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三鋪鄉

三鋪鄉即甘肅省定西的第三鋪鄉。第三鋪鄉東接平襄鎮、東南與李家店鄉、常河鎮鄉相鄰,西北與什川鄉、馬營鎮相連。境內有馬李、通高公路交叉通過,鄉村公路寬廣通達,19個村通公路,全鄉所有村通郵,交通方便。有屬於省級文物的戰國秦長城縱橫南北,成為三鋪鄉自古就為重要之地的有力見證。第三鋪鄉堅持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扶貧開發為龍頭,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大退耕還林的力度,走出了一條畜牧強鄉,藥材富鄉的新路子,全鄉面貌得到極大改善,受到了上級部門的一致好評。該鄉先後被評為全縣“信訪工作先進集體”,“雙培雙帶工作先進黨委”和“先進黨組織”等榮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甘肅三鋪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面積:166平方公里
  • 人口:17267人
行政區劃,人文特色,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產業結構,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勞務產業,

行政區劃


三鋪鄉三鋪鄉轄19村112組3570戶17267人,農村勞動力8320人,總面積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8189.8畝, 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580元,全鄉糧食總產量5503噸。

人文特色


三鋪鄉秦長城遺址三鋪鄉民風淳厚,文化底蘊深,珍藏名人名家字畫已是歷來已久的習慣,貧富無別,家家總有條幅字畫。珍藏書畫數量之多,檔次之高的也有許多,並以字畫檔次的高低,數量的多少作為衡量一個人文化品位的重要標準之一。民眾純樸善良,正直,勤勞,熱情好客,對外來事物或新鮮事情,反應中吸收非常快。全鄉從事於運輸,加工、販運、種植、養殖、維修、承包工程,勞務和外地工作的人特別多,他們長期在外奔波,不僅增長了見識,還為本鄉提供了許多先進生產技術和最新的致富信息,第三鋪鄉人民正以自己的熱情智慧和勤勞,改變著自己的生活,也改變著鄉村整個面貌。
位於通渭縣西部地區的第三鋪鄉,是通渭縣最窮的一個鄉,這裡山大溝深,土地瘠薄,世世代代居于山中的人們,面臨著生存與貧窮的困惑,改革開放以來,第三鋪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新一屆鄉黨委、政府領導班子的團結帶領下,第三鋪鄉人民發揚苦幹不苦熬實幹爭一流的精神,圍繞“調整種植結構,做示範文章,轉變民眾觀念,讓民眾得到實惠”這一總體思路,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精心組織,狠抓落實,使第三鋪鄉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鄉各項工作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勢頭。

自然資源


三鋪鄉畜牧業發展快速三鋪鄉地勢北高南低,山樑起伏,深溝大澗,屬冷涼半濕潤區,無霜期130天左右,年均氣溫5—6攝氏度,最熱月平均氣溫15—17攝氏度,最冷月平均氣溫-8—9攝氏度,苦水河流經其境,以鹹水為主,局部有含淡水的黃土丘陵潛水區。土壤以黃綿土,黑壚土為主,適宜於冬小麥、洋芋、豆類、胡麻、糜谷雜糧、蔬菜的種植和核桃、花椒、蘋果、梨、杏等的生長。草地覆蓋率在20%——40%之間,以草本植物為主,其中禾本科占48%,菊科占30%。有利於豬、雞、兔、細毛羊、牛、奶羊等商品畜牧業發展。礦產資源有少量紅粘土。家庭工業以草辮加工為主。

