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地馬拉革命

瓜地馬拉革命

1944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節節勝利前夕,中美洲國家瓜地馬拉爆發了一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以烏維科及其追隨者龐塞為代表的、帶有拉丁美洲傳統意義上的“考迪羅”式的封建買辦軍事獨裁統治,建立了以阿雷瓦洛為首的民族資產階級政府。阿雷瓦洛總統及其後繼者的阿本斯總統對瓜地馬拉進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觸動了外國壟斷資本主要是美國資本的利益,引起美國政府的敵視,隨後被顛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瓜地馬拉革命
  • 時間:1944年
  • 地點:瓜地馬拉
  • 性質政治事件
引言,社會狀況,改革,深入,失敗,

引言

阿本斯政府終於在美國政府的干涉下被徹底地顛覆。瓜地馬拉革命無論就其改革的深度和廣度,還是從美國對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的粗暴干涉程度來說,都是當代拉丁美洲地區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

社會狀況

瓜地馬拉是位於中美洲地區一個落後的農業國。面積108889平方公里。居民大部分是來自於遠古時期(距今30000年至10000年之間)從亞洲大陸東北峽角經由白令海峽轉至中美洲地區的蒙古利亞人種——印第安人,占總人口的60%以上;印歐混血種人占30%以上;白人不足總人口的3%。國民經濟以種植和出口香蕉、咖啡等熱帶作物為主。本世紀初,瓜地馬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占全國耕地的1/3以上。1913年咖啡出口收入為12254724美元,香蕉出口收入825670美元,占全部出口總額的90%以上。工業十分落後,只有幾十家設備陳舊的工廠從事紡織、製鞋、麵粉、菸草等輕工業生產,帶有半手工業性質。
1821年獨立後的瓜地馬拉是半封建、殖民地國家。政治上,國家機器被一小撮白人地主所控制。憲法上雖然規定了總統的選舉制和任期制,選舉權實際上只屬於白人有產者,廣大貧困的混血種人和印第安人被排除在外。與北美的鄰居美國總統的來源——民選不同,瓜地馬拉的總統都是靠掌握軍隊起家,他們利用權勢操縱選舉,控制議會,鎮壓反對派,建立買辦性、封建性的、帶有近現代資產階級性質、但又與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完全不同的的軍事獨裁統治。經濟上,封建生產關係居重要地位。全國土地的一半屬於不到人口30%的大地主,57%的農民沒有土地。無地和少地的農民不得不以苛刻的條件租種地主土地或到種植園當僱工。種植園內盛行封建性大莊園制度,勞役制、債役制、攤派制等剝削形式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使他們淪為種植園的農奴。
獨立後的瓜地馬拉趕走了來自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上西班牙殖民勢力,但其他列強的侵略勢力很快滲入這個國家。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瓜地馬拉主要受控於同作為封建性的、軍事性的後期資本主義國家——德意志帝國(1871~1918),大部分種植園屬德國壟斷資本家所有。1913年,在瓜地馬拉出口總額的14449926美元中,德國就占7653557美元;進口總額10063327美元,德國占2043329美元。一戰期間,美國資本急劇滲入。1915年瓜地馬拉對美國的出口占全部出口額的60%(瓜地馬拉出口額11566586美元,對美國出口6881410美元)。1941年對美貿易達到瓜地馬拉輸出總額的92.3%,輸入總額78.5%,它的對外貿易幾乎全被美國壟斷。
