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縣

環縣

環縣隸屬於甘肅省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慶陽市西北部,地處北緯36°1'—37°9',東經106°21'—107°44'之間,東臨甘肅華池縣、陝西定邊縣,南接甘肅慶城鎮原縣,西連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和同心縣,北靠寧夏鹽池縣。東、西寬約124公里,南北長約127公里,總面積9236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總人口36.1萬人,以漢族為主,有回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土家族景頗族等13個少數民族。

201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77.79億元。被評為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小雜糧之鄉”、“中國皮影之鄉”,是西北羊絨、羊毛、皮張和各種肉食品的主產地之一。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環縣
  • 別名:環洲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甘肅省慶陽市
  • 下轄地區:9個鎮、11個鄉
  • 政府駐地:環城鎮
  • 電話區號:0934
  • 郵政區碼:745700
  • 地理位置:甘肅省東部、慶陽市西北部 
  • 面積:9236平方公里 
  • 人口:36.1萬(2017年戶籍人口)
  • 方言:中原官話-秦隴片(秦語)晉語-志延片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東老爺山、山城堡戰役紀念園、河連灣陝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等
  • 機場:慶陽機場
  • 車牌代碼:甘M
  • 常住人口:31.23萬(2017年常住人口)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交通運輸,政治體制,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社會保障,非遺文化,名優特產,名勝古蹟,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環縣在歷史上屬西北邊陲之地,禹貢九州之時,屬雍州之域。三代之前,又屬古西戎地。
春秋及戰國之初,仍為義渠戎國。
秦厲公時,始伐義渠,後秦宣太后誘殺義渠王於甘泉宮,置義渠縣。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分全國三十六郡,環屬北地郡。
西漢時,又分全國為十三刺史部,環屬朔方刺史部北地郡,時北地郡郡治在馬領(即今馬嶺鎮),領縣十九,環縣屬方渠縣,治所在今合道川口環江與之交匯之處,約曲子鎮西北之張旗一帶。後漢之時,屬涼州刺史部之北地郡。
三國、西晉之時,沒入羌胡地,正史無載,缺乏資料可考;
東晉十六國時,先屬前趙,再屬前秦、後秦,後屬赫連勃勃之夏國隴東郡;北朝時,為北魏豳州地,後屬西魏朔州(治地在今慶陽市慶城縣),北周時屬寧州西北地郡(治地今慶城縣)。
隋朝,改西魏之朔州置弘化郡,領縣七,環屬弘德(今洪德)縣。
唐時,改隋弘化郡為慶州,屬關內道,置慶州中都督府。天寶時,領縣十,環屬慶州方渠縣。
五代晉天福四年(939年),五月,改方渠鎮升為威州(時方渠屬靈州),隸靈武,並割木波、馬嶺二鎮屬之。周廣順二年(952年),因避太祖郭威諱,改威州為環州。這便是環縣作為“環州”的最早記載。周世宗顯德四年(957年)九月,降為通遠軍。
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復為環州,領縣一,通遠(即環縣)。屬環慶路經略、安撫使、慶陽府。
金時屬慶原路之環州,領縣一,即通遠。
元代屬鞏昌總帥府,仍為環州,領通遠一縣,至元七年縣併入州。
明隸陝西行省慶陽府,為環縣。
清因之,仍屬慶陽府環縣。康熙八年(1669年),置甘肅省,環縣始從陝西省改歸甘肅,縣治自元明以來,均在縣城。
2014年,省民政廳(甘民復〔2014〕143號)批覆同意撤銷洪德鄉,設立洪德鎮。2015年,省民政廳(甘民復〔2015〕155號)批覆同意撤銷合道鄉、樊家川鄉、虎洞鄉、毛井鄉,設立合道鎮、樊家川鎮、虎洞鎮、毛井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環縣轄9個鎮(曲子鎮木缽鎮甜水鎮環城鎮、樊家川鎮、洪德鎮、合道鎮、虎洞鎮、毛井鎮),11個鄉(演武鄉天池鄉八珠鄉羅山川鄉小南溝鄉蘆家灣鄉車道鄉耿灣鄉秦團莊鄉山城鄉南湫鄉)和四合原旅遊開發辦公室,下設251個村、1487個村民小組和5個城市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環縣位於甘肅省東部、慶陽市西北部,地處北緯36°1'—37°9',東經106°21'—107°44'之間,東臨甘肅華池縣、陝西定邊縣,南接甘肅慶城、鎮原縣,西連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和同心縣,北靠寧夏鹽池縣。東、西寬約124公里,南北長約127公里,總面積9236平方公里。