基礎設施


正在修路的三鋪鄉村民第三鋪鄉基礎條件差,全鄉18個村分散在16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農民吃盡了人背畜馱的苦頭,年輕人飽嘗了因路不通而娶不上媳婦的痛楚。鄉黨委、鄉政府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和扶貧開發的龍頭,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利用春播結束的空當,組織7村24社投入勞力23910人次,改造拓寬鄉村道路58公里,由過去2米、4米拓寬至6米、8米,移動土石方19.1萬立方米,極大地方便了民眾,7村24社都通了汽車。四年來,鄉上累計新修全鄉主幹公路四線五條,全長81.4公里,整修拓寬村社道路56條110多公里,2002年,爭取資金16萬元,修建了候坡上游大橋,使全鄉道路實現了網路化,一輛輛農用車、大汽車開進了三鋪鄉的村村社社,溝溝峁峁,又把這裡的農副產品運往各地。二是排危建校。2001年,鄉上籌措資金46萬元,對全鄉的16所2837平方米中國小校D級危房進行了排除。2002年新建了小灣國小,建築面積達1236平方米;2003年,又改、擴建了花蘭寺初級中學,建築面積達680平方米;鄉上又爭取危改項目160萬元,新建了陳溝、候坡等三所國小,三年內配套課桌凳670套,微機20多台,使三鋪鄉的教育事業走上正規化、標準化的軌道。三是多方籌措資金6.4萬元,拉通了城灣,姚岔村2村3社的照線路,使三鋪鄉民眾戶戶告別了點煤油燈和驢推磨的歷史。
在道路建設上,三鋪鄉率先回響“村村通”政策,積極籌措資金,動員民眾,對以往彎多坡陡、坑多道窄的8條舊道進行了全面的改擴修,同時又新修了10條便民村道。徹底改變了過去“地在莊前,道纏三圈”的狀況,使全村95%以上的耕地和所有的農戶都通了三輪車。道路情況的好轉,為村民發家致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在水利建設方面,為達到“85%以上的梯田寬直平坦、保墒性好”的目標,三鋪鄉聘請縣、鄉水利專業人士進行科學規劃,採取人、機兩結合,興修大塊面梯田1000多畝。為方便人畜飲水,還興修水窖260眼,安裝自來水52戶,實現人畜飲水安全。

產業結構


三鋪鄉產業結構最佳化第三鋪鄉,海拔約2034米,無霜期130天左右,年降雨量約400毫米,氣候適宜發展種草養畜產業。鄉黨委、鄉政府緊緊圍繞縣上提出的“三種三養三開發”的發展思路,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種草養畜產業。全鄉優質牧草面積達到0.46萬畝,全鄉大家畜存欄6800頭,出欄800隻,豬存欄6700隻,出欄6200隻,羊存欄4300隻,出欄1800隻,雞25000隻,出欄20300隻。建成了郭家山村高標準化草畜示範點1個,發展小尾寒羊養殖戶30戶,養羊164隻。魯西黃牛養殖戶42戶養牛84頭。2004年,三鋪鄉以郭家山草畜產業開發為龍頭,在候坡、萬岔兩村大規模實施種草養畜,養禽項目,以養殖郭家山的小尾寒羊為主,向這兩村以至全鄉輻射,深入推進草畜富民戰略,走種草養畜,草畜結合,富民富鄉,就地轉化的路子。在資金籌措上,鄉上採取政府貼息協調貸款多數,民眾自籌資金少數的辦法,給養殖戶籌措配備資金,採訪中,該鄉鄉長馬憲琪告訴記者,鄉上通過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和引導,力爭早日使第三鋪鄉實現“滿山遍野種草,家家戶戶養畜”的目標,並且計畫大力培養、扶持一批草畜經銷戶,為草畜產業的發展增添活力。

生態環境


三鋪鄉退耕還林工程第三鋪鄉地處山區,過去由於歷史原因,加之連年乾旱,使植被遭到破壞,嚴重威脅著人民生存,困擾著人民生活,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退耕還林的政策,為第三鋪鄉改善生態環境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他們緊緊抓住退耕還林不放鬆,全鄉上下一盤棋,集中連片規劃,打破村界統一調派勞力,在退耕還林過程中,堅持科學與務實態度,立足長遠,使退耕還林和三荒造林相結合,生態林、經濟林兼顧,對十幾道梁系進行遞進式退耕還林。自2000年以來,全鄉退耕還林(草)面積達到1.15萬畝,荒山造林0.44萬畝,退耕還林後,農戶享有了充分的經營自主權。林業部門會同糧食、財政部門建立了詳實的檔案資料,農戶憑證直接領取糧款補助。同時,使該鄉探索出了生態林草間作,用材林草間作,經濟林草間作、生態林經濟林等行之有效的建設模式,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

