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中雜俎

瓮中雜俎

《瓮中雜俎》是199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廖沫沙。

基本介紹

  • 書名:瓮中雜俎
  • 作者:廖沫沙
  • ISBN:9787500416258
  • 頁數:469
  • 定價:19.00元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4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廖沫沙的《瓮中雜俎》一書共460多頁,檢
查交代材料就占全書的四分之三。這些曾被打入另冊的作者所寫的另類文
字從另一角度極為真實地為歷史提供了心靈磨難的鐵證;其史料價值之高
,不僅因為“此憶只有中國有”還因為它們明白無誤地表明知識分子已經
從自由思想者被迫蛻變為沒有靈魂的軀殼,知識分子的群體已經徹底毀滅
了。愚昧、專制、血腥的“文革”的爆發,是歷次非知識、非文化的檢討
運動的必然。

作者介紹

廖沫沙,湖南長沙人。上海藝術大學肄業。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參加左聯。曾任《抗日日報》《救亡日報》《新華日報》編輯主任,香港《華商報》編輯主任、主筆,中共港澳工作委員會委員。建國後,歷任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教育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北京市第三、五、六屆政協副主席。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從1966年5、6月份起,他連續遭受批鬥,1968年初到1975年他在獄中整整被關了8年,後又被送到江西一個林場勞動3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才得以平反。著有《鹿馬傳》《分陰集》《廖沫沙雜文集》《紙上談兵錄》及與鄧拓、吳晗合著《三家村札記》等。1991年12月27日,作為“三家村”的唯一倖存者廖沫沙同志逝世了。
廖沫沙不僅是一位老革命家,而且還是著名的雜文作家。他一生與“書”打交道,廖老曾說“書是老師,是朋友。一個刻苦奮進、頑強求知的年輕人,如果與書結成血肉般的聯繫,就會變得聰明、博學、有道德、有修養。隨著知識的積累,視野的開闊,越學越想學,各方面的知識便相互補充,不可窮盡”。
這確是廖老積一生實踐的經驗之談。他從小酷愛讀書,尤其喜歡文學書籍。從國小三年級起,就開始讀《儒林外史》《紅樓夢》等中國古典小說,並讀了冰心、茅盾、鄭振鐸等人創作或編寫的大量作品和書刊,以及許多外國作品。1927年,廖老從長沙師範畢業,輾轉到上海當了一年大學旁聽生,從此踏上了自學道路。這期間,他與同學合租一間破舊的房子,白天去圖書館讀書,晚上在“斗室”整理筆記練習寫作。
讀了魯迅先生的雜文後,廖老萌生了對雜文的興趣,以後便開始在《自由談》上發表雜文。由於雜文之“雜”,要求作者有廣泛的知識面,他的讀書從此突破了文學的界限,進入到天文、地理、社會、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廖老自1932年起先後在《雲中日報》《抗戰日報》《救亡報》《新華日報》等新聞機構做編輯,工作要求於他的不僅是敏捷的才思,還要有廣博的知識。抗戰爆發後,報上的戰況報導劇增,廖老便埋下頭來學軍事,從中國古代的兵書《孫子兵法》,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抗日戰爭的戰略問題》等軍事著作,到德國軍事家克芬維茨的《戰爭論》、魯登道夫的《全民戰爭》,他了解和懂得了許多軍事學中的名詞、術語,並很快運用這些概念和理論來分析、綜合戰爭形勢,探索戰爭發展規律,為自己的學習和工作開闢了新途徑。
廖老曾深有感觸地說:“學習要勤奮,貴以恆。任何一門知識都是無限的,人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內達到路路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