
朱江鵬 男 天津醫科大學 南開企業管理碩士

所獲榮譽

2021年9月,被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授予“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2022年3月,被命名為省級示範性高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