經濟發展


三鋪鄉農業發展以“苦甲天下”著稱的通渭縣是以農業為主,由於長期受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靠天吃飯,產業結構單一,農民生活水平落後,在這種情況下,第三鋪鄉在發展中不斷探索,開拓進取,勇於創新,走出了一條“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中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為出發點”的新路子。
在農業生產方面,三鋪鄉始終堅持“依靠政策、科學務農”的路子,著力改變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種植、養殖結構,從工具轉換到科技生產,從品種更新到產品推銷,無不以縣、鄉政策信息為指導,及時宣傳,及時引進,全村240戶民眾莫不受益。引進先進耕作技術5項,引進良種玉米800餘公斤,良種馬鈴薯40噸,農產品人均純收入860元。2006年以來,該村結合縣上“小項目小發展”的指導思想,爭取到孟加拉小額信貸項目和法國沛豐協會信貸項目,累計發放貸款120餘萬元,發展種植、養殖戶100餘戶,使全鄉村民的經濟生活狀況得到根本性的扭轉。
面對“上項目無資金、民眾想貸款,信用社不敢放”的實際問題,第三鋪鄉黨委、鄉政府有舉措地提出創建了雙培雙帶養殖信用合作組,不僅解決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經濟建設“兩張皮”的現象,而且找到了黨建與經濟工作的最佳結合點,有力地促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在郭家山,雙培雙帶信用合作組已遍及該村各社, 80%以上的農戶積極參與了信用合作組的培訓和入組,他們遵循“共擔風險、相互擔保、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致富路,統一項目,統一貸款,學習技術,自選牛羊,建圈舍,搞養殖,帶動了全鄉畜牧業的大起步,為三鋪鄉2004年全面實施畜牧強鄉,牛羊富民的重大戰略邁出了舉足輕重的一步,使全村雙培雙帶信用合作組達到了9個。其中:養羊信用合作組3個,養牛信用合作組6個,並在合作組內吸收致富能人4名,致富帶頭人2名,入黨積極分子2名,其它民眾50名,整個信用合作組的組建得到了鄉信用社的支持貸款28.9萬元,民眾自籌7.5萬元,郭家山村雙培雙帶養殖信用合作組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為鄉黨委、鄉政府如何搞好雙培雙帶,怎樣發展畜牧養殖“點透迷津”,在這一舉措的帶領下,一條“示範戶+信用合作組+協會=雙培雙帶工程建設的致富路子”醒目地擺在了全鄉各級組織和廣大幹部民眾的面前。在郭家山成立養殖協會1個,重點培養協會會員6名,選出雙培雙帶示範戶16戶,這些戶不僅是牛羊養殖大戶,而且還是掌握技術的明白戶。郭家山村雙培雙帶養殖示範戶的迅速發展,為全鄉致富奔小康開了個好頭。
鄉黨委、鄉政府一班人求真務實的作風,順了民意,暖了民心,第三鋪鄉處處呈現出勃勃生機。經濟的發展,人民的團結,社會的進步展現了新的生命力。一個聚精會神抓工作、乾實事,謀發展,關心民眾生活,增加民眾收入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該縣縣委書記來第三鋪鄉檢查工作時說“第三鋪鄉最貧困,但第三鋪鄉的民風最純樸,幹部工作也最紮實,難得”。求真務實真正成為廣大幹部與民眾的連心橋。
第三鋪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素質,從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迫切的實際問題出發,有步驟地加以推進,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首先是在蘆灘、侯坡兩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完成項目規劃建設任務,共機修梯田1643畝,引進優質種薯180噸,優質草籽5100公斤,新建標準化圈舍250座,引進牛247頭,發展養殖戶247戶,發放鍘草機50台,修建村文化室2處,培訓農民技術員780人次。組織開展勞動力培訓4期共410人次,引導外出務工人數達5192人次,勞務創收25.8萬元。同時重點在全鄉10村23組確定2008年雙壟溝全膜玉米種植面積5200畝,涉及農戶534戶,在通高公路沿線規劃3000畝的示範片一個,全鄉投入雙壟全膜鋪膜機7台,已完成覆膜1500畝,其次是通達工程項目西坪至馬李公路段路基和邊溝全面完成,建成漫水橋一座,涵橋一座,投資46萬元的三鋪中學和萬岔國小“危改長效機制”校舍改建項目,已完成12間教室、12間辦公室、5間庫房,總計1744平方米;建成“村村通”通信轉播塔,實現了村村通電話;“有線電視延伸到鄉鎮工程”已完成一村142戶的有線電視和街道調頻廣播安裝工程。最後就是小城鎮化建設,已完成拆遷面積7560餘平方米,完成建築面積6481平方米,累計投資678萬元,建成鄉衛生院辦公樓,占地面積1320平方米,建築面積790平方米,鄉計畫生育服務所辦公樓,建築面積449平方米,鄉司法所辦公樓,建築面積192平方米。

勞務產業


三鋪鄉勞動力資源最佳化在農村勞動力資源的最佳化配置上,該村堅持政府組織和民間自發“兩條腿走路”。根據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學歷、技術、閱歷及家庭狀況等,鼓勵大家“走出去賺錢,靠技術致富”。全村共輸出政府組織的勞動力108人次、民間自發的勞動力1200餘人次,人均年創收1.5萬元左右,極大推動了家庭經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