地貌

環縣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全境90%以上面積為黃土覆蓋,土層厚度在60-240米之間。境內地貌可分為山脈嶺梁、丘陵掌區、川道溝台和零碎殘塬四種類型,有較大山脈106座,山掌400個,大小溝道17364條,大小殘原527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1136至2089米之間。

氣候

環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旱、雹、風、凍、蟲五災俱全,尤以旱災為重。年平均氣溫9.2℃,無霜期200天;年均降雨量300毫米左右,日照時間2600小時,蒸發量2000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環縣境內已探明有石油、天然氣、石灰岩、煤炭、白雲岩等多種礦藏。石油地質儲量達5億多噸;優質石灰岩儲量達2000多萬噸;白雲岩儲量達1200多萬噸;全縣煤炭預測儲量684億噸,其中千米以淺整狀煤田預測儲量100億噸,煤層氣預測儲量3480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截至2012年,環縣境內有野生動物140餘種(梅花鹿、野豬、狐、黃羊等),野生藥材80多種(甘草、秦艽麻黃遠志等)。

人口民族

2017年年末總人口36.1萬人(公安戶籍人口),常住人口31.2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6‰。農村戶數7.93萬戶,農村人口32.68萬人。城鎮化率27.49%。以漢族為主,有回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土家族、景頗族等13個少數民族。

交通運輸

截至2017年,全縣境內現有國道1條128公里,紅色旅遊路1條10公里,通鄉柏油路9條481公里,通村柏油路(水泥路)187條2830公里,全縣柏油路總計198條3449公里。
環縣

政治體制

柴春:縣委書記
何英禪: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
張希岳:縣委副書記
毛曉艷:縣委副書記
祁建明:縣委副書記
劉永傑: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李聰: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李軍: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陳浩文: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鄭曉霞: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王效仁:縣委常委
李正鋒: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經濟概況

綜述

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產業結構繼續最佳化。201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77.7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67億元,同比增長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0.34億元,同比下降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8.81億元,同比增長1.3%。
2017年全年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60370萬元,同比增長23.2%;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1331萬元,同比增長4%;財政支出329473萬元,同比增長2.7%。

