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阿克肖諾夫

瓦西里·阿克肖諾夫

俄羅斯小說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成長起來的一代蘇聯人的文學代言人之一。早年的《同事》、《摩洛哥的橙子》《飛向月球》等多部作品雖然叛逆可還帶著團隊精神理想,中年的作品《燒傷》、《笑一笑》,逐漸帶有諷刺、誇張模仿的因素,曾因出版不受審查的著作自我流放美國十年,1990年恢復甦聯國籍,晚年的《莫斯科傳奇》和《伏爾泰的男女》使他的聲望愈加崇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瓦西里·阿克肖諾夫
  • 外文名:Василий Аксенов
  • 國籍:俄羅斯
  • 出生地喀山
  • 出生日期1932年
  • 逝世日期:2009年
  • 職業:小說家
個人簡介,主要作品,

個人簡介

瓦西里·巴甫洛維奇·阿克肖諾夫(Василий Аксенов,1932年-2009年)俄羅斯小說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成長起來的一代蘇聯人的文學代言人之一。憶及創作生涯,阿克肖諾夫曾說自己的創作衝動是從與母親見面後才迸發的。作為一個曾被驅逐的蘇聯作家,他不同尋常的一生打上了那個時代深深的烙印。
瓦西里· 阿克肖諾夫瓦西里· 阿克肖諾夫
1932年生於喀山。母親葉甫格尼婭·金茲堡,即後來著名的回憶錄《環形大道》的作者,上世紀30年代末,阿克肖諾夫的父母遭到清洗並被流放至馬卡丹。直到16歲,他才第一次在流放地見到母親,在那裡生活的幾年,儘管看上去很不合情理,但馬卡丹的生活卻令人吃驚地自由:晚上,媽媽的板房中常常有"沙龍"式的聚會。在這群"蹲過勞改營的知識分子"中,阿克肖諾夫聽到了許多過去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東西。他們討論的問題非常廣泛,經常談論人類的命運。這些給未來的作家帶來了深深的震動。
1956年,阿克肖諾夫畢業於列寧格勒醫學院。1960年之前一直作醫生,先後在最北部地區、卡累利阿列寧格勒海商碼頭、莫斯科結核病院工作。 他的文學聲名始於上世紀60年代蘇聯文化解凍時期。同年在《青春》雜誌發表發表處女作,而為作者帶來廣泛聲譽的則是發表於1960年的中篇小說《同事》,漸成蘇聯青年新銳作家群的中堅。此後,他創作的《帶星星的火車票》(1961)、《飛向月球的途中》(1962)、《摩洛哥的橙子》(1963)等,以其作品對形式的革新及語言上的時尚化和逾時代感,讓他成為一代人眼中的先鋒人物。 這些作品都是描寫蘇聯社會的叛逆和與社會格格不入的青年情節緊湊的作品,阿克肖諾夫善於通過簡潔生動的俚語俗話雖然像上一代仍舊懷有團隊精神理想,但又為西方文化所吸引的人物。
他的《帶星星的火車票》(Звёздный билет),描寫一心求真向善的叛逆少年吉姆卡。此書兩年後即以著名的“黃皮書”身份,開始在中國地下流傳。它滋養了一代文學青年,即使在王朔的小說里,我們都能看到它的流風餘韻。 “我從來不知道《帶星星的火車票》在中國有這樣曲折的故事。”2006年,阿克肖諾夫對採訪他的中國記者說,“從來沒有人告訴我。我從你這裡第一次聽到這個訊息,這讓我太驚訝了。我甚至都不知道這本書在中國出版了。”
作為經歷那一特殊時期的作家,阿克肖諾夫不再像前輩作家那樣一味盲從,而是更多地帶著自己對社會人生的親身感受投入到文學創作中去。《帶星星的火車票》即塑造了一個敏感的、富有反叛精神的少年吉姆卡的形象。小說用真正的少年語言敘述了主人公及其同伴怎樣跳出“虛偽”的成人世界,去尋找純潔與真理,並最終找到各自的歸宿和愛情。小說中那种放盪不羈和玩世不恭的敘述語調,可謂開風氣之先。 在1970年代中期被官方歸入異類之前,阿克肖諾夫的書已在蘇聯賣出了大約500萬冊。
