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形窯

瓶形窯

雙層式直焰窯,因形狀像瓶子而取名為瓶形窯,在上層燒素燒坯,下層釉燒,底部有火口,有一部分火焰折向窯中央經窯底孔道而進窯室,其餘的則沿著火牆上升入窯,煙囪建在窯冠上方,抽風能力強,溫度高,效率也較高。從整個窯截面來看,熱量分布比較均勻。瓶形窯大量用於製造土器和瓷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瓶形窯
  • 外文名:Bottle-shaped kiln
  • 套用領域:陶瓷
  • 作用:製造土器和瓷器
起源,缺點,

起源

瓶形窯最早出現於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在徐淮地區和太湖流域採用直焰式瓶形窯生產出形制較為規整、以幾何印紋為主要裝布的硬質陶器,窯內已使用窯具支撐製品,形成合理的通火空隙,以使窯溫上下均勻。

缺點

由於上窯及煙囪對底窯的壓力,下窯要厚大,甚至要修複雜的支撐梁,因此有一種舍窯出現,它將煙囪蓋在另外工作間的牆上,而不在窯本身上,有時這一幢“舍”比窯的帽子還大,很多工作可以在“舍”中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