第一產業

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06.7萬畝,同比下降0.95%。穀物及其它作物播種面積189萬畝,同比下降5.35%,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74.2萬畝,同比下降6.13%,總產量31.1萬噸,同比下降15.53%;夏糧種植面積23.03萬畝,同比下降6.05%,產量2.31萬噸,同比下降19.97%;(一)穀物播種面積146.22萬畝,同比下降7.26%,產量28.34萬噸,同比下降18.23%。其中:小麥播種面積20.5萬畝,同比下降7.24%,產量2.05萬噸,同比下降22.64%;玉米播種面積112.26萬畝,同比下降11.96%,產量24.41萬噸,同比下降22.47%;穀子播種面積0.63萬畝, 同比增長429%,產量0.06萬噸,同比增長744.44%;糜子播種面積2.4萬畝,產量0.57萬噸;高粱播種面積1.14萬畝,同比增長293%,產量0.23萬噸,同比增長214.48%;燕麥播種面積0.18萬畝,同比增長67.33%,產量0.23萬噸,同比增長6.85%;蕎麥播種面積9.1萬畝,同比增長25.21%,產量1萬噸,同比增長144.62%。(二)豆類播種面積9.97萬畝,同比增長3.24%,產量0.8萬噸,同比增長60.58%。(三)折糧薯類播種面積18.02萬畝,同比下降1.28%,產量1.96萬噸, 同比增長18.07%。(四)油料播種面積14.81萬畝,同比增長4.84%,產量1.2萬噸,同比增長10.02%,其中: 胡麻、油菜和葵花播種面積分別為7.89萬畝、0.5萬畝和6.41萬畝,產量分別為0.56萬噸、0.07萬噸和0.57萬噸。
蔬菜園藝播種面積9.88萬畝,同比增長53.72%,其中:黃花菜播種面積2.86萬畝,同比增長30.43%,產量(乾品)0.4萬噸,同比增長52.61%;其他蔬菜播種面積6.89萬畝,同比增長64.41%,產量4.15萬噸,同比增長8.7%。
瓜果、堅果及香料作物播種面積7.02萬畝,同比增長289.08%,其中:瓜類播種面積7.02萬畝,同比增長288.97%,產量3.81萬噸,同比增長77.68%;草莓和花椒播種面積分別為20畝和62畝,產量分別為0.8噸和17.08噸。核桃產量131.07噸,同比下降10.85%。
中草藥材播種面積0.79萬畝,同比增長2.9%,產量0.49萬噸,同比下降10.49%。
果園面積8.76萬畝,同比增長1.14%,其中:蘋果園面積4.03萬畝,增長5.54%,梨園面積178畝,下降26.14%,葡萄園面積53.5畝,下降17.69%,桃園面積192畝,下降20.66%,杏園面積4.6萬畝,下降2.01%,棗園面積203畝,下降19.76%,其它園地面積0.17萬畝;園林水果產量2.89萬噸,同比增長3.27%,其中:蘋果產量1.67萬噸,同比增長5.32%;梨產量170.5噸,下降10.7%;葡萄產量7.1噸,增長115.15%;紅棗產量126.7噸,增長1.1%;桃產量230噸,下降17.78%;杏子產量1.08萬噸,同比增長2.28%;其他園林水果產量881.8噸,同比下降10.53%。
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積15.24萬畝,同比下降7.92%;年末實有封山(沙)育林面積17.42萬畝;四旁(零星)植樹4.5萬株,同比增長4.65%;育苗面積1萬畝,其中新增育苗面積0.41萬畝;本年出售樹苗1775.1萬株,同比增長5.67%;當年苗木產量4710萬株,同比下降11.13%;林木種子採集量20.1噸,增長15.52%,成林撫育面積1.8萬畝。
年末大牲畜合計13.54萬頭,同比下降0.56%,其中:牛4.16萬頭,同比下降1.4%;年未生豬存欄6.32萬頭,同比下降5.29%,羊存欄71.13萬隻(山羊48.93萬隻,綿羊2 2.2萬隻),同比增長0.71%;雞(鴨、鵝)存欄39.73萬隻,下降2.67%。豬出欄7.22萬頭,增長6.53%;牛出欄1.83萬頭,下降1.81%;羊出欄42.15萬隻,增長6.49%。全年肉類總產量16576.61噸,同比增長4.3%。
農村用電量18366.25萬千瓦時,同比增長3.52%。農用化肥施用實物量7.1萬噸,同比增長1.07%,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2.22萬噸,同比下降1.92%;塑膠薄膜使用量0.98萬噸,同比下降3.66%;水平梯田125.44萬畝,同比增長0.84%;有效灌溉面積6.65萬畝,同比增長5.52%,保證灌溉面積4.32萬畝,同比增長5.84%。
全年實現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8038.7萬元,其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分別為110884.04萬元、4471.19萬元、41665.71萬元90.98萬元和926.78萬元,實現現價農林牧漁業增加值8665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9%,其中:農業增加值51362.8萬元,增長2.64%;林業增加值1458.51萬元,下降10.49%;牧業增加值33500.74萬元,增長9.28%;漁業增加值90.98萬元,增長4.55%;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240.97萬元,增長2.64%。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98211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5.3%。其中:地方規上工業增加值26648萬元,同比增長2.2%,油田工業增加值361263萬元,同比下降5.4%(按可比價計算);規下工業實現增加值1.03億元,同比下降-7.94%(按可比價計算)。主要產品產量:石油產量196.9萬噸,同比下降0.1%,水泥61.5萬噸,同比增長77.4%。工業用電量2.56億千瓦時,工業用水量335萬立方米。
2017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8480萬元,同比下降57.31%。按投資規模分組看: 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29個,完成投資額19.35億元,下降61.57%,500萬元至5000萬元項目98個,完成投資額13.29億元,下降83.53%。甜永項目環線段24.21億元。
2017年全縣擁有資質以內建築業企業2戶,全年平均從業人數0.22萬人,下降4.3%。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77億元,同比增長18.8%,實現增加值8299萬元,同比下降19.2%(按可比價計算)。