在以後的長篇小說如《滯銷的桶裝貨》(1968)和《克里米亞島》(1981)中,阿克肖諾夫開始注入更多的幻想、諷刺、誇張模仿的因素。他的獨來獨往、我行我素的風格引來了當局的不快。 阿克肖諾夫參與組織編輯非官方文學集刊《大都會》,刊物力推體裁和題材各異的作品,重在審美探索。阿克肖諾夫回憶說:我們是公開做這件事情的,當時國家安全部門也知道,就在我們準備於1979年1月23日舉行首發式之際,中央通過作協找到了我們,試圖阻止。儘管刊物最終頂住了有關方面的打壓,在美國及時出版,幾位作者卻遭到了猛烈的批評,並被開除出蘇聯作家協會。當年,阿克肖諾夫自動退出作協,並於次年被迫出走美國,很快便被取消了蘇聯國籍。此後,他開始了長達24年的流亡生涯。
他不久進入了大學教學圈。在華盛頓一所大學教授俄羅斯文學,直至2004年初自喬治·梅森大學退休。生前被問到在美國的生活狀況,阿克肖諾夫表示滿意。談到創作時他卻說,儘管在美國的文學圈表現可謂積極,但他並未在文學意義上感受到過自我。1990年,被恢復甦聯公民身份之前,他也會時常去離俄羅斯不太遙遠的歐洲進行寫作,後來,他乾脆從美國移居到位於比斯開灣邊的法國小城。
阿克肖諾夫顯然不像前輩納博科夫,離開祖國的土壤,寫作便自然發生了轉向。對他來說,俄羅斯是他眷顧的心靈之鄉,更是他故事的起點。即使是在漫長的流亡歲月里,他寫的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關於俄羅斯的故事,回國之後尤甚。他的後期代表作之一的《燒傷》,即是回憶,幻想和記實的罕見糅合,他試圖以此作品來概括俄羅斯知識分子對祖國的精神上的感應。另一部寫於1985年的長篇小說《笑一笑》,用嬉笑怒罵的文筆給勃列日涅夫主政晚期的莫斯科知識分子繪了一幅群像。1994年,他出版了《莫斯科傳奇》三部曲,講述一個蘇聯家庭三代人自1917年至1953年的經歷。十年後該書被改編為電視連續劇。1998年被授予俄羅斯國家文學藝術獎。同年獲俄羅斯布克獎的小說《伏爾泰式的男女》靈感則源於哲學家伏爾泰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幽會史。依照史實,兩位名人交往甚密,留下頗多往來信函,但二人從未謀面。在這部諷喻色彩厚重的歷史小說里,阿克肖諾夫將波譎雲詭的俄國史中的一個段落加以放大,並隨意幻化出一個如痴如醉的迷情故事。
寫於75歲時的《稀有元素》在某種意義上,可說是阿克肖諾夫對蘇聯化學家門捷列夫的致敬。小說講述的是一個家庭的故事,在20世紀80年代這個家庭的成員都曾經是黨員,但是在1991年,隨著社會變革,他們成為資本家,擁有工廠和土地。但好景不長,因為主人公試圖利用稀有元素的性質,創造更多的新物質,引發了其所在工廠中的種種事故,從而鋃鐺入獄,而母親為了救出父親企圖劫獄,為了兩個孩子的安全,她不得不把他們送往歐洲避難。
有評論認為,阿克肖諾夫晚年創作的小說,“在形式創造和大膽實驗方面,沒有一位當代作家能與之相媲美”。然而,當2005年度俄羅斯布克獎頒獎時,作為評審會主席的他卻拒絕念出新科得主吉尼斯·古茨科的名字,並直言他沒法理解古茨科小說的古怪風格,認為他根本不配寫小說。
這並不妨礙他為低迷的當代俄羅斯文學做出辯解:儘管存在著不少問題,它依舊有著強勁的生命力。“很多俄羅斯作家為商業目的而寫作,甚至有些嚴肅的作品為了好賣,被出版社改成通俗文學的標題;而且很多人不再注重思想描寫。但是這不僅僅是俄羅斯文學的問題,它是全世界文學所面臨的問題。”
時光流逝,阿克肖諾夫對蘇聯時期的文學創作已無芥蒂。蘇聯解體初期,有人對這一時期的文學持激烈的批判態度,認為它只是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宣傳工具。讓他感到欣慰的是,人們已經用一種非常客觀的態度去看待蘇聯文學,認為它並不僅僅是意識形態的產物,那時也曾經有過美好的東西。
2008年1月15日,他駕車出行,途中嚴重中風,失去意識,導致交通事故,幸無人傷亡,送院後施行手術,醫生從其頸動脈中成功清除了一處血栓,但中風后遺症導致他語言紊亂及高位癱瘓。
2009年2月,他由布爾登科醫院轉至斯基里福索夫斯基緊急醫療研究院,一周前突轉病危,醫生為他接上了人工呼吸機,並連續奮力救治,但瓦西里·帕夫洛維奇·阿克肖諾夫終告不治,7月6日在莫斯科一家醫院內去世,享年76歲。 俄總理普京已發表聲明,稱阿克肖諾夫的去世是“俄國文學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損失”。