美國壟斷資本在瓜地馬拉的主要代表是聯合果品公司及其所控制的中美鐵路公司和瓜地馬拉電力公司。1901年聯合果品公司通過為瓜地馬拉政府代辦國際郵電,開始向瓜地馬拉滲透。1904年該公司同當時的卡布雷拉政府簽訂了修築鐵路的契約。根據這項契約,聯合果品公司承擔修建由首都至巴里奧斯港口1/3鐵路的任務(另外2/3以由前屆政府修好),為此,政府給予公司大片海灘、耕地和免稅進口建築物資等優惠,鐵路完工後由中美鐵路公司租借99年。以後,聯合果品公司又通過其他契約不斷獲得新的租讓和優惠。到20年代末,該公司在瓜地馬拉不僅擁有遼闊的土地、大片種植園,而且控制著通往巴里奧斯港的鐵路和沿海的3個港口。聯合果品公司由68艘貨船和49艘冷凍船組成的商船隊壟斷了瓜地馬拉全部進出口物資的運輸。稍後成立的美國瓜地馬拉電力公司控制了全國電力的85%和首都的全部電力供應。由於受該公司控制,每天20點後,全國對外聯繫的電信業務,包括政府的對外聯繫都陷入停頓狀態。
聯合果品公司憑著對市場和運輸的壟斷,任意壓低香蕉收購價格,提高運輸費用,打擊與之競爭的對手,使瓜地馬拉民族經濟遭到災難性的破壞,因而被稱為“綠色魔鬼”。它還有自己的警察和法庭,隨意懲罰種植園的工人,成了名副其實“國中之國”。在美國統治階級的支持下,該公司不僅制約著瓜地馬拉的經濟,甚至左右瓜地馬拉的政局。任何一個總統,如果沒有它的支持就很難維持。美國壟斷資本的活動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使瓜地馬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日益加深。
1931年,瓜地馬拉的政權落入出身大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具有拉丁美洲特色,與西歐、北美宗主國的資產階級不同)地主家庭的豪爾赫·烏維科之手。他對內鎮壓人民,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建立了殘暴的法西斯獨裁統治。烏維科不給人民自由,禁止一切政黨存在,封閉帶獨立政見的報紙。共產黨員一概被處以死刑;反對政府者不經任何法律程式就被監禁和殺害。在他統治期間,工人和僱工每天需工作十幾個小時,工資只有5至25個生太伏。沒有勞動立法,也不允許工人組織工會,工人的權利得不到任何保障。1934年烏維科政府頒布專門對付貧苦農民“遊民法”。根據這一法令,凡耕種自己的土地或租佃土地不足2.5公頃的農民,每年至少要到大地主或外國公司的種植園裡做180天的僱工,乾不足天數者被視為“遊民”,將關進監獄或強迫從事最艱苦的公共工程勞動。由於大部分農民沒有或只有少量土地,這一法令實際上把他們置於任人宰割的地位。
烏維科對大地主給予很多特權,他們不僅霸占大片土地,還允許擁有武裝保護財產。1944年4月的2795號令規定,地主可對未經允許進入種植園的人“格殺忽論”,不受法律制裁。烏維科為了得到美國聯合果品公司的支持,除了承認該公司已經得到的特權外,還根據1936年簽訂的契約,積極支持該公司向太平洋沿岸擴張。他把這些地區的農民趕走,把最好的土地奉送給公司。到烏維科統治末期,聯合果品公司侵占的土地達50多萬英畝(大西洋沿岸26萬英畝,太平洋沿岸30萬英畝)。1944年,聯合果品公司的純利潤高達1400多萬美元。同期,美國在瓜地馬拉的投資總額超過7400萬美元,幾乎相當於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投資總額的一倍。德、英、荷等國的公司也得到許多特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德國納粹黨徒在瓜地馬拉可以自由活動,甚至帶著“卐”字徽章舉行遊行。
烏維科的封建買辦資產階級式的獨裁統治,美國壟斷資本的榨取,使瓜地馬拉境內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複雜和尖銳。瓜地馬拉人民多次進行反抗。1930年、1931年印第安人反對種族歧視,要求土地的鬥爭轟動全國。1940年首都發生由軍官、持不同政見者幾十人參加的推翻烏維科統治的密謀,被人告發,密謀者都被殺害。二戰前後,隨著民族經濟的發展,瓜地馬拉的階級關係發生新的變化。產業工人發展到了3萬多人,開始投入爭取自身政治經濟等權利的鬥爭。民族資產階級逐漸成熟,它是本世紀初從統治階級內部分離出來的,雖然人數不多,但很有影響。這個階級認識到自身力量的不足,因而注意聯合民眾的力量。它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哲學博士阿雷瓦洛教授很早就投入反對獨裁的鬥爭,並提出結束軍事獨裁,改善勞動者處境,進行社會改革的主張。

改革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對烏維科獨裁統治的不滿更加表面化,不僅工農民眾和民族資產階級,連統治階級內部許多人也反對烏維科。軍隊出現了離心傾向。