第三產業

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83億元,同比增長4.4%。按城鄉看:城鎮15.37億元,增長4.6%;鄉村3.47億元,增長3.8%。按行業看:批發業2.47億元,增長3.5%;零售業13.18億元,增長3.4%;住宿業0.42億元,增長8.8%;餐飲業2.76億元,增長9.7%。
2017年全年共接待遊客66.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5億元。
201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838277萬元,增長1.6%,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652856萬元,同比增長9.4%;全縣金融機構實現盈利18993萬元,其中工行盈餘1100萬元,農行盈餘5593萬元,建行盈餘1099萬元,郵儲銀行虧損249萬元,甘肅銀行盈餘178萬元,蘭州銀行盈餘4075萬元,信用聯社盈餘7197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7年末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13所,其中:高級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完全中學3所,九年制學校7所,獨立國中20所,國小及國小教學點244所, 特殊教育學校1所,公辦幼稚園36所。民辦幼稚園15所。共有公辦教師4495人,年未在校學生58166人,其中學前教育11752人,國小在校學生25340人,國中在校學生數11863人,高中在校學生9718人,職專在校學生數2327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46人;學前教育毛入學率為96%,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62%。全縣大專以上高考錄取人數2773人,錄取率83.42%。

文體事業

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總量7.67萬冊,其中:紙質藏書5.01萬冊;博物館1個,文物藏量4770件。

醫療衛生

2017年未全縣共有醫療衛生單位28個。其中縣醫院、中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站、衛生監督所、地方病防治辦公室、城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5箇中心衛生院為正科 級事業單位;15個一般衛生院為副科級事業單位。掛靠事業單位4個,分別是愛衛辦(科級)、衛生應急辦(股級)、健康教育所(股級)和計畫生育協會(科級)。隸屬單位2個,分別是城鎮辦和流動辦。
環縣
全縣28個醫療衛生單位現有業務用房73212平方米,其中:20個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32146平方米;8個縣直醫療衛生單位業務用房41066平方米。衛生系統共核定編制659個,現有職工982人(正式職工834人,招聘人員75人,其他7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81人,管理人員38個,工勤人員63人。專業技術人員中,副高級職稱以上45人,中級職稱152人,初級684人(助理級295人,員級389人);執業(助理)醫師365人,註冊護士473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91人。鄉村醫生293人,其中:鄉村醫生中中專以上學歷240人,其他53人。取得執業醫師(助理)醫師資格者49人,取得鄉村醫生資格者271人。設病床920張,其中縣人民醫院400張,中醫院280張,鄉鎮衛生院240張,每千人擁有病床2.62張。擁有CT、彩超、500mAX光機等大型醫療設備及萬元以上設備80多台(件),擁有巡回醫療救治車、救護車、衛生監督車、疫情處置車等工作用車29輛。

基礎設施

2017年,全縣有廣播電視無線調頻轉播站1座,廣播電視發射塔1座,農村“戶戶通”、“村村通”工作成效顯著,電視覆蓋人口31.23萬人,覆蓋率為100%,有線電視用戶5179戶,有線電視光纜總長2850公里。

