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古塔

甘州古塔

甘州古塔在張掖的塔是中國塔和印度塔的融合體。現存的是木塔和土塔。塔的構造可分實心塔和樓閣式塔兩種。實心塔分為阿育王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剛寶塔;樓閣式塔分為密檐樓閣式,磚石樓閣式,磚木混合式。建築材料主要有木、磚、石、琉璃和鐵五種。塔的外形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和圓形等。塔的層數是奇數。比較著名的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甘州古塔
  • 外文名稱:Ganzhou Guta
  • 地理位置:張掖市人民(中心)廣場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免費
  • 別稱:木塔
  • 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相鄰景點,相關詞條,

發展歷史

關於甘州木塔最有趣的是民間一則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的一個冬天,有一個張掖人,一個武威人,一個酒泉人三人一起駐到一個店裡的一間房裡,而這個房裡的炕只熱一方方。於是這三個人突發奇想說比高低論輸贏,贏的睡熱處。 武威人搶著說:“我們武威有個柳墩,離天還有九分。”張掖人接著說:“張掖有個木塔寺,離天還有七八尺”。這時店裡又來了一位客人,是永昌人,聽別人比高,也摻和著說:“永昌有個鐘鼓樓,半截子鑽在雲裡頭”。這酒泉人一聽,順口便說:“我們酒泉沒有啥,這方方熱炕我睡下”。在說的當兒已經脫鞋上了炕,剩下的人大眼瞪小眼,你望我,我望你,愣在哪兒什麼也沒說。聰明的張掖人想以河西第一塔的高占住熱炕,被機靈的酒泉人捷足先登,武威人、永昌人本想鎮住張掖人,卻事與願違,熱炕也沒有睡成。
甘州古塔甘州古塔
座落在張掖城區的甘州木塔,原為隋代萬壽寺舊址。據有關文獻資料記載,木塔是隋文帝開皇二年(公元582年)為安置釋迦牟尼的舍利子而建。相傳,當年釋迦牟尼佛涅槃時,得舍利子84000粒,阿育王置瓶造塔,每粒各建一塔,中華震旦有塔十六座,張掖木塔便是其中之一。
神奇壯觀的木塔,在建造過程中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建塔初期,因甘州地處潮濕水窪之地,地基較軟,塔怎么也無法豎起。這事可難壞了負責修塔的師傅屠龍。一天屠龍師傅為造塔豎塔之事煩惱不已,便一個人唱起悶酒來,這時,走來一個年輕人,對屠龍師傅說:“師傅,我給你做個下酒菜來”。這屠龍師傅以為是找活乾的小工,也就沒有留意,等年輕人端上菜來,白白的豆腐上撒了須些韭菜,白豆腐恰似截截木料,那韭菜分明就是鉚樣,屠龍一看恍然大悟,於是緊追而問,年輕人道出姓氏,它就是木匠的開山鼻祖——魯班。經魯班點化,屠龍師傅照樣套鉚,木塔果然穩穩地豎了起來。木塔中心有一鐵柱,站在塔底一用勁,三十三米高的塔就會旋轉起來,這樣遇到大風平衡塔身,這都是“鉚”的作用。甘州木塔以其宏大的壯觀的建築工和高超精湛的造型藝術稱決於世。本塔原有15層,塔身木構件處表貼金,富麗堂皇。尤其是塔基有一地下室,中心豎一鐵柱,下承鐵座,上接塔頂。遊人站在鐵座上,用力啟動鐵柱,可使整個塔身旋轉。這一精湛的絕技令中外遊人讚不絕口,當時波斯國使者曾觀此木塔,驚嘆地說“此塔製作之工,可為世界木工、鐵工、畫師取法”。另有西域沙哈魯王使者途徑張掖,在遊記中寫到:“每層內有房屋門戶,施以油漆,全以術料建築,外貼以金,全塔嚴然金制”。到了清代,木塔雖降為九層,仍氣勢不凡,雄姿不減。當時,整個寺院(萬壽寺)是張掖有史記載中最古老的寺院。塔後的藏經樓是一座兩層三重檐山頂建築,頂層四周有木構回欄,以其端莊渾厚與木塔挺撥俊秀相得益彰。除木塔外還有殿樓、廊廡、廚庫、山門等建築,塑有五百羅漢,二十尊護法神等。特別是塔頂懸有古鐘一口,造形玲瓏,發音宏亮,撞擊之聲可達數里。舊時稱為甘州八景之一的“木塔疏鐘”,專指此鐘。這座矗立了一千多年的古塔在清未遭遇“黑風”侵襲而毀。
甘州古塔
甘州古塔甘州古塔
目前,映入遊人眼帘的木塔是公元1926年重新修建的,現有木塔高三十二米,共有九層,為磚木結構的閣樓建築。塔形為正八面體,塔的外面是一個完整的木架,塔內空心,不能登臨,內徑約三點三米。塔體不用釘鉚,全由斗拱,大梁、立柱縱橫交錯,相互拉結。塔基高為一米,面積約二十平方米的土台,四周用花崗岩石欄護圍,上雕龍鳳孔雀祥雲等吉祥圖案,給人以莊重厚實之感。塔底由二十根粗大圓柱支撐著,一至七層為磚砌塔壁,外檐為木構,每層周圍均勻地豎立著八根木柱,每層有八根橫樑,分別指向八個不同的方向,每層的八個角上都有木料刻成的龍頭,口含寶珠,下系風鈴,微風吹來,鈴聲叮咚,與飛燕爭鳴斗曲,悅耳動聽。塔頂成傘形,由下而上逐層縮小,每層門窗各異。古人曾賦詩盛讚:“無龍何處鳥鳴習飛,一塔依然雲翠微,畫棟凌空齊雪嶺,殘鐘斷續入柴扉。”