1944年6月6日,阿本斯的主子——美英盟軍在歐洲大陸西部地區開闢了反納粹德國的第二戰場,納粹德國處在崩潰的邊緣,在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勝利形勢鼓舞下,瓜地馬拉聖卡洛斯國民大學的學生舉行罷課和遊行,要求烏維科下台。工人、教員、律師、商人支持學生,一些資產階級性質青年軍官也加入遊行行列。人們聚集在總統府前高呼“獨裁者混蛋!”“處死烏維科!”等口號。運動迅速蔓延,發展成全國性的大罷工和抗議浪潮。烏維科調集軍隊鎮壓手無寸鐵的民眾,但為時已晚,軍隊已不願充當他屠殺人民的工具了。1944年7月1日烏維科宣布辭職,逃到外國大使館避難。
烏維科垮台後,由於革命缺乏有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政權被忠於這個獨裁者的軍官龐塞竊奪。他繼承烏維科的衣缽,仍以專制手段統治國家並和烏維科保持秘密聯繫。瓜地馬拉人民又開始了反對龐塞的鬥爭。
1944年10月20日,陸軍上尉阿本斯,總統近衛軍少校阿蘭納和商業集團的代表托利略領導發動了全國武裝起義。在革命士兵、工人、學生的積極參加下,起義者打敗政府軍,控制了首都。瓜地馬拉人民的鬥爭取得勝利。它被瓜地馬拉人民稱為“十月革命”。
1944年12月,舉行全國大選。阿雷瓦洛博士成為總統候選人。胡安·阿雷瓦洛出身富有之家,曾在教育部工作,因不滿烏維科的獨裁統治長期遭到迫害,被迫移居國外。他從未放棄鬥爭。他的歐美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得到大多數人的擁護。經過投票,阿雷瓦洛獲85%以上的選票當選總統。他的政府中包括各派政治力量的代表,中、小資產階級代表占絕大多數。在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的阿本斯被任命為國防部長。阿雷瓦洛政府的組成,標誌著政權轉到民族資產階級的手中。
阿雷瓦洛執政後,對國家的政治、經濟開始了一系列改革。1945年3月11日,剛組成的瓜地馬拉全國立憲議會頒布瓜地馬拉新憲法。新憲法宣布:“瓜地馬拉是自由、民主和獨立的國家”,“是一個以保證它的居民能享有自由、教育、經濟福利和社會正義為主要目的而組織起來的共和國”。憲法規定:實行民主政治,取消性別、種族、宗教、膚色、階級、信仰等各種形式的歧視,人人有言論、出版、集會的自由;承認工會和政黨(瓜地馬拉共產黨除外)的合法地位;總統任期6年,除非相隔12年以後,絕對不許連任;現役軍人不能選為總統或進入瓜地馬拉國會,瓜地馬拉總統必須忠實地服從歐美式的、但帶有拉丁美洲色彩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和輪掌權的原則。1945年瓜地馬拉憲法還規定:禁止壟斷,取締大種植園,限制外國壟斷組織在瓜地馬拉的活動,責成國會採用稅收和立法等手段達到上述目的。憲法還對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發展生產和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等問題作了原則的規定。這部憲法表達了人民渴望民主、進步的願望,成了以後制定各項改革法的綱領性檔案。
阿雷瓦洛執政時期還通過了社會保險法、勞動法和石油法等。1946年頒布的社會保險法規定,政府將採取多種措施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實行糧食分配,建立學校、醫院、診療所、產院,修建廉價的簡易住宅、開辦孤兒院、開展掃盲運動等。到1950年,享受社會保險的有7萬多人,建校總數比前30年的總和還多,阿雷瓦洛總統的夫人親自上講台執教。1947年通過的勞動法承認工人有組織起來為切身的福利而鬥爭的權利。它對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做了許多具體規定:如實行8小時工作制,夜班為6小時,加班應付雙倍工資;工人有選擇工作的自由,無理解僱工人要加補工資;男女同工同酬,給女工75天產假並照發工資等。勞動法對工人的勞動條件給予了法律保障,使勞動者第一次有了人的尊嚴。
