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眶燈魚

瓦氏眶燈魚

瓦氏眶燈魚,Diaphus watasei (D. S. Jordan et Starks, 1904),屬燈籠魚科眶燈魚屬的一種魚類。背鰭14~16;臀鰭14~16,胸鰭10~12,腹鰭9;尾鰭5+19+5。側線鱗35~37。鰓耙6~7+1+13~15。 體長為體高4.6~5.5倍,為頭長3.3~4倍。頭長為吻長6.6~9.4倍,為上頜長1.3~1.6倍,為眼徑3.5~4.7倍,為眼間隔4~4.4倍。尾柄長為尾柄高1.3~1.9倍。 體延長,側扁。頭中大。吻短而鈍,背緣篩骨嵴狀突出。眼大,前位。眼間隔較寬,等於或小於眼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瓦氏眶燈魚
  • 拉丁學名:Diaphus watasei (D. S. Jordan et Starks, 1904)
  • 別稱:瓦氏眶燈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燈籠魚目
  • :燈籠魚科
  • :眶燈魚屬
  • :瓦氏眶燈魚
  • 分布區域東海
  • 英文名:Watases lanternfish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 ,分布範圍,中國分布,世界分布,

形態特徵

背鰭14~16;臀鰭14~16,胸鰭10~12,腹鰭9;尾鰭5+19+5。側線鱗35~37。鰓耙6~7+1+13~15。 體長為體高4.6~5.5倍,為頭長3.3~4倍。頭長為吻長6.6~9.4倍,為上頜長1.3~1.6倍,為眼徑3.5~4.7倍,為眼間隔4~4.4倍。尾柄長為尾柄高1.3~1.9倍。 體延長,側扁。頭中大。吻短而鈍,背緣篩骨嵴狀突出。眼大,前位。眼間隔較寬,等於或小於眼徑。口大,上頜骨後端伸達前鰓蓋骨邊緣。牙細小,上下頜、犁骨、齶骨、中翼骨及舌上均具牙帶或牙叢。鰓蓋後緣有I小尖突,鰓蓋膜與峽部不連。鰓耙發達。冀耳棘鈍。 體被較大圓鱗,易脫落。側線平直,位於體中央。 背鰭起點在腹鰭基上方。脂鰭在臀鰭基底後端上方。臀鰭起點稍後於背鰭基底,基底稍小於背鰭基底。胸鰭較短,後端不達腹鰭起點。腹鰭後端不達臀鰭起點,尾鰭叉形。尾鰭前副鰭條軟。 體淡褐色。各鰭淡色,腹鰭和尾鰭基部深褐色。口腔和鰓腔均暗色。 發光器:眼眶邊緣發光器發達:有(Dn)、(Ant)、(Dt)和(Vn)。(Dn)圓形,方向直向前方,其直徑約為嗅球的1/3。(Ant)卵圓形,位於(Dn)和眶前背緣之間,約為(Dn)之半。(Dt)小圓形,外圍黑色組織,位於(Dn)的背緣內側(有時不明顯)。(Vn)很發達,位於眶前腹緣,向後延伸到瞳孔前緣,前方向上延伸達(Dn)腹緣。(OP)2。(PVO)2。(PLO)1,距胸鰭基比距側線近;下方有1發光鱗,其垂直徑約為發光器直徑的2~3倍。(VLO)1,距腹鰭比距側線稍近。(SAO)3,幾連成一直線,有時(AO2)稍向前,(SAO3)約在臀鰭起點上方,距側線約為發光器直徑的2~3倍。(Pol)l,與(SAO3)在同一水平線上。(PO)5,(P01)與(PVO1)和(PVO2)直線排列,(PO4)升高,約與(PVO2)在同一水平線上,(PO5)稍升高,約與(PVO1)在同一水平線上。(VO)5,(VO1~3)連成一斜向上方的直線。(AOa)6,(AOa1)和(AOa6)升高,低於(SAO2),(AOa4~6)和(Pol)之間弧形上升,(AOp)5,(AOp1)在臀鰭基後端上方或後方。(Prc)4,弧形上升,(AOp5)和(Prc1)的間距為(AOp)之間間距的2~3倍,(Prc1~4)間距小,(Prc4)距側線約為其直徑的2倍。
瓦氏眶燈魚

生活習性 

似大洋性中、底層巡遊魚類,一般棲息於100-550米以上,有晝夜垂直移動現象。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

世界分布

日本,東南亞諸海域及印度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