主要景點

《甘州府志》載:“一城山光,半城塔影,連片葦溪,遍地古剎”,這是張掖的特有風貌;那一座座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塔,千姿百態,煞是壯觀。張掖是絲綢之路的重鎮。佛教傳入我國後,很快興盛起來。佛寺林立,佛徒眾多,晨鐘暮鼓,香菸燎繞,頗引一些虔誠僧眾來此觀光求法;其中西土僧人來者不少,隨之建塔這種形式也就流傳開了。佛教傳播得越來越廣,塔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在張掖見到的塔是中國塔和印度塔的融合體。塔的構造可分實心塔和樓閣式塔兩種。實心塔又分為阿育王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剛寶塔;樓閣式塔分為密檐樓閣式,磚石樓閣式,磚木混合式。建築材料主要有木、磚、石、琉璃和鐵五種。塔的外形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和圓形等。塔的層數取奇數。在“半城塔影”中,比較著名的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塔。現存的只有木塔和土塔了。木塔是樓閣式塔。土塔,建立在大佛寺內,是覆缽式的塔,亦稱喇嘛塔。覆缽還保存了墳冢的形式。這種類型的塔,張掖修建的很多,如東門外的奇峰鎮定塔,北門外白塔寺的水塔,南門外崇慶寺的火塔,安陽高寺的吉祥塔等等,都是為高僧、和尚、喇嘛們死後的遺體火葬而建的塔,所以人們稱和尚墳。這種塔的特殊藝術風格,是把密檐式空心塔身,全部填成實體,成為實心塔,人們不能登臨塔頂。塔的下部增加了一個高大的須彌座,座上雕飾富麗的佛像、菩薩、伎樂,以及獅象等物像圖案。張掖古塔中,只有大佛寺金塔殿上的金塔是亭閣式單層方形塔,塔身內設直安置佛像。由於樓閣式塔,雖然雄偉高大,但工程花費浩大,只有帝王和達官富豪才能興建,平民百姓無能為力。因此在古代建築中覆缽式塔普遍興起,樓閣式塔逐漸衰落,所以張掖的眾多古塔是覆缽式的喇嘛塔。
甘州古塔
土塔建在大佛寺內,是覆缽式的塔,亦稱喇嘛塔。覆缽還保存了墳冢的形式。這種類型的塔有很多,如東門外的奇峰鎮定塔,北門外白塔寺的水塔,南門外崇慶寺的火塔,安陽高寺的吉祥塔等等,都是為高僧、和尚、喇嘛們死後的遺體火葬而建的塔,所以人們稱和尚墳。這種塔的特殊藝術風格,是把密檐式空心塔身,全部填成實體,成為實心塔,人們不能登臨塔頂。塔的下部增加了一個高大的須彌座,座上雕飾富麗的佛像、菩薩、伎樂,以及獅象等物像圖案。古塔中,只有大佛寺金塔殿上的金塔是亭閣式單層方形塔,塔身內設直安置佛像。

相鄰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