根據新頒布的瓜地馬拉憲法,阿雷瓦洛政府對外國公司的活動進行了種種干預。它要求美國控制的泛美航空公司必須任用瓜地馬拉人擔任高級技術職務,指責聯合果品公司偷稅漏稅和對瓜地馬拉工人的歧視,要其服從國家法律。為了保護瓜地馬拉的資源,限制外國壟斷組織對瓜地馬拉石油的肆意掠奪,1949年的石油法宣布:“瓜地馬拉的石油資源,只有國家、瓜地馬拉人和民族資本占主要部分的瓜地馬拉公司才有權開採。”阿雷瓦洛還批准建立第一家完全由民族資本控制的國家銀行,設立農業總署,專門負責籌建集體農場、合作社、農業試驗站等。
對外關係上,阿雷瓦洛總統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他任期內,斷絕了同多米尼加特魯希略家族(1930~1961)、尼加拉瓜索摩查(1936~1979)的封建買辦軍事獨裁政權的外交關係,反對親法西斯的西班牙佛朗哥政府。當美國駐瓜地馬拉大使帕特遜公開揚言,如果瓜地馬拉政府“繼續摧殘美國的商業活動,就休想從美國得到任何東西”,甚至以公開的武力干涉相威脅時,阿雷瓦洛政府毫不客氣地宣布他為不受歡迎的人。1945年4月,瓜地馬拉同蘇聯建立了外交關係。阿雷瓦洛總統的政策促進了工農運動的迅速發展。1945年,第一次由政府出面組織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遊行。1950年5月1日阿雷瓦洛總統檢閱了遊行隊伍。在政府的支持下,工人加強了對外國壟斷資本家的鬥爭;相繼出現了各種維護工人利益的勞工組織。1945年,在首都瓜地馬拉城成立了由工人、職員、農業工人組成的全國工會的統一組織瓜地馬拉第二聯合會,會員達5萬多人,該工會提出“工人階級和農民(包括印第安人)結成聯盟,實現民主的土地改革,根除外國壟斷組織對瓜地馬拉經濟生活的控制”的行動綱領。在工農運動的推動下,1949年,阿雷瓦洛承認共產黨的合法地位。9月,瓜地馬拉共產黨宣布成立。4名共產黨員當選為國會議員(總共有56個議員),許多黨員成了工會組織的領導骨幹或在政府中擔任重要職務。
阿雷瓦洛的改革維護了民族利益,是在瓜地馬拉社會停滯不前,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日益加深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一改革維護了民族利益,保障了勞動人民的部分權利,對民族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起了推動作用,是一次進步的社會改革。但是,阿雷瓦洛的改革是很溫和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外國壟斷組織的利益並沒有根本觸動,舊的國家機器沒有徹底改革,沒有實現農民對土地的要求。革命的任務遠遠沒有完成。

深入

1950年阿雷瓦洛總統任期結束。在新的大選中,帝國主義支持的反動勢力和愛國力量進行了激烈的較量。民主力量和愛國力量結成了統一戰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組成的革命行動黨和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的人民解放陣線聯合提名十月武裝起義的組織者阿本斯為總統候選人。反對派則推出舊軍人弗恩特斯等人參加競選。結果,阿本斯得票267000張,幾乎超過其他對手得票的總和14萬張的一倍。選舉結果挫敗了反動勢力的復辟企圖。
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1913年生於克薩爾特南戈城一個歐洲移民家庭,青年時在軍校學習,後在軍隊服役。阿本斯接受的是系統的資產階級教育,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當時正是馬克思主義在拉美廣泛傳播的時期,阿本斯閱讀了不少宣傳社會主義的書籍,從而也受到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他目睹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對民族經濟的摧殘,決心獻身民族復興的事業。
阿本斯執政後,繼續推進阿雷瓦洛實行的改革,採取了更為激烈的措施。阿本斯任期內,社會保險法進一步落實,國民教育、公共醫療和衛生條件有了新的改善。1953年享受社會保險的人數達到24萬,比初期提高了4倍。新建67個醫療中心,1952年有床位8665張,接收病員81000多人,1954年達20萬,占全國人口的6.5%。1954年至1955年度國家衛生保健方面的預算為600多萬格查爾,占全部預算總額的8.8%。