社會保障

截止2017年底,全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應參保21.3萬人,已參保21.1萬人,參保率99.2%,個人繳費15.1萬人、1560.66萬元。共為4.74萬名60周歲以上待遇享受人員累計足額發放養老金5859.47萬元,發放率100%。城鎮職工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人數4369人,累計徵收金額4580萬元,已享受社會養老保險人數2100人,發放5988萬元;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10人,1232戶;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4514人,22516戶;全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人數298868人,參合率99.66%,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5307人(其中城鎮居民11387人,職工13920人),參保率98%。

非遺文化

環縣道情皮影戲是秦隴文化與周邊族群文化相融合的產物。皮影戲相傳產生於宋代,民間俗稱“燈影戲”、“小戲”,是採取“借燈、傳影、配聲”以演故事的手段,融民間音樂、美術和口傳文學為一體,成為當地人豐富文化生活和承擔祭祀、過關、還願、節慶等習俗的綜合性藝術。2006年6月環縣道情皮影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名優特產

環縣特產有:紫花苜蓿二毛裘皮、甘草、遠志秦艽柴胡麻黃黃花菜、蕎麥、洋芋、羔羊肉等。

名勝古蹟

八珠革命紀念館八珠革命紀念館
八珠革命紀念館
八珠革命紀念館位於八珠鄉八珠原村。2008年3月,環縣縣委命名李鳳存家為“曾為中國革命做出突出貢獻的革命家庭”;2009年7月,環縣縣委命名“曾為中國革命做出突出貢獻的革命家庭”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7年,紅色後代李鴻章投資5萬多元,維修革命舊址3孔,建成了陳列館,展出革命文物百餘件(張)。2011年,李鴻章聯合友人投資500萬元,規劃修建占地20畝的八珠紅色革命紀念館。
靈武台公園
靈武台公園位於環縣縣城北關,是依託唐肅宗繼位的靈武古台、宋代磚塔、古城牆、烽火台等遺蹟和靈武廟規劃修建的縣城綜合性公園。宋代磚塔是環縣歷史上一大著名景觀,始建於元世祖中統五年(1264),即南宋理宗景定五年。塔體為八角結構,一磚到頂,銅質鍍金塔剎,通高22米,造型美觀,工藝考究,是慶陽市保留最完整的古代磚塔。1962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山城堡戰役遺址
環縣
山城堡戰役遺址位於環縣山城鄉馬掌子山、斷馬崾峴、哨馬營一帶,距縣城45公里。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甘肅省國防教育基地。
河連灣陝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
河連灣陝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紀念館位於環縣洪德鄉河連灣村,距縣城20公里,1936年7月至1937年9月中共陝甘寧省委、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甘肅省國防教育基地,慶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文昌閣景區
文昌閣景區位於環縣縣城環江西岸,是一處集文化游、宗教游、生態游為一體的旅遊景區。總面積1200畝,主要景點有環江翼龍雕塑、步雲橋、橋西廣場、文昌閣、鐘樓、鼓樓、狀元橋、硯池、任養亭、潤物亭等。
曲子革命紀念館
紀念館展廳紀念館展廳
曲子革命紀念館位於素有環縣“南大門”之稱的曲子鎮東溝組,北距縣城38公里,南距慶城縣42公里。2014年9月27日在紀念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80周年大會前夕建成並對外開放。
紀念館建成後,將連同習仲勛紅軍國小,成為展示革命歷史和傳承革命傳統的重要載體,是環縣紅色旅遊的又一重要視窗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東老爺山
東老爺山位於環縣東北部陝、甘、寧三省區交界之處,海拔1774米,是道教名山,有“雞鳴聽三省”的之稱。有15座元、明、清古建和21座新建廟宇樓閣及景點,是休閒觀光、紅色教育、宗教旅遊的絕好勝地,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森林公園、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著名人物

環縣著名人物有:孫萬福解長春張俊董福祥魏鎮、魏錕、魏時、王淵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