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木藍

甘肅木藍

甘肅木藍學名Indigofera potaninii),為豆科木藍屬下的一個植物種。灌木,高達1米。莖紅褐色,圓柱形,有皮孔,幼枝具棱,密被白色並間生棕褐色平貼或近平貼丁字毛,後變無毛或近無毛。莢果褐色,長達3.5厘米,近無毛;種子禾桿色,長圓形,長約3.5毫米。花期3-7月。產甘肅(西部)。生於河灘、路邊,海拔38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甘肅木藍
  • 拉丁學名:Indigofera potaninii Craib
  • 別稱:波氏木藍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薔薇目
  • 亞目:薔薇亞目
  • :豆科
  • 亞科:蝶形花亞科
  • :木藍族
  • :木藍屬
  • 亞屬:木藍亞屬
  • 木藍組
  • 亞組絹毛木藍亞組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繁殖方法,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灌木,高達1米。莖紅褐色,圓柱形,有皮孔,幼枝具棱,密被白色並間生棕褐色平貼或近平貼丁字毛,後變無毛或近無毛。羽狀複葉長4.5-10厘米;葉柄長1.3-2.5厘米,葉軸扁平,有白色丁字毛;托葉較堅硬,長3-4毫米;小葉2-4對,對生,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2 (-3)厘米,寬6.5-9毫米,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被白色丁字毛,下面稀間生棕褐色毛;中脈上面微凹陷,側脈兩面均不明顯;小葉柄長約1毫米;小托葉微小,鑽狀。總狀花序長達19厘米;總花梗長約5厘米,有丁字毛;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3毫米,有絹絲狀丁字毛,早落;花梗長約2毫米,有毛;花萼杯狀,長約3.5毫米,外面有毛,萼齒三角形,先端長漸尖,最下萼齒長約2毫米,花冠紫色或紫紅色,旗瓣闊卵狀橢圓形,長7.5-8毫米,寬5-6毫米,外面有丁字毛,翼瓣長約7.5毫米,邊緣有毛,基部有瓣柄,龍骨瓣與翼瓣等長,邊緣及先端有毛;花葯卵球形,兩端無髯毛;子房有毛。莢果褐色,長達3.5厘米,近無毛;種子禾桿色,長圓形,長約3.5毫米。花期3-7月。
甘肅木藍

生長環境

生長於河灘、路邊,海拔3800米。喜光,

分布範圍

分布於甘肅(西部)。
甘肅木藍

主要價值

可做園林觀賞。莖皮纖維供制人造棉、纖維板和造紙用;枝條可編筐;種子含油及澱粉;葉含鞣質。

栽培技術

排水、光照需良好。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

本種提示

本種與四川木藍I. szechuensis Craib相近, 據Craib (1913) 指出,二者的區別在於:後者的花冠較長,長約9.5毫米,托葉較短,長約2毫米。在我們看到的標本中幾乎都屬於四川木藍,僅四川西部鄉城產的標本,其形態與模式照片很接近,特徵基本上與原始描述一致,唯莖、葉上出現半開展性的丁字毛而略有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