在公共教育方面,阿本斯鼓勵全民教育,提高教師的地位,開辦人民大學、工人夜校、藝術學院,建立了博物館、圖書館、社會歷史研究所等。1953年全國已有國小3788所,入學兒童21萬人。在高等教育上,政府支持學校自治,學生參加管理,制度民主化。主要大學完善和增設了化學、人文學、農藝學和經濟學等新學科。教育經費超過1000萬格查爾,占國家預算的15~22%,比1943年增加8倍。首都瓜地馬拉城成了拉丁美洲大學聯盟總部所在地和許多重要國際學術會議的召開地點。
為了發展生產,阿本斯改組政府機構,建立了以促進農、牧、林業發展為目的的生產發展部。1953年建立國家農業銀行。阿本斯認識到,以聯合果品公司為代表的外國壟斷組織是發展民族經濟的嚴重障礙。為擺脫它們對瓜地馬拉經濟的控制,在阿本斯的推動下,瓜地馬拉修建了一條與鐵路並行的公路,並計畫在首都附近修建一座馬里納拉水電站,以與美國控制的中美國際鐵路公司和瓜地馬拉電力公司相抗衡。1953年10月,政府把中美國際鐵路公司控制的鐵路收歸國有,並在租約期滿後收回巴里奧斯、聖何塞、切佩里科等重要港口的主權。阿本斯政府要求外國公司必須遵守瓜地馬拉的法律,保障勞動者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支持工人與外資進行鬥爭。在1952年初的一場勞資糾紛中,政府站在瓜地馬拉工人一邊,限令聯合果品公司按瓜地馬拉勞動法庭的判決,為3700名被無理解僱的工人補發工資,否則就拍賣他們的財產。在中美國際鐵路公司工人的罷工勝利後,阿本斯親自向工人們表示祝賀。
阿本斯政府採取的最重要措施是進行土地改革。1945年憲法確立了取消莊園的方針。由於地主們的反對,阿本斯上台時,土地高度集中的情況沒有絲毫改變,大片土地被大地主和外國公司所占有。聯合果品公司幾乎占有全國土地面積的1/4,成了瓜地馬拉最大的地主,而土地的利用率只有8%。1952年6月17日,瓜地馬拉國民議會通過第900號令,正式頒布土改法。其宗旨是:消滅農村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其生產關係,發展資本主義耕作方法。為瓜地馬拉的工業化開闢道路。法律規定:“廢除一切形式的農奴制和奴隸制”,“禁止農民的無償勞動及以勞役為地租”。地主和外國公司占有的地產,凡面積超過90公頃的未耕土地均予以徵收,以土地券償付。徵收的土地按每戶3公頃到7公頃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法令鼓勵農民採用先進的耕作方法,保證向農民提供耕畜、化肥、種子、必要的農業技術,增加農業信貸等。土改所涉及的主要是大地主和外國公司。實施不到兩年,政府就徵收了聯合果品公司閒置的土地近40萬英畝,占全部被征地產的28.66%,補償該公司土地債券1185115格查爾。聯合果品公司對此提出抗訴,被阿本斯否決。據1953年6月土地部給總統的報告表明,土改法實行一年,有110個國營農場的土地分給無地農民,49個農場改為合作社,另有3000多萬英畝私人地產被徵收。1954年6月,全國已有十幾萬農民得到100多萬公頃的土地。農民還得到600多萬格查爾的貨款和幾萬頭牲畜。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調動起來,地主因害怕徵收未耕地而擴大種植面積,兩年內全國農作物的產值增加了2900萬美元。
阿本斯在對外政策上同樣奉行獨立自主的方針。為維護中美洲各國的友好共處,促進各自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1951年10月瓜地馬拉政府發起成立中美洲國家組織。阿本斯堅持不批准1947年的里約熱內盧防務協定,因為這一協定實際導致拉美國家的軍隊都歸美國控制。在美洲國家組織和泛美會議上,瓜地馬拉多次持反對美國的立場。在聯合國大會上,瓜地馬拉是拉丁美洲唯一反對美國“共同安全體系”的國家。在1950~1953年的朝鮮戰爭期間,包括國會議長在內的21名議員聯名致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支持他們的抗美鬥爭。1953年阿本斯派出拉丁美洲第一個代表團來我國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和平大會。
