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河

甘河

甘河是嫩江支流,發源於大興安嶺山脈東側沃其山麓,海拔1197米。呈西北——東南流向,經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於黑蒙交界處附近匯入嫩江。主要支流克一河吉文河、嘎仙北無名河、阿里河奎勒河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甘河
  • 所屬水系:黑龍江支流松花江支流嫩江的支流
  • 地理位置:內蒙古呼倫貝爾市
  • 流經地區鄂倫春自治旗加格達奇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 發源地:大興安嶺東坡伊勒呼里山西麓
  • 主要支流:克一河、吉文河、阿里河、奎勒河
  • 河長:490公里
  • 河流面積:1.97萬平方公里
  • 平均流量:130立方米/秒
  • 河口:莫旗的額爾河鄉下游15公里處
幹流情況,水文特徵,自然災害,主要支流,治理開發,

幹流情況

甘河亦稱旱河,屬嫩江水系,是嫩江的主要一級支流。發源於內蒙古自治旗鄂倫春旗境內伊勒呼里山主峰大白山以西。流經鄂倫春自治旗加格達奇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額爾河鄉東南7公里處注入嫩江,河長490公里,河寬50~200米,河深為1~3米,流域面積1.97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克一河阿里河吉文河奎勒河等。
甘河谷坡為20°至40°,谷底寬為3~4公里,呈梯形或淺槽形河谷。河道沿右岸而行,有較多的石砬子,水流較急,河道曲折,呈S形或Ω形接連不斷。舊河道和牛軛湖時時可見,從兩岸注入甘河的小溪較多,水泡子星羅棋布,砂灘、砂咀出現甚多,一般在0.4至1.0平方公里左右,最大的在老道口附近,長達2.5公里,寬約500米為砂卵石。河流凹岸因水流沖刷坍塌形成土岸,凸岸則為砂、卵石灘淤積。
甘河加格達奇段甘河加格達奇段

水文特徵

甘河在4月中、下旬開河,在11月上、中旬封河,冰期長達5至6個月。年降水量為500毫米 左右,多集中在6 至8月間。據水文站記載,多年水位平均在98.24米,最高洪水位為102.01米 (1988年8月9日測);最低水位為97.56米(1988年4月4日測)。多年平均流量為66.7立方米/秒, 最大流量為3 200平方米/秒(1988年8月9日測);最小流量為0.43立方米/秒(1985年2月12日測)。 水中含鹽度極值平均為209 毫克當量/升,最大時為260毫克當量/升(1983年7月20日測)。河水 總硬度極值從1975年至1984年平均為0.7 毫克當量/升,最大為1.03毫克當量/升(1976年2月16 日測)。酸鹼度(PH) 極值多年平均為7.0,最大為8.1(1976年7月11 日測)。
甘河航拍甘河航拍

自然災害

1988年,由於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全球大部分地區氣候反常,大興安嶺甘河流域在其影響下於8 月初連降大雨。最大降雨量是8月7日,甘河上游的吉文站61 毫米,阿里河站121毫米,加格達奇站83毫米,致使甘河水位猛漲。 8月9日下午4時,最大洪峰到達加格達奇站,最大流量為3200立方米/秒,最高水位102.01米,超過警戒水位2.58米,原設計標準為20年一遇洪水的甘河大堤,雖然經受住1986年50年一遇洪水的考驗,但面對這次百年一遇的洪水卻不堪一擊。水位超出壩高,大壩有100 多米被沖毀。 曙光街道、光明街道的5 平方公里的居民區進水,白樺鄉約40 平方公里的田野泡在水裡,受災2 487戶、11 636人,沖毀堤壩5.4公里,沖毀公路約1.8公里。農田絕產1 000畝,房屋有264間倒塌、1 538間被毀壞。造成經濟損失總計為2 340萬元。
1989年6月26至30日,因降水集中,甘河出槽,河南部份被淹。到7月21日,甘河再次出槽,河南公路中斷7天之久,甘河兩岸農田幾乎絕產,災情僅次於1988年。
甘河甘河