主要作品

小說作品
《彈射器》,莫斯科,蘇聯作家出版社,1964
《可惜您沒有和我們在一起》,莫斯科,蘇聯作家出版社,1969
《哲理抒情詩》, 伽利瑪出版社,(法國),1997
《積壓下來的桶,匯合點》 (中篇小說集),紐約,白銀時代出版社,1980;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2
《燙傷》,安阿伯,阿爾吉斯出版社,1980;莫斯科,版本出版社,火花出版社,АИО出版社,1990;艾克斯莫出版社,2003,2005
《我們金色的小鐵片》,長篇小說,安阿伯,阿爾吉斯出版社,1980
《克里米亞島》(長篇小說),安阿伯,阿爾吉斯出版社,1981;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 2002;艾克斯莫出版社,2006
《帶有青蛙形象的阿里斯托芬作品》,(劇本),安阿伯,艾爾米塔什出版社,1981
《紙糊的風景》(中篇小說集),安阿伯:長篇小說,1982
《島嶼主權》,安阿伯,艾爾米塔什出版社,1983
《開口吧,葡萄乾》(長篇小說),安阿伯,阿爾吉斯出版社,1985
《尋找憂鬱的小孩》,莫斯科, "МАИ"出版社,1991;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0;艾克斯莫出版社,2006
《匯合點》,莫斯科,阿爾法-幻想作品出版社,1991
《莫斯科的傳奇》(三部曲),莫斯科,文本出版社,1993,1994;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4;伽利瑪出版社(法國),1998
《正面人物的負面形象》,莫斯科,瓦格里烏斯出版社,1996,1998
《新的甜蜜風格》(長篇小說),莫斯科,伊佐格拉夫出版社,1997,2002,2005,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2002,2005;伽利瑪出版社(法國),2000
《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隨筆》,莫斯科,烏-法可多利亞出版社,1999
《積壓下來的桶》,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1
《摩洛哥的橙子》,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3,南方行動出版社(法國),2003
《帶星星的火車票》,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0
《凱撒的光輝》(長篇小說),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0,2001,2005;南方行動出版社(法國),2003
《作品五卷集》,莫斯科,"青春"出版社,1995
《龐貝的覆滅》,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2003;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5
《蛋黃》,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3,2005
《開口吧,葡萄乾》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4,2005
《誹謗的十年》,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4
《往返以色列--時空旅行》(作品集),莫斯科,瓦格里烏斯出版社,2004
《眼珠》(代替回憶錄),莫斯科,瓦格里烏斯出版社,2005
《伏爾泰的男女信徒們》,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伊佐格拉夫出版社,2004
《莫斯科,呱,呱》,莫斯科,艾克斯莫出版社,2006
外文翻譯
阿克肖諾夫曾將多克特羅的長篇小說《拉格泰姆》譯成俄文,也曾試驗用英語寫作小說《蛋黃》,然後又將它譯成俄文。阿克肖諾夫的作品已被譯成多國文字,包括中文(《帶星星的火車票》,人民文學出版社)。短篇小說《眼珠》被收入"瓦格里烏斯"出版社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為北京圖書博覽會所編輯出版的《當代俄羅斯中短篇小說選》中。已經有近十部阿克肖諾夫的小說被拍成電影或搬上舞台。
阿克肖諾夫是美國、法國、丹麥瑞典、俄羅斯筆會的成員,《大陸》雜誌、《射手》集刊、《文學訊息報》編委,美國《外國文學》雜誌社會編委會的編委。自1998年起參加"捕獸器"網俄羅斯文學競賽的專家評審團。阿克肖諾夫在美國好幾所大學任俄羅斯文學教授,並獲得了"人文學科博士"的榮譽稱號。
"因在藝術和文學領域的貢獻"獲得獎章(2005年,法國)。還曾獲"А.克魯欽內赫獎"(1990),"大指環獎"(1990),《青春》雜誌獎(1990),《十月》雜誌獎,《旗》雜誌獎,布克獎(2004)(獲獎作品為《伏爾泰的男女信徒們》),2005年度最佳文藝作品獎。其《勇氣與高貴》獲羅蘭·貝科夫基金會獎金(2005年)。
電影劇本
《當橋樑使我們分離》,1962
《我的弟弟》,1962
《旅行》(電影劇本集:《四三年的早餐》,《飛往月球的途中》,《爸爸,來拼字!》),1966
《主人》,1970
《大理石的房子》,1972
《從天而降的中鋒》,1975
《夢想狂野的時候》,1978
《莫斯科傳奇》(系列),200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