阿本斯的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1943年至1953年國民經濟總產值由13161萬格查爾增加到55828萬格查爾,增長了4.2倍。其中工業生產增加30%,對外貿易增長4倍,人均收入提高46%,最低工資由每天5至25個生太伏增加到80個生太伏。國家可以不再進口大米、玉米和棉花,其中玉米和棉花還供出口。1954年首次出口棉花110000英擔,價值超過350萬格查爾。民族工業發展十分迅速。1946至1953年增加的26000萬格查爾私人投資中,民族資本占90%;1954年的私人投資比革命前增加13倍。這一時期,瓜地馬拉是拉丁美洲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
阿本斯時期,工農運動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在行業工會蓬勃發展的基礎上,1951年10月,首都舉行了統一全國工會的代表大會,成立了全國統一的工會組織瓜地馬拉勞工統一聯合會。它由15個行業、區域聯合會及481個基層工會聯合組成,會員超過10萬人。種植園的農業工人、農村僱工也都組織起來。農民聯合會會員多達30萬人。1954年擁有6000多會員的第3屆農民代表大會開幕,阿本斯等政府成員前往參加。阿本斯忠於“充分保證一切人(包括社會各階級和階層)可以有各種各樣信仰、意見和組織形式的徹底民主的原則”,承認共產黨的合法存在,親自接見來訪的各國共產黨代表團。1952年,瓜地馬拉共產黨改組為瓜地馬拉勞動黨,勞動黨在國會中仍占4席(總共58席)。在全國332個行政區中,勞動黨占有優勢地位的就有2個。黨員最多時有3000人。在政府、國家機關、工會中,勞動黨是一支活躍的力量。
阿本斯改革比阿雷瓦洛的改革更廣泛和深入,特別是土地改革沉重地打擊了以聯合果品公司為代表的外國壟斷資本。當然阿本斯的改革是在資產階級允許的範圍內進行的,他不支持工人反對民族資產階級的鬥爭。阿本斯否決了共產黨提出的勞動法。土地改革只限於閒置的土地,而且是有償的贖買。這些都使改革的效果受到影響。

失敗

瓜地馬拉革命的不斷深入,在國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拉美各國都把關切的目光投向瓜地馬拉。1953年3月,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舉行的拉美勞聯第3屆大會上,各國代表熱烈祝賀瓜地馬拉人民所取得的勝利,由於革命表現了鮮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質,也招致了國內外反動勢力的仇視。美帝國主義感到,瓜地馬拉的革命損害了它在瓜地馬拉的經濟利益,將會引起整個加勒比地區乃至拉丁美洲的革命風暴。為此,它急於阻止這場革命的前進。
早在革命初期,美國就不斷反對阿雷瓦洛政府採取的進步措施。在美國政府的支持、鼓動下,國內反對派曾策劃30多次企圖推翻革命政府的陰謀。反動分子暗殺了革命委員會委員、陸軍司令阿蘭納。阿本斯執政後,美國多次照會瓜地馬拉政府,要求廢除土改法,這些都沒有達到目的,美國政府便準備以武力消滅瓜地馬拉革命。
為了給武裝干涉製造口實,美國統治階級開始了大規模的宣傳攻勢。它利用報紙、雜誌、廣播等對瓜地馬拉的改革進行攻擊和誹謗,宣揚瓜地馬拉發生的一切都受蘇聯的指使,阿雷瓦洛和阿本斯總統“成了共產黨的工具”;土改是“布爾什維克的土改”,“瓜地馬拉已被共產主義所掌握”,“成了共產主義的橋頭堡”。美國負責美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卡博特煞有介事地聲稱:“在安的列斯地區,我們遇到了共產主義的嚴重挑戰。”助理國務卿布蘭頓更為露骨地表示:“對共產主義在拉丁美洲一個國家的根除,甚至包括使用武力,不應看作是對該國內部事務的干涉。”1954年3月,在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召開的第10次泛美會議上,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親自出馬,不顧墨西哥、瓜地馬拉、阿根廷、烏拉圭等國的反對,操縱會議強行通過所謂“反對共產主義威脅”的第93號決議。根據這一決議,“當共產主義企圖控制一國政府時”,其他美洲國家將承擔採取聯合緊急行動的義務。