主要支流

克一河,是甘河主要一級支流,發源於大興安嶺北段東麓鄂倫春自治旗境內伊圖里河林業局庫布春林場北溝,地理坐標為東經122°08’18'',北緯50°35'28'',海拔1030米,河長79.2公里,河深0.65米,河寬15.5米,流域面積1358平方公里,流速0.85米/秒,流量9.89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3.12億立方米,河道平均比降1.9‰,年結冰期約5~6個月。自西向東流,流經庫布春林場、銀阿林場、克一河鎮、霍都奇林場、莫冷格林場、索圖罕林場、甘河鎮,在甘河鎮甘西村北側注入甘河。河道穿流於崇山峻岭中,主要支流有霍都奇河、索圖罕河等。
阿里河,是甘河主要一級支流,發源於鄂倫春自治旗東北部伊勒呼里山西南麓,海拔1162米。由北向南流在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東南1公里處注入甘河。河長106公里(一說124公里),流域面積2150平方公里(一說218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1立方米/秒。自然落差415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 75萬千瓦。主要支流有左阿里河、開拉河、得沃河、斗克河、康卡河、紅旗溝等。
奎勒河,是甘河主要一級支流,發源於倫春自治旗中部大興安嶺東麓,海拔1142米。河長189公里,流域面積472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8.1立方米/秒。自然落差415米。沿扎克奇山北麓南流折向東流,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奎勒河鎮東南13公里處注入甘河。
加格達奇河,是注入甘河的一個北部支流, 發源於境內北部山脈。 流經加格達奇區長虹街,在曙光街注入甘河,其全長195 公里。河下游比較彎曲,河口附近受甘河洪水頂托影響,遇暴雨水位猛漲。為防止洪水泛濫成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加格達奇區人民政府逐步加固完善了加格達奇河兩岸的防洪大壩工程。
額爾格奇河,也是注入甘河的北部支流之一。發源於境內北部山脈,河長54公里,流經加北鄉境內。額爾格奇河分別先後匯進了頭道河、二道河、五叉溝河、克爾鐵特河、五叉溝一泉和五叉溝二泉的水流。流經白樺鄉境內的靠山村、東溝村、白樺畜牧場和額爾格奇鐵路橋後匯入甘河。它是加格達奇區境內貫穿南北的第二大河流。
塔列吐河,發源於境內西北部山脈,與發源於境內西部山脈的小莫爾可河匯流後,一起流經白樺鄉境內注入甘河。它是甘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另外,有發源於西部山脈的即在加鐵生活段農揚附近的庫爾奇河,流經科研站附近注入甘河。還有位於區內南部額爾格奇鐵路橋東側的3個寶龍泉和位於加嫩公路西側五叉溝附近的2個五叉溝泉。
甘河甘河

治理開發

甘河原堤壩於1983年破土動工,1984年修築主體工程並對老河道進行改道,裁彎取直。甘河原堤壩的築成,對抵禦洪水、減輕水害起了一定的作用。1986年,堤壩經修築加高,攔住了50年一遇的洪水。1988年在百年一遇特大洪水衝擊下,雖然水位超過壩高,部分壩身沖毀,但仍起到蓄洪作用,使水災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河南護田堤在1985年完成,於1986年被50年一遇的洪水沖毀。1989年在組織對甘河原堤壩修復的同時對白樺鄉的防洪堤也進行了施工。 1989年初,重新設計了50年一遇防洪標準的甘河堤壩,並於1989年5月1日破土動工,1990年8月全部竣工。新建甘河堤壩本著防洪、 交通、旅遊相結合的原則,採用了主壩和副壩結構。主壩頂寬4米,副壩頂寬8米。副壩頂鋪砂石路面,既適應搶險運輸需要,又適宜遊人遊覽參觀。1990年,對白樺防洪堤進行維修,完成土方500立方米。 水利局一手抓堤壩建設,一手抓堤壩管理。為減輕洪水對堤防的壓力,對甘河大橋南岸行洪區內企事業單位、房屋等進行清障工作。從1984年起,先後拆除房屋2 000平方米,價值300萬元; 搬遷了行洪區內的公安幹校、 審查站,森警大隊等十幾個單位。新建甘河堤壩竣工後,在堤上要道設了路攔兩道,派3名護堤員巡護,以加強對堤壩的管理。
甘河上游甘河上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