武裝干涉的準備是秘密進行的。聯合果品公司提供了數百萬美元的活動經費。美國中央情報局制定了入侵方案。聯合果品公司的前雇員卡斯蒂略·阿馬斯被物色為入侵的指揮者。阿馬斯原是瓜地馬拉的舊軍官,1950年11月在一次陰謀推翻革命政府的暴動中被俘,後逃往國外。從1953年起,阿馬斯就在聯合果品公司的支持下,在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等地招兵買馬,組織起一支2000人的“解放軍”。美國政府為阿馬斯提供經費,供給武器,幫助運輸和訓練;甚至準備派遣飛行員,動用當時最先進的轟炸機直接參戰。1954年5月,美國與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簽署軍事協定,拉開了武裝干涉瓜地馬拉的序幕。
在革命面臨外部武裝干涉的威脅時,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暴露出來了。阿本斯雖然表示要“奮起保衛祖國,針鋒相對,寸土不讓”,但並未採取有力的措施。他從社會主義國家購買了一批武器,遲遲不敢發給民眾,把工農武裝起來。
1954年6月18日,阿馬斯的反革命武裝從宏都拉斯分兩路侵入瓜地馬拉。瓜地馬拉政府當即聲明,抗議美帝國主義對瓜地馬拉內政的干涉,要求聯合國制裁侵略者。拉丁美洲各國政府紛紛譴責美帝國主義的干涉行徑。美國政府不顧國際輿論的譴責,利用擔任安理會主席之便,極力阻撓在安理會討論瓜地馬拉問題,為入侵軍爭取時間。然而,忠於阿本斯的政府軍隊奮勇抵抗反革命入侵軍,工農民眾在工會的號召下組成民兵協助政府軍作戰。阿馬斯的軍隊很快被擊潰,倉皇逃回宏都拉斯。武裝入侵失敗了。可是,由於美國大使的秘密活動,政府中的很多軍官被收買。反革命武裝入侵時,他們經常出入美國大使館,向入侵軍提供情報;入侵失敗後,他們決定從內部搞垮革命政府。6月27日,3名軍官衝進阿本斯住宅,逼他辭職。阿本斯被迫把政權交給了陸軍司令卡洛斯·恩里克·迪亞斯。6月29日,迪亞斯在美國大使普里弗依的安排下自動下台,7月8日,入侵軍司令卡斯蒂略·阿馬斯就任臨時總統。
美國對瓜地馬拉革命的干涉激起了拉美各國政府的強烈反對。烏拉圭、阿根廷和智利等國譴責美國對一個主權國家的侵略。阿根廷、薩爾瓦多、玻利維亞等國人民舉行了反美示威遊行。在有拉美諸國議員參加的聖地亞哥會議上,與會者一致譴責“美帝國主義和中美洲各國獨裁政權協同策劃對瓜地馬拉的侵略,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侵略的典型例子”。位於歐洲大陸東部地區和亞洲北部西伯利亞地區的社會主義蘇聯、遠在萬里之外、位於亞洲東部地區的社會主義中國以及世界許多主持正義的國家的政府和人民都以各種形式表達他們反對美國政府干涉、聲援瓜地馬拉的正義立場。
阿馬斯一上台,立刻恢復了舊秩序:1945年憲法被廢除;土改被停止,農民得到的土地重新回到大地主和聯合果品公司,中美國際鐵路公司等又獲得新的優惠和特權。阿馬斯大肆逮捕並鎮壓革命政府的成員、工農運動的領袖和革命的支持者,取締工會、農會和民主黨派,重新建立了獨裁統治。烏維科時期的許多頭面人物又掌握了大權。瓜地馬拉人民又陷入黑暗的深淵。
1944至1954年瓜地馬拉革命,是在世界民族民主運動洪流中爆發的一場由民族資產階級領導、人民民眾參加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就其性質來說,它屬於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範疇。這次革命使民族資產階級掌握政權達10年之久,資產階級民主政府深入人心。它是瓜地馬拉由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重要里程碑。瓜地馬拉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它的不徹底性。革命雖然推翻了獨裁者,但是並沒有徹底改造舊的國家機器,特別是沒有改造舊軍隊。許多反動軍官仍盤踞在重要崗位上,留下了隱患。革命失敗的另一個原因是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局限性。阿雷瓦洛和阿本斯作為資產階級的代表,希望擺脫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的桎梏,但是,他們在實際上只是對敵人進行限制和贖買。在革命受到威脅的關鍵時刻,他們不敢充分發動民眾,反而放棄了對革命的領導。從外部來講,革命失敗主要由於美帝國主義的干涉,它策劃了外部入侵和內部顛覆,把革命扼殺了。這10年革命在瓜地馬拉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至今仍受到人民的懷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